訴苦三查

1947年12月至1948年2月間,人民解放軍開展新式整軍運動中所採用的基本方法。簡稱“訴苦三查”。訴苦,即訴舊社會和反動派給予勞動人民之苦;三查,即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

“訴苦三查”新式整軍運動是我軍的一個創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訴苦三查
  • 發生時間 :1947年12月至1948年2月
含義,內容簡介,成功經驗,樹立典型,高度重視,“新式整軍運動”,

含義

訴苦三查,訴苦,即訴舊社會和反動派給予勞動人民之苦;三查,即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是1947年12月至1948年2月間,人民解放軍開展新式整軍運動中所採用的基本方法。

內容簡介

1947年7~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軍事上的勝利,使中國人民解放軍由解放戰爭初期的120多萬人發展到195萬人。由於部隊新成分增加,特別是從國民黨軍中解放過來的士兵成分增多,部隊在組織上、思想上、作風上產生了許多不純現象。為使部隊適應形勢和任務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政治覺悟、紀律性和戰鬥力,一些部隊結合當時解放區正在進行的土地改革運動和整黨運動,相繼開展多種形式的訴苦教育。1947年 9月28日,毛澤東批轉了東北民主聯軍遼東三縱隊訴苦教育的經驗報告。隨後,這個運動便在部隊普遍開展起來。1948年3月7日,毛澤東在《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中,把訴苦和三查概括為新式整軍運動,就其基本經驗、歷史作用和意義作了闡述。

成功經驗

1947年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在第二次榆林作戰後,為保持人民軍隊的本質,提高官兵對黨的土改政策的認識和戰鬥積極性,司令員彭德懷在野司黨委會上決定從嚴整頓部隊。會後,時任一縱三五八旅政委的余秋里便下到了連隊基層,找戰士座談、找幹部開會。在七一四團,余秋里發現二營教導員夏偉摸索出了一些提高“解放戰士”(指加入解放軍的原國民黨軍戰士)覺悟的成功經驗。
當時,二營補進了一批“解放戰士”。開始,他們不服氣,說解放軍“打仗不正規”,還經常和其他戰士發生爭執。夏偉從關心、愛護入手,不斷問寒問暖。行軍時,安排班、排幹部和老戰士替新戰士和“解放戰士”背槍;宿營時替他們放哨站崗……種種舉措,使“解放戰士”很受感動。
夏偉還在全營搞了國共兩軍對比教育。通過對比,大批“解放戰士”迅速改變了立場,同其他戰士的關係密切了。在馳騁晉綏和保衛延安的戰役中,大批“解放戰士”英勇殺敵,立了功、受了獎。

樹立典型

余秋里和旅長黃新廷研究決定,利用冬季戰鬥的間隙進行一次整訓。余秋里要七一四團先行一步。他主持召開了營以上幹部會議進行動員。他說,目前部隊中“解放戰士”已占大多數,這次冬季整訓,應以提高“解放戰士”的覺悟為重點。借鑑二營的經驗,發動幹部戰士訴舊社會的苦、訴舊軍隊的苦,進行新舊軍隊對比,在“訴苦”的基礎上,進行“三查”,即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進一步解決少數幹部和戰士思想不堅定、鬥志不強的問題。
訴苦開始後,七一四團二營四連出現了一個典型事件。
一天深夜,全連都睡熟了,“解放戰士”路新理悄悄爬起來,抱著一包東西跑向野外。路新理是蟠龍之戰後被“解放”的,怪話怪事不斷,人們叫他“羅克兵”。查鋪的指導員發現後,以為他想開小差,就悄悄地跟了上去。誰知他跑到後溝的一個土崖下停住了,從懷裡掏出一個紙牌牌,插在土坎上,點燃帶來的蠟燭和供香,跪下磕了三個頭,叫一聲“娘!”就開始說話,說著說著就成了哭訴。指導員慢慢聽明白了———原來路新理聽了別人訴苦,顧慮自己是俘虜兵,平時又愛發牢騷、講怪話,怕在會上講了自己的悲慘遭遇,得不到同志們的理解和同情,這才跑到野外來哭的。他在向死去的親娘訴說自己的傷心事。聽著聽著,指導員的心也酸了,和路新理一起抱頭痛哭起來。
第二天,全連召開訴苦大會,路新理上台訴說自己的遭遇。他老家在山東曹縣,父親給地主扛長工,他稍大點兒也幫著打短工,常年累死累活也養活不了一家四口人,後來父親被活活累死了。他和母親掩埋了父親,領著妹妹來到晉南的夏縣,他去給鹽場曬鹽。在鹽場幹活,沒有防護鞋,雙腳被鹽滷汁蝕爛,疼痛難忍。但為了母親和妹妹不被餓死,他就咬著牙硬撐。後來,母親病餓交加,也離開了人世。他沒錢埋葬,連弔孝的麻布也買不起,還是一起逃難來的鄉親們湊錢幫忙,才讓母親草草入了土。
母親死後,他每天帶著9歲的妹妹伏在母親墳頭上哭。有一天,國民黨軍隊突然到鹽場抓兵,把他抓走了。妹妹哭得死去活來。從此,可憐的小妹妹是死是活他一點兒也不知道了……路新理說到這裡,再也說不下去了,號啕大哭起來。停了一會兒他又說:“解放過來以後,我認為在國民黨軍隊里是當兵,當解放軍也是當兵,反正都是打仗。我不願當兵,天天想我那苦命的妹妹。現在我明白了是誰讓我受的苦,明白了應該用手中的槍去打誰。”他拿起手中的槍,將槍托猛地向地上一搗說:“今後,我一定在解放軍里好好打仗,為我的親人報仇。”
典型的力量是巨大的。余秋里把七一四團二營的經驗在全旅推廣後,三五八旅上上下下都動了起來,七一五團和七一六團也都有自己的典型和創造。
七一六團團直屬通信連出了個典型人物於德水。他是“解放戰士”,既受地主剝削,又受舊軍隊的欺壓。他的訴苦感動了全連、全團。後來他還成了戰鬥英雄。通信連還創造了算賬的辦法,不僅倒苦水,而且找苦源、挖苦根,通過說理、算賬,引導幹部戰士把個人和家庭的苦難遭遇與整個階級的命運聯繫起來,與推翻剝削階級的反動統治聯繫起來,使戰士們搞清了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增強了鬥志。
在七一五團,余秋里充分肯定了他們的做法——訴、查結合,在“三查”中訴苦,訴苦後再“三查”。他們認為訴苦是開展“三查”的基礎,“三查”是訴苦的繼續。不搞訴苦教育或訴苦搞得不充分就進行“三查”,不是查不起來,就是深入不下去。訴苦搞得越深入,“三查”就越有基礎。“三查”是把階級覺悟轉化為戰鬥力的關鍵環節。

高度重視

三五八旅把開展訴苦、“三查”活動的簡報送到西北野戰軍總部後,立即引起了彭德懷的極大關注。他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的。他對政治部的同志說:“最近,毛主席寫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發出了‘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偉大號召,解放戰爭進入了新階段,解放區正在搞土改,煥發了人民民眾支援革命戰爭的極大熱情。那么,軍隊該怎樣調動積極性,提高戰鬥力?我看,訴苦、‘三查’是個好辦法。”
彭德懷和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深入到三五八旅,親自聽取各團政委、主任的匯報,找幹部戰士座談,詳細了解情況,還參加了訴苦大會。
當聽到七一六團通信連指導員劉傳喜匯報“解放戰士”於德水的悲慘遭遇時,彭德懷扭過頭來對余秋里說:“翻身農民參軍的子弟兵,受地主老財的剝削壓迫,只受過一重苦;俘虜過來的‘解放戰士’,絕大多數是貧僱農,他們在家受地主老財剝削壓迫,在國民黨軍隊又受壓榨打罵,受的是雙重苦,是我們的階級弟兄。”“通過訴苦,大家懂得了階級,懂得了剝削,懂得了為人民當兵、為自己翻身打仗,對敵人的仇恨加深了,戰鬥意志就會更加堅定。”
彭德懷回去後,西北野戰軍總部發出了關於推廣訴苦、“三查”做法的電報,全軍的訴苦、“三查”運動就此廣泛開展起來了。

“新式整軍運動”

1948年1月,西北野戰軍在米脂縣楊家溝召開團以上幹部參加的前委擴大會,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參加了這次會議。會議期間,彭德懷告訴余秋里:“毛主席要接見你,要了解部隊訴苦‘三查’的情況。”
余秋里沒有想到的是,毛澤東用了兩個晚上的時間,聽他談訴苦、“三查”的情況。余秋里講了路新理等“解放戰士”的轉變情況,他說:“國民黨軍隊的士兵……實際上他們的階級成分跟我們子弟兵一樣,有的家裡比解放區來的戰士還要苦。經過訴苦教育,他們的覺悟提高得很快。”聽完余秋里的匯報,毛澤東高興地說:“好,明天你到會上去講,請陳毅同志也參加。”
第二天,余秋里在大會上做了發言,用鮮活的事例引出了這次訴苦與“三查”的原則和方法,受到了廣大與會者的熱烈歡迎。
楊家溝會議後,毛澤東把訴苦、“三查”運動正式定名為“新式整軍運動”。隨後,毛澤東為新華社寫了《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一文,指出:“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兩個多月中用訴苦和三查方法進行了新式的整軍運動。由於訴苦(訴舊社會和反動派所給予勞動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運動的正確進行,大大提高了全軍指戰員為解放被剝削的勞動大眾、為全國的土地改革、為消滅人民公敵蔣介石匪幫而戰的覺悟性;同時就大大加強了全體指戰員在共產黨領導之下的堅強的團結。在這個基礎上,部隊的純潔性提高了,紀律整頓了,民眾性的練兵運動開展了,完全有領導地有秩序地在部隊中進行的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的民主發揚了。這樣就使部隊萬眾一心,大家想辦法,大家出力量,不怕犧牲,克服物質條件的困難,群威群膽,英勇殺敵。這樣的軍隊,將是無敵於天下的。”
經過訴苦、“三查”,解放軍的軍內外團結得到增強,幹部戰士的立場更加堅定,鬥志更加旺盛,部隊的戰鬥力得到進一步提高。1948年3月,經過“新式整軍運動”的西北野戰軍取得了著名的宜川大捷,殲滅胡宗南集團主力第29軍,斃傷俘敵近3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