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運伙(1912—1941),又名新禮、建民,晉江深滬人。出生於菲律賓,不久即返回呂宅祖籍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運伙故居
- 文物地址:晉江市深滬鎮運伙村呂宅自然村東北隅
- 文物面積:100多平方米
- 建築布局:三開間兩廂
- 翻修時間:1992年
- 翻修集資:呂宅許氏堂親集資
許運伙故居,位於今晉江市深滬鎮運伙村呂宅自然村東北隅,這是其祖上遺留下來的一座“公媽廳厝”。
鑒於故居的日漸破損,1992年呂宅許氏堂親集資,基本按照原本的風貌予以翻修。
故居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00多平方米,呈三開間兩廂布局。
大門有一副對聯:“山川河嶽見宏大;禮義詩書集德門。”匾額有四個大字:“尊祖敬宗”。
一入大門即是天井,廳堂作為奉祀先祖牌位之所。廳內有6根用花崗岩雕鑿、直徑0.30米左右的圓石柱。
部口柱對聯為:“派衍石龜呈瑞氣;支分金鳳傳芳聲。”
點金柱對聯分別為,其一太岳家聲遠;高陽世澤長。”其二舉目思宗功祖德;存心為孝子賢孫。”
兩畔的上房內部架有隔層,俗稱為樓仔,以作貯物之用。
其外牆體以不規則的角石疊砌為主,輔以少量紅磚。屋面為硬山式結構,以木構椽桷作架,上鋪瓦片,間壓筒瓦。雖然整座屋宇顯得有簡樸,卻不失規整。
據其家人介紹,西畔上房為許運伙母親的臥房,至今尚保留著一張雕花的朱漆眠床及一座衣櫥。當年許運伙曾在廳中為民校村民上課。
屋後原有一片小樹林。由於呂宅地處偏僻,加上樹林掩蔽,因而成為秘密活動的理想環境,他常在故居中從事地下工作。東畔上房的“樓仔頂”即是他遭受槍擊的地方,後來他遁進小樹林因失血而終。
在故居的側門外,擱置著一方墓碑及一塊墓案。墓碑寬0.3米多,高0.7米有餘,陰刻“呂山民國許運伙先生墓”十個字。其中“呂山”兩字為碑首橫排,表明墓主的歸屬堂號,余者乃居中豎排,這是許運伙犧牲後呂宅許氏堂親為其墓葬所立的石碑。
新中國成立後,許運伙的遺骸移奉金井革命烈士陵園,該墓碑及墓案因而存放故居以作紀念。
為紀念許運伙的革命精神與事跡,1958年,村級行政單位建制時,地方政府特將呂宅以及相鄰的西尾、石井、坑前、坑後等5個自然村命名為運伙村,村內的國小同時更名為運伙國小,至今沿稱。
2002年,中共晉江市委文明辦與運伙村,在該村中間的龍泉古地,建造“許運伙紀念亭”,亭為仿古構造,六角形,簡樸、壯觀。
紀念亭正面兩根圓形石柱,有一副對聯:“奔國難獻青春為群黎解放;傍龍泉朝旭日看遍地光華。”匾額有“許運伙紀念亭”六個大字。
後面兩根石柱也有一副對聯:碧血丹心雲水襟懷歌壯烈;杏花春雨高山仰止祀馨香。”匾額中間雕刻許運伙畫像,兩邊刻有許運伙事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