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華教之父,德教聯誼之父大年明修善社社長,中國南來的秀才,千人賀雙慶,明修善社為許崢嶸舉行社葬,
人物簡介
許崢嶸(1907-2002),男,廣東省普寧市燎原鎮泥溝鄉(泥溝村)人,著名愛國華僑。許崢嶸1907年生於泥溝鄉下柵,1927年畢業於汕頭一中,後奉父命攜眷到馬來西亞定居,先助父管理膠園13年。1941年日寇侵馬,膠園被占,回雙溪大年執掌先父與友人合股生意。1945年日軍投降,大馬進入爭取獨立時期,華僑則在為大馬獨立後的華族地位而奮鬥(華人占大馬總人口三分之一左右),不少有識華僑為此而奮鬥終生,許崢嶸是其中一員。他們深知,中華文化是華族之魂,團結是民族的力量,尤其是大馬獨立之後更是如此。許崢嶸崇拜孫中山先生,他以中山先生的教誨:“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助人為快樂之本”為座右銘,無私地為馬來西亞,為當地華人社會奉獻了一生。
華教之父
日本投降後大馬進入爭取獨立時期,百業待興,華人社會當務之急是恢復和發揚中華文化。時年38歲的許崢嶸被華教老師拉進了新民國小董事部,從此改寫了他的一生。開始幾年為建設新民國小而奔波,既而為新民中學(後改為國中),再而為新民獨立中學而奮鬥,其後又為老雞場國小的建設而拼搏了幾十年。他視華教事業比自己性命更重,不惜犧牲家庭,賠掉事業,賣掉祖產(因維持華教,他借高利貸,所欠的債直至1990賣掉祖產——橡膠園才還清欠債)在所不惜。他的最大目標就是要讓中華文化旗幟在大馬國土上永遠飄揚,華文能代代相傳。60—80年代,台灣僑委委任他為吉中地區保送台灣升入大專院校單位的主任,經他手保送到台升大學學子數以萬計。任大年華團聯誼會主席時,又為籌辦拉曼學院籌款。他培養兒孫,現有20位孫輩大專畢業,在國內外服務。當地華社授予他“新民之父”“華教鬥士”榮譽稱號。華文報社更稱他為“華教之父”。
德教聯誼之父大年明修善社社長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華僑靠社團。德教是匯集儒、道、釋、耶回諸教義,宣化中庸不偏不倚的大道,期以感化世人於正途,弘揚以萬善歸一德的宗教。大馬德教信徒不少,各地都成立德教聯誼會,許老任德教之司,他以德教聯誼團結華族廣大同胞作出了貢獻,被譽為“德教聯誼之父”。
明修善社發源於中國潮汕,興盛於東南亞各國華界。善社崇奉宋大峰祖師(原於潮陽和平),南洋各地華界設壇立社,以德化人,以善濟世。大年明修善社創於1959年。許老從1966—1991年,擔任大年明修善社社長26年,他認真發揚善社宗旨,廣泛團結當地華族同胞,扶助文化、教育、贈醫送藥、救苦扶危……等等,為社會的和諧與安定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南來的秀才
許老關心國家和國際大事,經常撰寫諍言、評論(如評擊小泉參拜靖國神社)、詩詞、對聯等發表於各大華文報刊,還為中國報撰寫“世紀物語”專欄。出版有《許崢嶸詩集》、《世紀老人許崢嶸詩文集》等。現代日報贊曰:“為文秀麗,北馬商界中人,無此手筆”;南華商報主編稱他是“中國南來的秀才”。
千人賀雙慶
為表彰許老五十多年來為華社所做無私的奉獻,雙溪大年華社專門成立工委會,成立“許崢嶸教育慈善基金”,並於1995年元旦,為許崢嶸88大壽和他與夫人陳惠梅(87歲)白金婚舉行雙慶典禮,一千多各界人士參加慶典,並獻賀儀禮金27萬馬幣,許老令郎許斯能、國泓、國鈞共商,欣然將金額禮金移獻“許崢嶸教育慈善基金”。
明修善社為許崢嶸舉行社葬
2002年8月,許崢嶸走完96年路程,與世長辭。大年明修善社為他舉行社葬,數千名國內外同德(包括大馬各州與新加坡、泰國、中國的德教代表),與國內政經、文教、工商各領域領袖,華族同胞,以沉痛的心情送一代教育家一程。同時出版《許崢嶸紀念集》,拿督馬興松議員在序文中以孔子:“芝蘭生於森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歐陽修:“竹色君子德,猗猗寒更綠”;唐學者邵謁:“竹死不變節,花落有餘香”等名句來評價許老的一生。
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蘇丹陛下封賜許崢嶸PPN和AMN(對國家服務有功)勛銜;吉打州蘇丹封賜PJK和SDK(社會服務有功和準拿督)勛銜,以表彰他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