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孟雄1903年出生於福州,先後任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英語教授,著名翻譯家,英語教育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孟雄
- 出生地:福州
- 出生日期:1903年
- 職業:北京外國語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英語教授
- 主要成就:著名翻譯家,英語教育家
個人履歷,生平介紹,個人作品,難能可貴,冤案,人生評價,
個人履歷
許孟雄,祖籍福州,1903年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著名翻譯家,英語教育家。
生平介紹
許孟雄生父孟琇棠,前清舉人,是著名書畫家,曾任廣東英德縣縣長、海軍耆宿陳紹寬的秘書和舊時上海江南造船廠的秘書長。許孟雄的舅父沒有孩子,因此許幼時過繼給舅父,改姓"許"。
許孟雄1922年畢業於福州格致中學,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英語系,為該系首屆畢業生。畢業後赴東北在東北大學任教。
他同情革命,在東北期間,與東北抗日聯軍領導人之一馮仲雲有緊密聯繫,積極掩護抗日鬥爭活動。新中國成立後,馮先後任北京圖書館館長和水利部部長,五十年代曾到許的寓所拜訪。1931年,日軍占領東北,許即南下,到南京中央政治學校任教。
1938年,抗戰爆發後, 他隻身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以黨外人士身份參加由周恩來直接領導的、王炳南具體負責的對外宣傳小組工作,與王朝夕相處。在同一小組工作的還有王的妻子王安娜、畢朔望等人。
個人作品
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許孟雄首次把毛澤東的 《論持久戰》等多篇著作譯成英文,同時還翻譯了大量有關抗戰的文章,陸續在國外刊物上發表,讓海外人士更好地了解中國共產黨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當時美國著名記者兼作家斯諾看了他的譯作,曾對他的精湛譯藝大加讚賞。武漢淪陷後,他到重慶中央大學等學校任英語老師,深受當地學子歡迎,名噪一時。
四十年代後期,他任中國駐馬來亞吉隆坡總領事期間,為爭取當地華人利益不斷向英國人交涉,贏得華人普遍稱讚。他曾被推選為馬來亞華人工會第一任會長,與當時任馬來亞巫統青年組織負責人的李光耀交往甚密。建國初期,李來華時曾通過我國外交部親自拜訪過許孟雄。
許孟雄1949年秋回到北京後,先後任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英語教授,一面教書,一面翻譯。
他是國內為數不多真正精通英語的學者之一。他能不假思索地寫下流暢純正的英文,一揮而就,文不加點,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對英語不僅能嫻熟套用,還能靈活講解。
難能可貴
難能可貴的是:他把英語語法教活了。他憑藉深厚的英語造詣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擺脫傳統語法的窠臼,獨闢蹊徑,自成體系,從形形色色的語言現象中總結出一套規律性的東西,針對中國人學英語時常遇到的各種難點,作深入淺出、立竿見影的解答。學生普遍認為,聽他講英語時態變化、介詞、冠詞、慣用法等攔路虎時,人人豁然開竅,茅塞頓開,感到是一種享受。學生們特別欣賞許先生教翻譯課時全部由他自己動手寫的精彩譯文和講評稿(Translation Follow-up)。 然而"樹大招風,名大招忌", 這一切卻招致北京外國語學院內個別同事的忌妒和排擠,最後他不得不憤然離職,轉到中國人民大學去任教。
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任教期間,許孟雄在業餘時間先後把兩部我國現代長篇小說譯成英文:周立波的《暴風驟雨》和茅盾的 《子夜》。
前者20餘萬字,他於1954年5月開始動筆翻譯,只用了四個多月時間就向出版社交了稿。後者約25萬字,許於1956年動筆翻譯,按契約需一年完成,他卻提前五個月就交了稿。其速度之快,不能不令人讚嘆。
兩書的英文版(《The Hurricane》和《Midnight》)問世後,在國外引起很大反響,讀者紛紛對小說的內容和翻譯質量給予很高的評價。後來兩書的英文版在1979年和1981年又兩次重印發行,不難看出其魅力所在。此外, 他還把小說《山間鈴響馬幫來》以及許多中國電影劇本譯成英文,向國外介紹,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五十年代中葉,許孟雄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期間被錯劃為 "右派",不久便失去了人身自由,從而離開了講台和譯苑。但在艱難漫長的歲月里,他隨遇而安,沒有悲觀失望,開朗、豁達的個性使他對自己選擇的生活道路充滿了信心。
冤案
八十年代初,他的冤案終於得到徹底平反,又精神抖擻地恢復了中斷二十多年的教學和翻譯工作。"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以後的十多年裡,他雖已年屆耄耋,仍兢兢業業地工作,寶刀不老,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才華和智慧。雖然教學工作繁重,他仍繼續有不少譯作問世,如英譯《中國童話選》和中國電影劇本等譯稿,共達數百萬字,先後編寫出 《新四會英漢詞典》、《英語難題研究一千則》等書,並擔任 《英語世界》雜誌顧問和全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
自1984年起,他曾連續九年在 《英語世界》雜誌上開闢 《答問》專欄,為國內外讀者解釋疑難,有問必答,成為該刊物的一大特點。
許孟雄教授於1994年8月於北京去世,享年九十一歲。
人生評價
許孟雄先生身上有許多中國讀書人的傳統優良品質。他熱愛祖國、熱愛教育。
自清華大學畢業後,他除了當過幾年外交官外,其餘五、六十年都在各高等學府執教。他教過成千上萬的學生,桃李滿天下。他們都把許先生看作引以自豪的良師,畢業多年後仍對他念念不忘,有的已定居海外,有機會回來時仍不忘前來拜見恩師。
作為一名英語教育家,他始終充滿敬業精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他熱愛學生,尤其願意和青年人接觸,恨不得把所有知識都一下子傳授給他們。
他生性淡泊,甘為人梯,默默奉獻,從不作自我吹噓。八十年代中,在美國的兄妹曾動員他移居國外,他卻一一拒絕。他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理應和全國同胞同呼吸共命運,為祖國多作貢獻。
許先生的另一特點是襟懷坦白,剛正不阿,內心有什麼想法,往往情不自禁地溢於言表,對一切弊病或看不慣的事物,他總是直言不諱。這是他的優點和可愛所在,但或許也就是他生前迭遭磨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