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英國學者介紹礦石

《記英國學者介紹礦石》是郭嵩燾所著作品,出自於《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記英國學者介紹礦石
  • 作者郭嵩燾
  • 作品出處: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光緒三年四月)十九日。旋過瓜地馬拉公使及李丹崖。住車林克羅斯公館。兼至敦蘭得處考問土石,得睹所藏石數千種。自雲所藏六千餘種,不能遍觀也。又陪至京斯葛里叱醫學館,分堂教習共三十所,約千數百人。敦蘭得兼教習金石之學,所管石一百廚,廚或數十種,或數百種,廚上設大架,置諸巨石。旁註:所藏石,各國皆有之。金產則意大里、古巴,及新、舊金山,及本國。大約產金土石、產銀土石及產銅、產鐵、產鉛、鉛分黑白二種。產硫磺、產水銀、產砒各數十種,而產鐵為多。敦蘭得能分別所產成數,多至九成,少或二三成。其煉銀者率至一噸土煉銀十兩,多至二十兩,所以為貴重。金則多浮出於外,不待煉。煉銅土石皆綠色,為受養氣而銅綠浮見,亦有紫銅、紫銀,色同,以其質輕重辨之。西洋有紫銀、白金,皆較常品為貴重也。鐵質有帶銅色者,其鐵產尤佳,或深黑如漆,相粘若葡萄,大者若乳,長而細若柱,皆佳產,可出鐵九成。有銀礦、鐵礦及水銀三種,皆黑色,形質並同。問何以分辨,敦蘭得曰:考求純熟即一望知之。因述新金山開礦,有深黑土若石,以為鐵產也,煉之,無有。或曰銅也,如其法煉之,亦無有。乃取此石還英,求得博物者問之,曰:此水銀也,用峻火煉之,則皆化為氣上升,隨煙所著處仍成水銀。因取寸管炙炭於下吹之,水銀溢出如瀉,如是此礦水銀,歲常值數百萬。其他石或具五色,若赭石、滇黃、松綠,及若晶色白,而明暗百變。或若碎石叢聚;或若小冰柱;或如冰花,繁細如髮;或如小圓葉堆聚;或葉稍大而扁;或如魚骨,節節相銜。其他五色花紋若青田、壽山圖章石,種類至數百種。其五色寶石,有含入沙中者,有產石中者,亦有巨沙若石,中含小金剛鑽,繁密如粟,有光。敦蘭得能辨知各沙土與養氣合則為何石,與炭氣合為何石。硫磺入鐵中則鐵氣薄,而產鐵亦不佳。又有各種石中含生物,大者若蟹,若龜,若魚,若鰻,若蚌;蚌又分里、面,皆具波皺文。小者若蟬,若蝦,若蜣螂,若蟋蟀;亦有若蟹鉗,若魚齒、魚骨一二節。亦有小管小蟲,不辨其為何名。尤奇者,剖石一方,中小魚長寸許,形狀畢具,至數十百頭。或銜小蚌數百,皆已化石,而蚌甲仍聳出,與石相離,隨鋸而解。亦有石中銜諸介蟲,若螺,若蚌,剖石而本質尚未變者,大小亦數百種。又有巨石大如瓮,小螺蚌叢處其中,挑出輒成一小孔,有小如粟者,其未挑去者仍攢聚無數。又出示粗布一方,狀若麻毯,曰火浣布也。其絲出石中,類綿而軟,若帶潮者,取試之火不化。因取一石出示,稍類石羔〔膏〕,若數層相疊,曳之則絲出如線。雲今寶石若貓兒眼,其中皆出絲;水晶若中有物動盪者,皆絲也。又有石一片,橢長五寸許,高三寸許,狀如水晶,取以照字,皆成兩行。因畫一“十”字照之,橫豎皆兩,昂其首照之,則豎者兩而橫一,用其橢處向上照之,則橫者兩而豎一。曰:“此分光石也,石灰與炭氣合成此。”取以照諸石,隨其高上〔下〕作五色。其煤質堅如石,作花草紋,有若樹者,有若草本者,亦有作諸蟲鳥形者。有巨葉一片或如蕉,或如蒲葵,或如圓大葉有筋,其中含螺蚌者甚多。敦蘭得云:“煤礦得若螺、蚌、龜、魚,即煤盡矣。”蓋數萬年前江海深處,地既下陷,填塞海中,水族畢處其下,久皆化為煤。至見水族形,必在極下一層,此礦即宜封閉。亦有結石至數里,中銜諸物形者,殆不可以年數計也。又石如螺旋,節節成文,而盤若蚯蚓,不辨為何物,大小至數十,敦蘭得掘地得此無算。蓋盤古以前有此物,天地再辟,此物不復生。又有象齒,長逾丈,齒紋猶具,而半化為土石,質堅而形如朽木。脛骨一具,長若五尺,雲開闢以前,象形質當較巨也。於此頗多創聞。詢其學館三十堂有無異同,曰:“堂各一學,無有同者。”問:“安得如此之多?”曰:“如語言文字,在歐羅巴有德國、法國、希臘、猶太、西班牙等國;在亞細亞有中國,有印度,有東方諸國。”問:“何以無俄羅斯及美利加、阿非利加諸國?”曰:“各國皆有學問,而俄羅斯及阿非利加無之。語言文字必兼學問,非是無可教者。美利加與英國同,奧大利與德國同,故不更立學。”醫學有草木,有生物,有人身體;身體又分形質、血脈二者。有內治法,有外治法及刀法,皆各專習一藝。其天文、地輿、電學、化學、算學、兵法、律法及工藝之屬,皆有學,備具於此堂。問:“歲費若干?”曰:“二萬餘磅。”問:“此尚不為多。”曰:“各堂規條亦不同。如中國語言文學,則斯丹登久居中國,回英後特立此學以教幼學之習華文者,經費皆所捐辦。斯丹登所教金石之學,則學者各備束修來見。”其堂亦如音樂堂,為圓屋環抱,高下列坐六七層,教師為台坐講,講生操鉛槧錄其音,以資習煉〔練〕。敦蘭得云:“十餘年前此堂藏石多於妙西恩博物院,今遠不及矣。”予曰:“所見妙西恩金石不如此堂之多。”答曰:“公所見未遍,亦但觀其所陳設者而已。其所藏歲有增加,每年添置各種以十餘萬磅為率,收藏安得不富?”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郭嵩燾生活在清代道鹹同光之際,中國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天朝帝國”變為列國之一,由閉關自守變為被動開放,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啟動工業化進程。郭嵩燾敏銳地感受到時代變動的脈搏,走在了時代思想的前列。他努力了解西方,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與良善的制度,反對因循守舊。他不畏人言,勇於擔當,出任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盡力介紹西學西制,呼籲中國走向世界,雖備受攻擊而百折不撓,無怨無悔。他學養深厚,博古通今,對中國社會諸多問題的批評,對中外諸多交涉得失的分析,均鞭辟入裡,見識超群。編者簡介熊月之,1949年生,江蘇淮陰人,198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市歷史學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專著有《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馮桂芬評傳》、《異質文化交織下的上海都市生活》等;主編《上海通史》;論文有《論郭嵩燾》(1981)、《郭嵩燾出使述略》(1983)、《論郭嵩燾與劉錫鴻的紛爭》(1983)等百餘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