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育之性質》是余家菊所著作品,出自於《余家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訓育之性質
- 作者:余家菊
- 作品出處:余家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收錄 ,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訓育以培養道德為目標,故訓育一名德育。德育最為重要,固為常人之公論。即在學者中,如海爾巴脫(Herbart)亦謂“教育全部工作可用道德一個概念以統括之”。至在吾國,堯舜之時,司徒之官,職在敷布五教;五教即五常之教也。孔門一書,開宗明義,即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道德教育之受人重視,已可見一斑。夫教育有栽培之意。園丁栽植草木,於栽植之先,已預知草木長成後之形狀及其功用,決無不問其勤勞操作可獲如何之成就而漫然從事灌溉栽培者。教育者對於其所教育之人,究具如何之期望,必須先具一明確之觀念,其理亦猶是也。質言之,教育之進行,必先有一定之目的。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出處收錄
此文出自於《余家菊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余家菊(1898—1976),字景陶,又字子淵,湖北黃陂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1912年就讀於文華大學預科,後轉中華大學預科。1916年升入中華大學本科中國哲學門。畢業後留校任教。1919年加入“少年中國學會”。1920年初肄業於北京高師教育研究科。1922年留學英國。1924年回國後,在武昌高師、河南大學、北平師範大學、東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大學、馮庸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曾任國民政府的“國民參政會”參議員和國民政府委員。1949年後,寓居台北。1976年5月12日,在台北市逝世。余家菊思想明銳,社會洞察力強,其同窗摯友惲代英評價他“思想頗密亦勇猛”,乃“吾友亦吾師”。他平生著述甚豐,其中有關教育的論述,頗能結合近代中國的社會實際,尤其能針對中國教育早期現代化進程的現實問題,提出一些頗有獨創性的見解,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建樹甚多、貢獻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