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王都制》是唐代李嗣源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討王都制
- 作者:李嗣源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討王都制
王者君臨八表,子育萬民,務匿瑕含垢之仁,引禁暴戢兵之德。每存寬恕,貴就和平。其有受國深恩,承家舊履,乖失臣節,包藏禍心,萌悖亂以欺天,資貪殘而害物,苟無征討,曷示紀綱?義武軍節度觀察等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守定州刺史太原郡王王都,猥以凡林,托於盛族,梟獍之凶早縱,豺狼之性不移,位極人臣,跡無忠孝。自朕纘承大業,懷輯群方,山河之寄愈堅,帶礪之盟益甚。凡於事體,每務優崇,骨肉淪落者,並致歸還;嗣息薦論者,遍加任使。一門受寵,九族同榮,近以家艱,疊頒國命,行吊遠ム於卿士,奪情尋復於公侯。繼下絲綸,薦及垣翰,在予之分,於爾何虧?而屬者所為,頻彰逆狀,徵發不從於朝命,賦租罔系於省司,擅致軍都,遍抽編戶,專修城壘,潛造甲兵,說誘佐命藩臣,留滯歸朝刺史。賴皆忠順,尋各奏聞。曾令近侍馳書,責使深思改過。載惟撫御,敢怠含宏。近乃長惡靡悛,亂常尤甚,遣奸人招軍前節級,出妖言惑管內生靈。兼掛牒文,已為邊患。闔境之蒸黎愁沮,遠遣造陳;鄰藩之主帥封章,共期戡定。其王都宜削奪在身官爵,仍令馬步兵士,於州側近權置行州,招誘在州軍人百姓,及安撫鄉川人戶。
於戲,不祥之器,寧願舉於干戈;無罪之民,豈忍墜於塗炭?將行吊伐,倍軫情懷,勉施拯救之功,勿致傷夷之弊。雖軍威須振,在王道無虧,凡百戎臣,當體朕意,宣布遐邇,減使聞知。
作者簡介
李嗣源(867--933年),五代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沙陀人。李克用的養子,名嗣源,本名邈佶烈。926-933年在位。因驍勇號稱李橫衝。以功官至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同光四年(926年)他合魏州兵入洛京。莊宗死後,稱監國,旋即位,為後唐明宗,改元天成。次年更名亶,於莊宗弊政多有革除,“愛人恤物”,“兵革粗息,年屢豐登”。但“仁而不明,屢以非辜誅臣下”(《新五代史》)。因變亂頻仍,抱恨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