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驅動開發

計畫驅動開發

計畫驅動開發是一種軟體開發的方法論,其主要特徵為:軟體開發過程中,前一階段的輸出作為規劃隨後過程活動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計畫驅動開發 
  • 外文名:Plan driven development
步驟,對比,概述,具體對比,

步驟

計畫驅動開發起源於系統工程和質量規範,建立系統工程的原則,協調大量需要精確協同工作的組件。通過從需求到已完成的代碼等一系列代表物來推動軟體開發的過程,計畫驅動開發非常精確地依賴於明確的步驟。
計畫驅動開發方法論中的典型代表是瀑布模型,其將軟體開發周期劃分成若干個階段:問題定義、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總體設計、詳細設計、編碼與單元測試、綜合測試、軟體維護。各階段的工作自上而下,按照從抽象到具體的順序進行。每個階段都必須完成規定的文檔,只有前一階段的輸出文檔正確,後一階段的工作才能獲得正確的結果。這一過程就好像奔流不息的瀑布,水流從上游向下游流動,從概念直到最終產品。
計畫驅動開發的關鍵是過程的定義和管理,和過程改進聯繫在一起,強勢在於標準化所帶來的可比較性和可重複性。過程需要進行定義、標準化並需要逐步改進以提供控制、管理其操作所需的數據。定義過程執行的方法,和工作產品形式化的方法,對過程的實施者進行良好的培訓。需要管理層的支持、組織化的基礎設施以及良好的環境。

對比

概述

從以下特徵中比較敏捷軟體開發和計畫驅動開發之間的不同:
1、套用:項目的主要目標、項目環境和套用環境;
2、管理:客戶關係、計畫和控制,以及項目溝通;
3、技術:需求定義、開發和測試的方法;
4、人員:客戶特徵、開發人員的特徵,以及組織的文化。

具體對比

1.套用
(1)主要目標:敏捷軟體開發的目標是快速交付價值和回響變更,在快速變更的環境中,反應式的態度具有優勢,但有一些風險。計畫驅動開發的目標是可預見性、穩定性和高可靠性,提前行動的態度對於穩定的環境非常有效,認證需要有計畫和規格說明;
(2)規模:敏捷軟體開發最適合規模比較小的項目,事實證明,敏捷項目的規模難以擴大。傳統的嚴格性對大型項目更有效,對於大型、複雜的項目來說,計畫驅動開發是必需的;
(3)環境:敏捷軟體開發適用於頻頻變更的環境,但有一些風險,關注於眼前的產品,成功主要出現在內部環境,假設用戶系統是靈活的,足以進行演化。計畫驅動開發需要穩定性,範圍包括系統工程組織結構外包
2.管理
(1)客戶關係:敏捷軟體開發提倡專職的、在一起工作的客戶,重中之重是客戶代表和用戶之間的接口,敏捷開發者通過可以工作的軟體來建立客戶信任。計畫驅動開發依賴於契約和規格說明,重中之重是開發者和客戶之間的接口,計畫驅動開發者使用已形成的過程成熟度來建立客戶信任;
(2)計畫和控制:敏捷者把計畫看作一種達到目標的手段,敏捷軟體開發是“計畫行為驅動”而非“計畫驅動”。計畫驅動開發用計畫來進行溝通和協調。兩種方法都使用過去的經驗來使計畫變得準確;
(3)項目溝通:敏捷軟體開發依賴於隱式知識,依賴於頻繁的、人和人之間的溝通,依賴於隱式知識是有風險的,隱式知識的規模難以擴大。計畫驅動開發依賴於顯示的、文檔化知識。敏捷軟體開發和計畫驅動開發中都同時使用了這兩種知識。敏捷軟體開發在需要時會編寫文檔。計畫驅動開發則通常是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內容,一旦指定,再去除文檔就很難了,會遭遇“裁剪”綜合症。
3.技術
(1)需求:敏捷軟體開發把非正式的、由用戶指定優先權的素材作為需求。計畫驅動開發偏愛明確的、形式化的需求,計畫驅動開發中沒有廣泛使用優先權這一概念。計畫驅動開發可以更好地處理非功能需求(比如:可靠性、吞吐量、滿足實時限制和可伸縮性);
(2)開發:敏捷軟體開發提倡簡單設計,簡單設計依賴於低成本的改寫和快速變更,但無法保證低成本的改寫,低成本的改寫無法伸展,簡單設計意味著你不會需要它的(You are’t going to need it)。計畫驅動開發提倡使用架構來預測變更,在快速變更的環境中,架構會造成一些資源的浪費;
(3)測試:敏捷軟體開發在編碼之前開發測試,然後增量地測試。計畫驅動開發測試的是規格說明。
4.人員
(1)客戶:敏捷軟體開發非常強調專職的、工作在一起的客戶代表,成功依賴於客戶代表必須易於協作、有代表性、有授權、盡責和在行(collaborative,representative,authorized,committed,knowledgeable,CRACK)。而計畫驅動開發則依賴於大量預先的,客戶和開發者之間的契約計畫和規格說明方面的工作,也需要CRACK型的客戶,但可以不是專職的,計畫驅動開發中最大的客戶挑戰是不要讓項目控制落入過度官僚(他們認為遵守契約比取得項目成果更重要)的契約管理者手中;
(2)開發人員:敏捷開發者需要具備更多的技能。不管是敏捷團隊還是計畫驅動團隊,都應該儘快識別出也許具有一些技術能力,但是不能或者不願意,合作或者遵循公共的方法的人員,讓他們從事一些非決策性質的工作。通過培訓能夠完成程式性的方法步驟(例如,對簡單的方法進行編碼,進行簡單的重構,遵循編碼規範和CM規程,運行測試)的人員,經過相當多的指導,可以在計畫驅動環境中很好地工作。而通過培訓能夠完成任意的方法步驟(例如,把素材分解成適合增量開發的大小,組合使用模式,進行複雜的重構,進行一些複雜的商品成品集成)的人員,經過一些指導,可以很好地在敏捷團隊中工作。能夠對方法進行裁剪以適應有先例可循的新情況的人員,可以很好地管理一個小型、有先例可循的敏捷或者計畫驅動項目。但對於大型或無先例可循的項目,需要能夠對方法進行修訂(違背其規則)以適應無先例可循的新情況的人員;
(3)文化:敏捷者喜歡更多的自由度,計畫驅動者需要清晰的過程和角色。一旦一種文化已被良好地建立,改變就會非常困難和耗時,文化的慣性是集成敏捷軟體開發和計畫驅動開發時面臨的最大挑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