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以喻意是《呂氏春秋》用語。言,言辭、語言;意,思想、觀念。通過語言表達思想。“言者以喻意”,“聽言者以言觀意”(《離謂》),“非辭無以相期”(《淫辭》)。認為“夫辭者,意之表也”(同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言以喻意
- 出處:呂氏春秋
言以喻意是《呂氏春秋》用語。言,言辭、語言;意,思想、觀念。通過語言表達思想。“言者以喻意”,“聽言者以言觀意”(《離謂》),“非辭無以相期”(《淫辭》)。認為“夫辭者,意之表也”(同上)。
言以喻意是《呂氏春秋》用語。言,言辭、語言;意,思想、觀念。通過語言表達思想。“言者以喻意”,“聽言者以言觀意”(《離謂》),“非辭無以相期”(《淫辭》)。認為“夫辭者,意之表也”(同上)。 語言和思想、判斷是表里關係。...
呂氏語曰:“言以喻意也。”意與言離,則凶,然則講學,其亦有凶乎?此則在自知之,須於自心良與不良上考究,庶幾求仁有方也。(《答余孝甫》)昨遽以甘泉翁《集序》上請,蒙不見卻,復賜教云:“當知湛、王二公之所以同,又知其所以異,吾人又當自知,曾於二公異同處用功,孰得孰失。”誠為確語,...
梅花既落,而又無人月下倚闌賞之,故言“月冷闌乾”,與下片“孤山無限春寒”喻意基本相同。下片言“壽陽”,言“孤山”,皆用梅花故實。《太平御覽》卷三十《時序部》引《雜五行書》中的記載:“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
至結尾處,詩人突發奇想,認為佛燈“若任扶桑路,堪言並日輪”,這固然是點出了某種喻意,但從自然現象來說,也是由黑夜到白天的一個自然的流程,從而使得通篇前後一體,非常圓融。詩人把黑暗的大千世界變為朗朗白晝,實則暗示佛教是人們心中的一盞明燈,但這層意思完全融於詩化的語言之中,毫無枯澀之感,這反映...
各族人民創作的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係投進一種教訓或喻意,達到諷喻的目的。反映了勞動人民健康、樸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中國古代寓言源遠流長,在先秦時期已具雛形。先後經歷了先秦的說理寓言、兩漢的勸戒寓言,魏晉南北朝的嘲諷寓言、唐宋的諷刺寓言和明清的...
三餘出自文:有人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譯文: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
著名畫家喻繼高先生言:“湯文選的畫力度大,給人以精神上的震撼與振奮,湯文選先生在大寫意的成就與貢獻上,當今無人可比。”前中國美術館館長、著名畫家楊力舟先生言:“湯文選先生對齊白石等前輩大師的優點有所吸收,但他還有自己特殊的創造。借物喻情,借物喻意,這些擬人化的手法湯先生運用自如,就這一點,我...
11齟齬(jǔyǔ舉羽):上下齒不配合,喻不協調。瑕(xiá霞):玉的斑點,喻意同“疵”。12三接:偏旁相同的字三個連用。13字林:字書。晉代呂忱有《字林》,共收一萬二千多字,按部首分類排列。黃叔琳註:“按三接者,如張景陽《雜詩》‘洪潦浩方割’、沈休文《和謝宣城》詩‘別羽泛清源’之類。三接...
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可見服食菊花,是六朝的風氣。屈原《離騷》說:“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故服食菊花不僅在強身,還有志趣高潔的喻意,而通篇之高遠寓意,亦皆由菊引發。秋菊佳色,助人酒興,作者不覺一杯接著一杯,獨自飲起酒來。《詩經·邶風·柏舟》“微我無酒,以遨以游”,毛...
“吳水”“楚山”既指明地點又象徵的喻意。遠出天際,一望無涯的吳水, 恰似詩人心中那悠長綿渺的離思;而連綿深窈的楚山,又可以作“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對句的一個“接”字,通過詩人的想像逼真地描繪出了友人到目的地時那種陌生、突兀的感覺。到這裡為止,這首詩仍通過時空的轉換,交錯,從“詩人”“...
“荒戍久無樓”,是說戍所荒涼,望樓久頹,喻意鄉土殘破,防衛蕩然。這結句雖然純然寫景,卻自有一種複雜深隱的感情溢於文外,讓人去窺探作者的詩心。如果聯繫詩題,細心的讀者或許會問,作者在這首詩中,究竟潛藏著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在歷史上,朱超是個小人物,始末未詳。《隋書.經籍志》說他為“梁中書...
這兩句既是景語,是對漁父行船的生動特寫,同時又是情語,用“桃李無言”對“浪花有意”,不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古諺語的喻意,而只是將景物擬人化,形成佳對,從而襯托漁父,雖未直接寫到漁父,但已從側面描繪出漁父的形象。其中,前句寫千里浪花如雪,浪花翻滾,本是“無意”,而詞人卻說“浪花有...
譬若遺腹子之上隴,以禮哭泣之,而無所歸心。故夫孿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玉石之相類者,唯良工能識之;書傳之微者,惟聖人能論之。今取新聖人書,名之孔墨,則弟子句指而受者必眾矣。故美人者,非必西施之種;通士者,不必孔墨之類。曉然意有所通於物,故作書以喻意,以為知者也。誠得清明之...
⑺風來帆速:順風來了,帆船便駛得快。喻意與上句相近。⑻廿四中書考:唐德宗時,大臣郭子儀“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即任中書令(宰相)二十四年,主持了二十四次對百官的政績考核。⑼惟:只有。也:語氣助詞。這裡的作用是表示停頓。⑽乾坤:本是《周易》八卦中的兩個卦,指陰、陽兩種對立的勢力。乾為陽...
運用者為了把喻意點明,又常以粘連的手法,使語意雙關。例如《莊子》引“龍頷得珠”後說:“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寤,子為粉夫!”(《列禦寇》)。《韓非子》引“郢書燕說”後說:“故先王有郢書,而後世多燕說”(《外儲說左上》),《戰國策》引“畫蛇添足”後,陳軫告昭陽:“戰...
得魚忘筌戰國莊子用語。“筌”指捕魚用的竹器。“得魚忘筌”指捕到魚後即忘記了賴以捕魚的工具。以喻審美活動中的“得意忘言”。《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筌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以魚、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強調得魚、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
第九十句“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運用了“比”的手法進一步表達思婦的哀怨情懷。將夫君比喻為路中的清塵,將自己比喻為污濁的水和泥,喻意兩人相差太遠,難以融合在一起,也比喻夫君高高在上,對己不屑一顧,自己卑微在下,不能攀附,非常悲哀。第十一十二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承接上文,同時以“比...
信以致遠,息納百川 信:取“信息與控制工程”首字同音同字;從人從言,本義謂“誠”(《說文》),言合於意(《墨子經》);《國語·晉語》中有“定身以行事謂之信”,意指在行事時堅持自身人格;《論語·為政篇》中更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為人不講誠信則不能行事;喻意持守誠信、去偽存真,...
“知隔朱扃幾萬重”,“知”是不知,“朱扃”與上一首的紅牆喻意相同。“幾萬重”是對物與心的雙重誇張,寫出了困難的極限,更能見出對理想境界的仰慕;,這句與第一首的最後一句呼應,是對前途障礙的認識,只是上一首以象徵暗示手法來寫,這首用比喻誇張手法來寫。名家點評 清·郭則沄:“龔定庵詞中有...
至於所流露的“其居易容,其求易給”“動翼而逸,投足而安”,和“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的沾沾自喜,說明作者患有安分避禍的莊子《逍遙遊》處世哲學的流行病,這也表明此賦喻意事涉重大而出語極為恬淡平靜的原因。語不激烈的另一面,牧羊兒出身的張華,此時職位不出郎屬,自然不免“色淺體陋”“形微處...
吹我東南行,行行到吳會”等句,在以雲行喻人之遠去這一點上,是相同的,而喻意大別。陶詩喻仕子行蹤之速,曹詩喻征夫周流之苦。熔鑄前人詩句為自己語言,抒發自己感情,而又不露痕跡,可算是這首詩的第三個特點。離別之事牽動離別之情:“山川千里外,言笑難為因。”殷晉安東下,一程山,一程水,千里迢迢...
《覽冥》者,所以言至精之通九天也,至微之淪無形也,純粹之入至清也,昭昭之通冥冥也。乃始攬物引類,覽取橋掇,浸想宵類,物之可以喻意象形者,乃以穿通窘滯,決讀奎塞,引人之意,系之無極,乃以明物類之感,同氣之應,陰陽之合,形坍之朕,所以令人無觀博見者也。《精神》者,所以原本人之所由...
先引用兩個典故來喻意,一是用嫦娥偷靈藥得仙人月,來喻宋氏姊妹已飛升成仙,一是用東方朔三次偷王母蟠桃事來喻詩人自己,作者說:但仙、凡兩境界,“事難兼”啊,今夜我只能望著高樓,“彩蟾”被鎖在深閣,城關重重,哪能相見呢?這兩句中“兼”與“鎖”兩詞寫出了人間種種阻隔,心愿與現實總是相違,在...
”深刻的歷史教訓,昭示古往今來的當政者,必須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偉大,民言不可阻,民意不可擋,民志不可摧,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有察民情、尊民意、散民志,當政者オ不會有覆舟之患,國家才得堅強穩固,社會才能繁榮昌盛。名家點評 清·吳楚材、吳調侯《古文觀止》:“正意喻意,夾和成文。”作者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