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焚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二。具有泄火養肝之功效。主治天稟甚厚,又素好燒酒,一時怒氣相激,火盛而肝傷,致成口眼喎斜,有似中風而未嘗身仆,且善飲食,其脈洪大有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焚湯
- 出處:《辨證錄》卷二
- 組成:大黃、柴胡、白芍、當歸、白芥子、梔子
- 功用:泄火養肝
- 主治:天稟甚厚,又素好燒酒,一時怒氣相激,火盛而肝傷,致成口眼喎斜,有似中風而未嘗身仆,且善飲食,其脈洪大有力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酒蒸大黃二錢(6g),柴胡一錢(3g),白芍一兩(30g),當歸一兩(30g),白芥子二錢(6g),炒梔子二錢(6g)。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功用
泄火養肝。
主治
天稟甚厚,又素好燒酒,一時怒氣相激,火盛而肝傷,致成口眼喎斜,有似中風而未嘗身仆,且善飲食,其脈洪大有力。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辨證錄》:“有人天稟甚厚,又素好燒酒,一時怒氣相激,致成口眼歪斜,有似中風而末嘗身仆,且善飲食,其脈洪大有力。此非中風,乃火盛而肝傷也。此等之症,在西北人甚多,而南人甚少。然而治法,又不可徒泄火而不養肝血也。用大黃以瀉其火酒之毒,用梔子以泄其肝木之火。用二味祛除,未免過於迅利。復用芍藥、當歸以大補其肝血,蓋血足而火自息也。加柴胡、白芥子,以舒其肝葉之氣,而消其膜膈之痰;痰涫,而肝氣益舒;肝氣舒,而風象自去。倘誤以為中風也,而妄加入痲黃、羌活等藥,愈風而愈動其火矣。或不去滋肝,而反去補氣,則陽旺而氣盛轉來助火,肝中血燥,益足以增添怒氣,勢必火亢自焚,而成猝中之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