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支票的某些法律牴觸公約

1931年3月19日在日內瓦國際會議通過,與“統一支票法”同時訂立,是“統一支票法”的補充,被歐洲大陸國家廣泛採用。1934年生效。其主要內容有:支票持有人的行為能力依據當事人本國法。支票付款人行為能力依據付款地法。支票簽字人行使追索期限依據票據成立地法。因支票所訂契約形式依契約簽定地法。拒絕證書的方式以及作成的期限,與其他用以執行有關支票追索權行為的方式,依行為所在地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決支票的某些法律牴觸公約
  • 通過時間:1931年3月19日
  • 通過會議:日內瓦國際會議
  • 生效時間:1934年
支款地法決定下列事項:
1.支票是否應為見票即付,或為見票後定期支付,以及支票上填以後日期的效果。
2.提示期限。
3.支票是否可以承兌、保付、證實、照付以及這類記載的效力。
4.執票人是否要求或必須承受部分付款。
5.支票是否能為劃線或注P2“用帳支付”或類似聲明,以及實行效果。
6.執票人是否對票據上的規定享有特權,以及該特權的性質。
7.出票人是否可以撤換支票或反對付款。
8.支票遺失或被竊應採取的措施。
9.為對背書人、發票人和其他債務人保有追索權起見,是否必須持有拒絕證書或任何同等聲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