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海南島戰役作戰會議

1950年2月1日至2日,在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廣東軍區司令員葉劍英領導下,十五兵團在廣州召開了海南島戰役作戰會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放海南島戰役作戰會議
  • 活動時間:1950年2月1日 至 1950年2月2日
  • 主要人員:鄧華、賴傳珠、洪學智、韓先楚等
會議經過,會議影響,

會議經過

會議由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主持。參加會議的有十五兵團政委賴傳珠,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洪學智,十二兵團副司令員兼四十軍軍長韓先楚、政委袁昇平,四十三軍軍長李作鵬、政委張池明等領導人。前往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後回到廣州的瓊崖縱隊副司令員馬白山和專程潛渡過海匯報情況的瓊崖縱隊參謀長符振中,也應邀參加會議。
會議首先由葉劍英傳達了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及四野前委關於解放海南戰役的重要指示,介紹了當前的形勢。接著,瓊崖縱隊參謀長符振中在會上匯報了瓊崖黨政軍情況、戰役準備情況和國民黨軍的防禦部署,並轉達了瓊崖縱隊司令員馮白駒的兩條建議:一是乘國民黨軍防線不甚嚴密,先偷渡一批兵力,加強瓊崖縱隊的接應力量;二是若第一個辦法行不通,就派一批軍事幹部和技術人員把槍枝彈藥運過海,以充實瓊崖縱隊的武器裝備。匯報中,他還表達了海南的黨組織、軍隊和人民急切盼望野戰大軍早日渡海、迅速解放海南島的殷切心情。會議遵照毛澤東主席、中央軍委和四野前委的指示,根據符振中的匯報材料以及兵團所掌握的情況,進一步討論研究了渡海作戰的指導方針和具體方案。
關於敵我形勢和戰役特點的問題。會議認為,總的形勢有利於我。有利的因素是:野戰軍經過長期作戰的鍛鍊,經驗豐富,在全國解放勝利的鼓舞下,士氣高昂,戰鬥力極強,更有瓊崖縱隊和島上廣大民眾的配合接應和支援,有根據地和游擊區可以做登入後的依託,有了內應這就迫使國民黨軍處於兩面作戰的局面。國民黨守軍雖10餘萬之眾,但屬不同派系的潰敗之軍,依然內部矛盾重重,傾軋激烈,且立足未穩,驚魂未定,士氣低落,加之環島防禦,兵力分散,因而戰鬥力不強。不利因素是:海南戰役課題新,時間緊,野戰軍雖強,但既無大規模渡海作戰經驗,又無海空軍支援,尤其以木帆船橫渡海峽,一是受風向、潮汐影響極大,二是如何突破國民黨海空軍的封鎖,並要求在有限時間內解決。而國民黨軍有作戰飛機20多架、兵艦50多艘配合,組成立體防禦的“伯陵防線”封鎖海峽,據守海島,負隅頑抗,這是不能輕視的。
如何渡過海峽和削弱敵機敵艦的作用問題。會議認為,只有夜間偷渡,才不易被發覺,可使敵機敵艦無法發揮作用;海南島海岸線長,登入點較多,又有瓊崖縱隊接應,小批偷渡是可以成功的;只要上去幾批部隊與瓊崖縱隊會合,增加島上力量,改變島上敵我形勢,就能接應野戰軍主力大規模強行登入。
會議經過充分的研究後,確定了渡海作戰採取“分批偷渡與積極準備大規模強渡,兩者並重進行”的戰役指導方針①。在大規模強渡之前,兩個軍各先準備一個團偷渡登入,以利加強島上力量和取得渡海登入作戰經驗。至於主力部隊的大規模強渡,則以準備好為原則。會議要求參戰部隊積極開展海上大練兵運動,儘快熟悉海洋,掌握航海作戰的本領,做好發動解放海南戰役各項準備。同時,要求瓊崖縱隊繼續做好接應、配合的準備工作。
會後,十五兵團將會議擬定的作戰方針和方案報告四野前委。2月10日,四野前委轉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提出:“海南島作戰,我軍如一次以一個軍登入,則船隻問題極難解決。同時又無法對付敵之海空軍擾亂。因此,建議在此期間內,先行以偷渡辦法,到達海南島後即與馮部會合,打小規模的運動戰與游擊戰,然後大部隊再設法渡海。”還提議:“我們同意四十三軍一個團先行渡海,亦同意其他部隊尋機陸續渡海。”2月12日,毛澤東主席復電:“同意四十三軍以一個團先行渡海,其他部隊陸續分批尋機渡海,此種辦法如有效,即可提早解放海南島。”

會議影響

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和廣州海南島戰役作戰會議,解決了渡海作戰指導方針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對解放海南島戰役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