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人民的選擇》是為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由北京市委宣傳部策劃、北京電視台衛視節目中心《檔案》欄目組傾力打造的大型系列紀錄片,於6月27日至7月1日22:08在北京衛視隆重播出。該片首播後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和熱議。該紀錄片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為重點扶植項目。
《解放——人民的選擇》項目組秉承“以檔為真”的態度,以力透紙背的真憑實據,直面那段歲月,還歷史必然以本來面目。
該片共5集,時間跨度集中於解放戰爭時期,通過揭秘珍貴檔案、發掘塵封影像、尋訪歷史見證人、全面實景拍攝等方式,充分展現“人民創造了歷史,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來領導人民、造福國家”的歷史論斷。欄目組在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以及數十家省(區、市)地方檔案館的大力幫助下,調集上百份珍貴文獻,還與美國聖智學術機構旗下的蓋爾出版社達成了戰略合作。首播後引發社會各界強烈關注,首播當晚進入新浪微博熱門話題排行總榜第七名、綜藝榜第三名。片中所蘊含的巨大歷史價值和全新電視語彙,也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讚譽。
簡介,幕後製作,作品評價,反響,
簡介
紀錄片《解放——人民的選擇》中,不僅採用了實地拍攝、影視再現、插畫動畫、三維合成等多種創作手段,還增加了講述人講述、原始檔案零距離展示等特色呈現,同時,更在氣氛烘托方面,做了一定的創新嘗試。在《解放——人民的選擇》項目組內部,這種嘗試被稱為“靜物拍攝”。這種寫意的方式,能夠實現更好的呈現和視覺衝擊。
紀錄片《解放——人民的選擇》追求全新突破,1946-1951年間,解放戰爭中的歷次重大戰役、重大歷史節點,在該紀錄片中,僅以背景出現,而全片的聚焦則集中於一個鮮明獨特、振聾發聵的主題——人民的選擇。緊緊圍繞這一主題,在八個月的創作過程中,《解放——人民的選擇》項目組實現了多項獨家發現,並通過這些發現,對該主題予以更為明晰而深邃的解讀,超越其他同類作品,讓這部紀錄片的立意達到更高的水準。
《解放——人民的選擇》項目組的成員,很多都是90後。這次全實地的外拍進程,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不僅是專業方面的歷練,同時,更是精神上的洗禮。“只有用真情煉就的作品才能打動人,不感動自己,又如何感動觀眾?”在這樣的標準要求下,《解放——人民的選擇》項目在創作過程中,特意加入了記者的探訪視角,將他們的感動、感悟、感激真實地呈現在片中,真正地理解“為人民樹立豐碑”的內涵。
幕後製作
紀錄片以“人民的選擇”為主題,在創作過程中,項目組採訪了上百位各界人士,涵蓋各階層代表,包括民革中央副主席、鄭洞國將軍的長孫鄭建邦,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賽福鼎·艾則孜同志的女兒賽少華,聞一多烈士的兒子聞立雕等知名人士,也有劉胡蘭烈士的家人、“南京路上好八連”的老戰士、庫爾班大叔的女兒、上海市勞動模範楊富珍、投誠的國民黨老兵等歷史親歷者,以及國際共產主義戰士陽早、韓春夫婦的兒子陽和平等國際人士。該片全部實地實景外拍,跨越了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輾轉十萬公里的47處外拍實地,引領觀眾重返歷史現場。
欄目組從多達4萬頁的美國解密檔案子集——《中國內戰時期的中美關係》中,精挑細選並援引了大量第三方原文檔案,如《美軍觀察組向美國國會提交的報告》《宋美齡與馬歇爾會談實錄》以及美國披露並點評的《國民政府五年計畫》等,為主題“人民的選擇”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此外,欄目組還與中國電影資料館合作,甄選出近100分鐘從未或絕少播映過的歷史膠片,其中很多是原國民黨政府的製片廠攝製的。比如《國民黨六全大會》、《蔣介石60壽辰》、《中美商約簽訂》、《攻占延安時期的國軍為人民服務處》等等。
《解放——人民的選擇》項目組此次全面走出了攝影棚,跨越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30多個縣鄉村鎮,輾轉10萬公里,完成48處實地外拍講述。從大雪壓境的黑龍江到赤日炎炎的塔克拉瑪乾沙漠,從革命舊址陝北米脂縣楊家溝的黃土高原到雲南西雙版納的瀾滄江邊……實現了自《檔案》欄目成立以來,首次全面實地實景拍攝。
“以史為鑑、以檔為真”是《檔案》的欄目特色,但僅有豐富的史料在《解放——人民的選擇》這樣重大的回望歷史、關照現實題材的呈現中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能把浩如煙海的史料轉化成電視的語言,同時,在史料的基礎上,實現理論大命題的落地,做到令觀眾眼前一亮的電視呈現,是《解放——人民的選擇》項目組攻堅克難的課題。
《解放——人民的選擇》的全部實地實景外拍,對於項目組來說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為此,項目組首先學習了大量的優秀主旋律紀錄片,汲取經驗,在《檔案》的欄目特色思考中進行運籌,引領觀眾重返歷史現場,足跡走遍江河山川、沙漠雪原。同時,《解放——人民的選擇》項目組埋頭數萬卷書籍、資料細心甄選,挖掘獨家鏡頭,傾聽摯誠心聲,挑選出部分最曲折、最感人的歷史細節,進行了影視再現,與講述人的講述相輔相成,只為觸摸最真實的歷史,體味最澎湃的激情,讓厚重的歷史找到了現實傳播的通路。
作品評價
專家認為該紀錄片具有大片品相、北京特色、傳媒品質。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影視傳播中心主任尹鴻認為,該片回答了什麼是“初心”,具有鮮明時代感,“他還說:“該片是一部有鮮明北京風格的主旋律紀錄片,《檔案》的風格是用事實和細節說話,改變了過去‘畫配話’自我封閉的紀錄片話語體系,實現了有效地到達和引領”。
在《解放——人民的選擇》研討會上,嘉賓對《解放——人民的選擇》中所蘊含的巨大歷史價值、時代意義和全新電視語彙等高度讚譽。
北京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副主任陳華談到:“《解放——人民的選擇》不僅具備藝術價值,同樣也具備傳播價值。這部片子之所以能在網路上傳播得更遠,有其必然性,就在於它找到了歷史和網路的結合點,就是‘人民’二字。”
總導演黃煒介紹說:《解放——人民的選擇》沒有把創作的視角集中在那些耳熟能詳的歷史偉人身上,而是聚焦在歷史的大多數,也就是人民大眾的身上,從而避免了傳統主旋律紀錄片“英雄史詩”般的敘事框架,找到了新的創作視角和檔案素材。不僅描繪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解放的歷史河流,更描繪出了組成這條歷史河流的每一朵跳動著的浪花,這正是該片在立意方面的超越之處。
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原部長姚有志稱《解放——人民的選擇》是這些年來《檔案》創作的重大題材作品中最成功的一個。
北京市黨史研究室宣教處處長劉岳認為《解放——人民的選擇》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資料挖得深。從史學研究上講,資料是基礎、前提。該片文字檔案力透紙背,影像資料彌足珍貴,口述採訪印證豐富;二是故事講得活。如老百姓將‘人民救星’的字匾送給毛澤東的故事,占領延安的胡宗南設立了所謂的‘國軍為人民服務處’,企圖通過發放物資、金錢獲取民心,結果卻適得其反……這些故事講活了、用準了,自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道理說得透。該片通過真實的影像,形象地闡明了:無產階級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反響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人民的選擇》首播後不僅如期得到了傳統媒體的關注,在網路和新媒體均引起強烈關註:截至首播次日12:00,新浪微博話題#紀錄片解放#閱讀量達2152.2萬餘次,討論量達2.3萬,首播當晚進入新浪微博熱門話題排行總榜第七名、綜藝榜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