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
解吸是指吸收的逆過程,又稱氣提或汽提,是將吸收的氣體與吸收劑分開的操作。解吸的作用是回收溶質,同時再生吸收劑(恢復吸收溶質的能力)。工業上,解吸是構成吸收操作的重要環節。解吸分為物理解吸(無化學反應)和化學解吸(伴有化學反應)。
在工業上解吸往往與吸收操作相結合,以獲得純淨的氣體或用以回收吸收劑而供循環使用。解吸也可單獨使用,例如水和其他液體的脫氣,就是用加熱、沸騰或抽真空等方法將溶解的氣體除去。在煉油工業中,用通入水蒸氣的方法脫除油品中不需要的輕組分等。
吸收的逆過程
解吸的作用是回收
溶質,同時再生
吸收劑(恢復其吸收溶質的能力),是構成完整吸收操作的重要環節。解吸可分為物理解吸和化學解吸。前者無化學反應,後者伴有化學反應。凡對吸收不利的條件,如減壓、升溫等,皆有利於解吸,所以常用的解吸方法是減壓、升溫或吹氣(空氣或水蒸氣)。這三種方法都能造成液相中的
溶質平衡分壓大於其氣相分壓的傳質條件,促使溶質從液相中迅速解脫。
在實際生產中,通常是升溫與吹氣並用;且多用水蒸氣作為解吸劑,自下而上地通入解吸塔。待解吸的溶液則自上而下流動。兩相逆流接觸,可使解吸進行得相當完全。從塔底得到再生的
吸收劑,從塔頂引出水蒸氣和
溶質。如果
溶質與水不互溶,水蒸氣冷凝後就可得到高純度的溶質。當
吸收劑也具有揮發性時,則須用
精餾來分離
溶質和吸收劑。
解吸也有單獨使用的,如水和其他液體的脫氣,就是用加熱、沸騰或抽真空等方法,將溶解的氣體除去。在煉油工業中,當
油品中含有不需要的輕組分時,常用通入水蒸氣的方法加以脫除,這種設備一般稱水汽提塔。
解吸是使溶解了的
溶質由吸收液中釋放出來的操作,也稱為
脫附。解吸操作不但能獲得純度較高的氣體
溶質,而且可使吸收劑得以再生和循環使用。因此,工業上採用吸收和解吸聯合操作的流程。
吸附的逆過程
與吸附相反,組分脫離固體吸附劑表面的現象稱為解吸(或
脫附)。 如用
活性炭吸附二氧化氮後,加熱或降壓使二氧化氮逸出。
農業科學中的解吸
土壤交換性吸附的逆過程。它使交換性陽離子從擴散雙電層進入自由溶液。交換性陽離子的解吸與吸附的關係可用下式表述。
nAXn+mB=mBXn+nA
(固) (液) (固) (液)
式中:A和B分別代表原子價依次為m和n的陽離子;X表示土壤中帶有負電荷的表面;AX和BX即分別為交換性吸附的陽離子A和B。反應向右進行時,nAXn中交換性陽離子A被解吸的同時,伴隨著X從溶液中吸附B陽離子。反應向左進行時,則與此相反,mBXn中交換性陽離子B被解吸時同步發生X從溶液中吸附A陽離子。其次,解吸同吸附一樣,是以陽離子交換反應為機理的。而離子交換反應也就是吸附和解吸兩個方向相反的同步的過程所構成的。因此,吸附-解吸也都具有陽離子交換反應所具有的那些特點。解吸量主要受濃度所控制。當nAXn數量恆定時,交換性陽離子A的解吸量隨溶液中mB離子濃度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如溶液中B離子濃度恆定時,交換性陽離子A的解吸量則隨其飽和度的增高而增加。如果要求表達解吸等溫線特徵和解吸速率,可採用吸附方程式。
吸附-解吸現象在調節土壤中一些植物養分的有效性,有機農藥的淋洗速率或蒸發和分解中都起重要的作用,對於保持某些潛在污染物的水源亦起保護作用。
離子交換技術中的解吸
用解吸劑使被離子交換樹脂相吸附的離子重新進入水相的過程,又稱洗脫或淋洗。解吸劑又叫淋洗劑。
解吸是離子交換工藝的主要環節之一。在簡單的離子交換工藝中,離子交換樹脂的解吸和離子交換樹脂的再生往往是同時實現的,解吸的過程有時也是再生的過程(見離子交換樹脂再生)。
當離子交換法用於分離性質相似物質如稀土元素離子交換色層分離時,必須藉助解吸劑對被吸附的離子解吸能力的強弱來使元素分離。此時影響淋洗分離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淋洗劑的pH值、交換劑的粒度、裝入量、淋洗速度及交換柱的結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