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羚屬(角馬屬)

牛羚屬

角馬屬一般指本詞條

偶蹄目牛科麋羚亞科的1屬。 角馬(Gnu,學名Connochaetes),牛科,狷羚亞科,角馬屬。也叫牛羚,是一種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大型羚羊。在生物分類學上,它屬於牛科動物,從本質上看,是一種“羚羊”。角馬長得像牛,生活在非洲的東部和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牛羚屬
  • 拉丁學名:Connochaete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 亞目:反芻亞目
  • :牛科
  • 亞科:狷羚亞科
  • :牛羚屬
簡介,分類,特徵,身體,外形,習性,作用,分布,

簡介

非洲角馬只吃嫩草。斑馬與它吃同樣的一種草,卻要等草得稍老一些才吃。另一種食草動物,非洲大羚羊,也吃這種草,只是受吃已經長老了的草。這樣的,這些動物能夠在同一地方,在相互不爭奪食物的情況下和平共處。角馬有兩種,白尾角馬斑紋角馬
角馬主要以為食,也吃些多汁的植物,壽命約15到20年。

分類

斑紋角馬(C. taurinus) 黑尾角馬(C. t. taurinus)
白須角馬(C. t. albojubatus)
科克森角馬(C. t. cooksoni)
尼亞薩蘭角馬(C. t. johnstoni)
西非角馬(C. t. mearnsi)
白尾角馬(C. gnou)

特徵

身體

體粗大,體長1.5~2.0米,尾長35~55厘米,肩高1~1.3米,成體體重230~275千克;頭長,頸短,吻長,肩比高,腿細,眼相對較小;毛被短,光滑。白尾角馬的毛色為黃褐至黑色,在吻部、喉部及前肢之間有黑色長簇毛,由鼻背至頸、肩部有鬃毛;直立的尾為白色。斑紋角馬的毛銀灰色,頸部、肩部至身體中部有褐色帶斑;面部、鬃毛、須、尾均為黑色。兩性均具角,角外面光滑,分向兩側再向上彎曲成鉤狀,形狀似公牛角,外貌十分兇猛,實際上並不傷人。共 2種。白尾角馬分布於非洲南部,現已近於絕滅;斑紋角馬產於肯亞及坦尚尼亞以南地區,根據毛及鬣毛顏色可分為5個亞種。

外形

馬的頭粗大而且肩寬,很像水牛;後部纖細,比較像馬;頸部有黑色鬣毛。全身有長長的毛,光滑並有短的斑紋。全身從藍灰到暗褐色,有黑色的臉、尾巴、鬍鬚和斑紋,顏色也因亞種、性別和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角馬有飄垂的鬃須,長而成簇的尾,雌雄兩性都有彎角,雄性的又寬又厚,非常光滑,一般雄性角長55~80cm,雌性角長45~63cm,角馬由此得名。雄性角馬重200~274kg,高125~145cm,雌性角馬重168~233kg,高115~142cm。
牛羚屬牛羚屬

習性

角馬常以 5~15隻的小群活動,有時由小群聯合成百隻以上的大群,由幾頭成年雄獸率領。發現危險後騰躍、以蹄搔地、以角刺地、尾劇烈甩動,如敵害再接近一些,則噴鼻息,並轉身向後猛衝幾步,然後再轉向來犯者。再重複以上動作。主要食物為青草和嫩枝,晨昏取食,白天炎熱時,則在樹蔭下休息。一般在 5月份雨季開始後進行交配,孕期8~9個月,約在2月份產仔,每胎產1仔。壽命約16年。
角馬好群居,雨季結成小群活動;旱季合成大群;雌性組成的群體一般都很小,平均約八隻母角馬及少年公角馬和幼角馬。在同一區域通常共有2-25隻角馬,分幾個小群活動。當草源充足時,7英畝的牧場就足夠一群角馬生活了。它們在清晨和午後活動。

作用

皮可制,尾可做裝飾品。

分布

角馬主要分布在非洲,十分常見。主要分布於非洲中部和東南部,從肯亞南部到南非、從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再到安哥拉南部都有;幾乎所有的國家公園都有角馬,因為他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
在非洲的熱帶大草原上黑尾角馬的數量最多。在肯亞,也有鬍鬚白色的角馬,稱為white-bearded gnu。據說角馬現在野生的已經不多了,大多都在各種國家公園中生息繁衍,種群數量正在逐步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