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果木(Ceriops tagal (Perr.) C. B. Rob.)是紅樹科、角果木屬植物。灌木或喬木,高2-5米;樹幹常彎曲;樹皮灰褐色,幾平滑;枝有明顯的葉痕。葉倒卵形至倒卵狀矩圓形,長4-7厘米,寬2-3(-4)厘米。聚傘花序腋生,具總花梗,長2-2.5厘米,分枝。果實圓錐狀卵形,長1-1.5厘米,基部直徑0.7-1厘米;胚軸長15-30厘米,中部以上略粗大。花期秋冬季,果期冬季。
分布於非洲東部、斯里蘭卡、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北部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廣東的徐聞、海南的東北至南部海灘、台灣的高雄港。生於潮漲時僅淹沒樹幹基部的泥灘和海灣內的沼澤地。
材質堅重,它的耐腐性為紅樹科各種之冠,可作樁木、船材和其它要求強度大的小件用材。樹皮含單寧達30%,提取的栲膠質量特別好,在馬來半島名“當加皮”,過去、由中國華僑製成商品作染料,主要染風帆、魚網,也有染棉織品和蓆子,在印度名“可郎皮”,主要用來製革,製成的底革呈紅色,其耐久性不亞於其他單寧。全株入藥,有收斂作用,也有用以代替奎寧作退熱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灌木或喬木,高2-5米;樹幹常彎曲;樹皮灰褐色,幾平滑,有細小的裂紋;枝有明顯的葉痕。葉倒卵形至倒卵狀矩圓形,長4-7厘米,寬2-3(-4)厘米,頂端圓形或微凹,基部楔形,邊緣骨質,乾燥後反卷,中脈在兩面凸起,側脈不明顯;葉柄略粗壯,長1-3厘米;托葉披針形,長1-1.5厘米。
聚傘花序腋生,具總花梗,長2-2.5厘紋獄米,分枝,有花2-4(-10)朵;花小,盛開時長5-7毫米;花萼裂片小,革質,花時直,果時外反或擴展;花瓣白色,短於萼,頂端有3或2枚微小的棒狀附屬體;雄蕊長短相間,短於花萼裂片。果實圓錐狀卵形,長1-1.5厘米,基部直徑0.7-1厘米;胚軸長15-30厘米,中部以上略粗大。花期秋冬季,果期冬季。
產地生境
分布於非洲東部、斯里蘭卡、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北部和中辯贈汗享國海抹擔墓;在中國分布於廣東的徐聞、海南的東北至南部海灘、台灣的高雄港。生於潮漲時僅淹沒樹幹基部的泥灘和海灣內的沼澤地。角果木嗜熱、喜光。原產地常年無霜,年均溫24℃,極端低溫2℃。較耐寒,半致死溫度為-4至-6℃。適合生長於淡水河口受海水浸淹的泥灘或微帶粘性的砂質壤土,在只有喇境匙大潮、特大潮才淹及的高潮岸帶也能旋陵危生長。
生長習性
該種耐鹽性很強,但很不耐海水淹沒和風浪衝擊,沒有明顯的支柱根,僅借基部側根變粗而起支持作用,耐寒性較強,曾在中國浙江溫州引種,經過嚴寒的冬季,次年仍能繼續生長,但生長慢,據了解20年生的樹高僅2米,胸徑3-4厘米。
繁殖方法
- 苗圃地選擇與清理
採用紅樹林灘涂苗圃營養袋育苗。苗圃建於中國湛江雷州保護管理站,選擇天然嬸凶翻紅樹林內緣(高潮帶)風浪小、鹽度低並相對平坦的林中空地建圃。清理苗圃內的低矮雜樹、雜草,用四齒耙翻挖圃地,耙淨樹根、枯枝及其它雜物,築高育苗床。苗床高度一般為10厘米左右,長度600-800厘米,寬度100-120厘米,步道寬約50厘米,苗床走向與潮水漲落時的水流方向平行。
- 營養土配製
營養土由潮灘土加入有機肥(95%乾糞+5%過磷酸鈣經過充分發酵而成)製成,將營養土裝入育苗袋(規格為10厘米×20厘米)中,然後按每行10-12個碼放在苗床上。
- 採種
種源地位於中國湛江徐聞縣邁陳鎮官曹海岸,每年的6-8月前往種源地採集胚軸(胎生種子)。選擇生長發育良好、健壯無病蟲的母樹,採摘成熟、飽滿、完好的胚軸,胚軸長度在20厘米以上、直徑大於0.8厘米為好,因為胚軸越長越飽滿,培育出的小苗越健壯。剛從樹上採摘下來的胚軸與果蒂相聯,播種前要將果蒂部分去除,裸露出嫩芽;然後將胚軸的根部(即自然朝水部分)朝下,頂芽向上,豎立放置於陰涼避光處。
- 播種方法
- 消毒:用5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胚軸和苗床進行消毒。取出貯存的角果木胚軸,將其根部浸入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液深度約10厘米,時間約5分鐘;苗床消毒在退潮裸露時進行,將高錳酸鉀溶液直接潑灑在苗床(營養袋)上。
- 播種:將消毒後的種胚直接插植於育苗袋裡,每袋插1株,注意尖端的尾部朝下插,入土深度約為種胚長度的1/3-1/2,種子插入袋後用手輕輕按壓一下其基部。種子播完後,用250厘米的薄鋼片(也可用棍條)在苗床上彎成弓形插牢,並蓋上遮光率75%左右的遮光網。播種10天后即生根,20天后開始抽芽(出葉)。
- 苗木管理
- 遮光與煉苗:胚軸(種子)抽芽前不能揭開遮光網,當長出2片葉子後,應適當掀開遮光網,逐步讓幼苗接受陽光照射,以促進生長和煉苗。但每天10:00-16:00時陽光猛烈時段仍然要遮蔭,否則幼苗易被日光灼傷。
- 澆水:澆水的目的不是補充水分,而是降低鹽度和溫度對幼苗的影響。每天要注意海水潮汐和海水鹽度的變化,用鹽度計測苗床水中的鹽度,根據鹽度的變化和光線強弱調整澆水次數。一般早晚各澆1次淡水以降低鹽度,每天中午(退潮時)用淡水對苗床進行噴淋降院嘗府溫。不同苗期的幼苗對鹽度的適應能力有差異,通常4片葉以下的幼苗鹽度宜控制在10‰以下,4片葉以上的幼苗鹽度控制在15‰以下,因此,幼苗前期應該適當增加淡水澆灌次數和用量。
- 越冬防寒措施:角果木為嗜熱樹種,苗期忌凍害,苗木越小,抗寒性越差。氣溫的突然下降,會使其落葉、枯頂或凍死。故當氣溫低於15℃,苗床須搭起薄膜棚(兩端留空隙,讓潮水暢流)防寒,以確保苗木安全越冬。
- 苗圃地清理:及時清理苗圃內潮水帶來的雜物,葉片上附著污泥會影響到光合作用,可用淡水沖洗。
- 苗木出圃:角果木幼苗期生長較慢,1年生苗抽出4-5對葉片,苗木高度在35厘米以上便可出圃造林。將苗木分成Ⅰ、Ⅱ、Ⅲ級,其中苗木高度45-60厘米,地徑≥1.2厘米的健壯苗為Ⅰ級苗;苗木高度35-45厘米,地徑0.8-1.2厘米的為Ⅱ級苗;苗木高度<35厘米,地徑<0.8厘米的為Ⅲ級苗。Ⅰ、Ⅱ級為合格苗,可出圃造林,Ⅲ級為不合格苗。
栽培技術
- 造林時間
紅樹林的造林季節為春、夏季,而對於角果木來說,最適宜的造林時間是5-7月。
- 造林灘涂與栽植密度
角果木主要分布於高潮近岸帶鹽度較低的灘涂,故造林宜選擇位於河流出海口處的高灘地帶進行。栽植行株距一般為2.0米×2.0米,要拉線定穴,穴規格為20厘米×20厘米×25厘米。種植規格可根據潮灘土壤質地、土壤養分、淤泥厚度、風浪大小等生境條件進行適當調整。
- 定植方法
將250克有機肥放入穴中,與泥土拌勻,然後取角果木營養袋苗,剝去全部薄膜或底部薄膜,將苗放入穴中,扶正苗木後填土壓實。定植後每天注意潮水漲落時對苗木的影響,如有倒伏苗,在退潮後要及時扶直,定植1個星期後,苗木開始逐步長出新根,這時苗木可自行固定。
- 幼林管護
角果木栽植後要加強管護,一要封灘育林2年以上,配備專人管護,禁止任何外來人員或禽畜進入林地,防止幼樹遭人踐踏、挖掘,或遭畜禽甚至鳥類啃食而破壞;二要及時清理幼樹上的藤壺(Balanus,1種可分泌膠質的貝類,吸附力極強)、垃圾;三要防治病蟲害;四要定期對倒伏、根部暴露等受損的幼苗、幼樹進行必要的修補,對缺損的幼樹或成活率低於70%的幼林地進行適當補植,以確保造林成效。
病蟲防治
紅樹幼苗易受藤壺危害,大量藤壺吸附在造林幼苗上,直接影響苗木的光合作用和新陳代謝,嚴重者導致死亡。據調查,新造紅樹林受到藤壺危害程度大約在30-40%。對藤壺的防治可採用石灰塗抹法,即在太陽光照較強且剛退潮時,用濃度為1.25克/升的馬拉硫磷溶液(石灰水)塗抹於幼苗上,一般每2周塗1次,防治效果較好。
主要價值
材質堅重,它的耐腐性為紅樹科各種之冠,可作樁木、船材和其它要求強度大的小件用材。樹皮含單寧達30%,提取的栲膠質量特別好,在馬來半島名“當加皮”,過去、由中國華僑製成商品作染料,主要染風帆、魚網,也有染棉織品和蓆子,在印度名“可郎皮”,主要用來製革,製成的底革呈紅色,其耐久性不亞於其他單寧。全株入藥,有收斂作用,也有用以代替奎寧作退熱藥。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 營養土配製
營養土由潮灘土加入有機肥(95%乾糞+5%過磷酸鈣經過充分發酵而成)製成,將營養土裝入育苗袋(規格為10厘米×20厘米)中,然後按每行10-12個碼放在苗床上。
- 採種
種源地位於中國湛江徐聞縣邁陳鎮官曹海岸,每年的6-8月前往種源地採集胚軸(胎生種子)。選擇生長發育良好、健壯無病蟲的母樹,採摘成熟、飽滿、完好的胚軸,胚軸長度在20厘米以上、直徑大於0.8厘米為好,因為胚軸越長越飽滿,培育出的小苗越健壯。剛從樹上採摘下來的胚軸與果蒂相聯,播種前要將果蒂部分去除,裸露出嫩芽;然後將胚軸的根部(即自然朝水部分)朝下,頂芽向上,豎立放置於陰涼避光處。
- 播種方法
- 消毒:用5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胚軸和苗床進行消毒。取出貯存的角果木胚軸,將其根部浸入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液深度約10厘米,時間約5分鐘;苗床消毒在退潮裸露時進行,將高錳酸鉀溶液直接潑灑在苗床(營養袋)上。
- 播種:將消毒後的種胚直接插植於育苗袋裡,每袋插1株,注意尖端的尾部朝下插,入土深度約為種胚長度的1/3-1/2,種子插入袋後用手輕輕按壓一下其基部。種子播完後,用250厘米的薄鋼片(也可用棍條)在苗床上彎成弓形插牢,並蓋上遮光率75%左右的遮光網。播種10天后即生根,20天后開始抽芽(出葉)。
- 苗木管理
- 遮光與煉苗:胚軸(種子)抽芽前不能揭開遮光網,當長出2片葉子後,應適當掀開遮光網,逐步讓幼苗接受陽光照射,以促進生長和煉苗。但每天10:00-16:00時陽光猛烈時段仍然要遮蔭,否則幼苗易被日光灼傷。
- 澆水:澆水的目的不是補充水分,而是降低鹽度和溫度對幼苗的影響。每天要注意海水潮汐和海水鹽度的變化,用鹽度計測苗床水中的鹽度,根據鹽度的變化和光線強弱調整澆水次數。一般早晚各澆1次淡水以降低鹽度,每天中午(退潮時)用淡水對苗床進行噴淋降溫。不同苗期的幼苗對鹽度的適應能力有差異,通常4片葉以下的幼苗鹽度宜控制在10‰以下,4片葉以上的幼苗鹽度控制在15‰以下,因此,幼苗前期應該適當增加淡水澆灌次數和用量。
- 越冬防寒措施:角果木為嗜熱樹種,苗期忌凍害,苗木越小,抗寒性越差。氣溫的突然下降,會使其落葉、枯頂或凍死。故當氣溫低於15℃,苗床須搭起薄膜棚(兩端留空隙,讓潮水暢流)防寒,以確保苗木安全越冬。
- 苗圃地清理:及時清理苗圃內潮水帶來的雜物,葉片上附著污泥會影響到光合作用,可用淡水沖洗。
- 苗木出圃:角果木幼苗期生長較慢,1年生苗抽出4-5對葉片,苗木高度在35厘米以上便可出圃造林。將苗木分成Ⅰ、Ⅱ、Ⅲ級,其中苗木高度45-60厘米,地徑≥1.2厘米的健壯苗為Ⅰ級苗;苗木高度35-45厘米,地徑0.8-1.2厘米的為Ⅱ級苗;苗木高度<35厘米,地徑<0.8厘米的為Ⅲ級苗。Ⅰ、Ⅱ級為合格苗,可出圃造林,Ⅲ級為不合格苗。
栽培技術
- 造林時間
紅樹林的造林季節為春、夏季,而對於角果木來說,最適宜的造林時間是5-7月。
- 造林灘涂與栽植密度
角果木主要分布於高潮近岸帶鹽度較低的灘涂,故造林宜選擇位於河流出海口處的高灘地帶進行。栽植行株距一般為2.0米×2.0米,要拉線定穴,穴規格為20厘米×20厘米×25厘米。種植規格可根據潮灘土壤質地、土壤養分、淤泥厚度、風浪大小等生境條件進行適當調整。
- 定植方法
將250克有機肥放入穴中,與泥土拌勻,然後取角果木營養袋苗,剝去全部薄膜或底部薄膜,將苗放入穴中,扶正苗木後填土壓實。定植後每天注意潮水漲落時對苗木的影響,如有倒伏苗,在退潮後要及時扶直,定植1個星期後,苗木開始逐步長出新根,這時苗木可自行固定。
- 幼林管護
角果木栽植後要加強管護,一要封灘育林2年以上,配備專人管護,禁止任何外來人員或禽畜進入林地,防止幼樹遭人踐踏、挖掘,或遭畜禽甚至鳥類啃食而破壞;二要及時清理幼樹上的藤壺(Balanus,1種可分泌膠質的貝類,吸附力極強)、垃圾;三要防治病蟲害;四要定期對倒伏、根部暴露等受損的幼苗、幼樹進行必要的修補,對缺損的幼樹或成活率低於70%的幼林地進行適當補植,以確保造林成效。
病蟲防治
紅樹幼苗易受藤壺危害,大量藤壺吸附在造林幼苗上,直接影響苗木的光合作用和新陳代謝,嚴重者導致死亡。據調查,新造紅樹林受到藤壺危害程度大約在30-40%。對藤壺的防治可採用石灰塗抹法,即在太陽光照較強且剛退潮時,用濃度為1.25克/升的馬拉硫磷溶液(石灰水)塗抹於幼苗上,一般每2周塗1次,防治效果較好。
主要價值
材質堅重,它的耐腐性為紅樹科各種之冠,可作樁木、船材和其它要求強度大的小件用材。樹皮含單寧達30%,提取的栲膠質量特別好,在馬來半島名“當加皮”,過去、由中國華僑製成商品作染料,主要染風帆、魚網,也有染棉織品和蓆子,在印度名“可郎皮”,主要用來製革,製成的底革呈紅色,其耐久性不亞於其他單寧。全株入藥,有收斂作用,也有用以代替奎寧作退熱藥。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