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先秦話語及其詩性建構》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先秦話語及其詩性建構
- 作者:冀志強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6月1日
- 頁數:252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1320747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在對世界整體的把握上,中國古人非常重視“觀”這樣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使得華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了一種“詩性”特徵。儘管“觀”這個概念在先秦時期表現為多種形態,但它都沒有停留於單純的觀看,而各自都具有多層意義的結構。這不同的層次,就體現為“觀”的建構。並且這種建構本身,在其形上層面經常就是具有詩性的。並且,這個概念成為中國文化中主體的基本認知方式與體驗方式。它是一種觀看方式,也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且更是一種存在方式。
我們可以說,天人關係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核心課題。從“觀”的角度,則有觀天文與觀人文兩個方面。觀天文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它是古代政治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觀人文的核心就是觀政、觀德,而這種德政主要是通過禮的形式來實現的。由於禮需要體現在一系列的儀式中,所以這種禮也就具有了很濃的審美色彩。
從《周易》開始,“觀”即成為中國古典哲學中主體與對象發生關係的基本方式,而“觀”所具有的特殊意蘊就使得由此而來的主體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了非認識論的性質。在《周易》中,“觀”的對象主要是“象”。在古人看來,“象”可以直接呈現出那種體現為“生生之德”的天地精神。所以,觀象也就有了濃厚的詩意色彩。
目錄
導言
一、選題緣起
(一)美的本體論的迷誤
(二)審美主體性的奠基
(三)審美現象學的清理
二、文獻綜述
(一)整體研究
(二)局部研究
三、本書解題
(一)題目的概念與表述
(二)經典文本的選擇
(三)本書的方法與結構
第一章詩性智慧與巫禮傳統
一、維柯《新科學》中的詩性智慧
二、文化人類學中的原始思維
三、中國文化與原始思維的關聯
(一)從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來看
(二)從古典文獻中的闡述來看
四、從巫文化到禮文化
第二章“觀”的文字考察
一、語言與思維
二、六書與思維
三、從“雚”到“觀”
第三章先秦“觀”的文化結構
一、觀乎天文
(一)絕地天通
(二)經始靈台
(三)觀象授時
(四)觀天象,見吉凶
二、觀乎人文
(一)大觀在上
(二)下觀而化
(三)觀法象魏
(四)觀政以禮
(五)樂以觀德
(六)賦詩觀志
(七)觀器視才
(八)儀式中的審美
第四章《周易》:觀象知幾
一、確定性的尋求
二、“貞觀”
三、《觀》卦中的邏輯
四、“觀”與“天地萬物之情”
五、“觀”與“象”、“形”
六、“觀”在後世的審美建構
(一)仰觀俯察的審美視線
(二)觀物取象的審美內涵
(三)從觀其生到觀其生意
第五章儒家:觀與德性
一、孔子:觀以知仁
(一)觀以察隱
(二)非禮勿視
(三)觀以知仁
(四)觀以達道
(五)《詩》可以觀
二、孟子:因續與突破
(一)孔子觀看方式的因續
(二)對感性慾望的肯定
(三)主體的修養
三、荀子:觀物與養目
(一)疏觀萬物
(二)禮以養欲
(三)積善成德
第六章老莊:觀道與道觀
一、老子:觀“道”之有無
(一)“道”的言說
(二)“名”的有無
(三)“欲”的有無
(四)觀“有”之“無”
(五)觀的視角
二、莊子:觀物的轉化
(一)齊物與逍遙
(二)“化”與“進”、“忘”
(三)莊子的觀與審美
三、觀物與詩境的完成
(一)邵雍的以物觀物
(二)王國維的觀物與境界
第七章法家、墨家與屈原
一、法家:不求其觀
(一)《管子》
(二)《韓非子》
二、墨家:觀樂之害
三、屈原:游目流觀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