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樂樓

觀樂樓

觀樂樓位於杭州西泠印社華嚴經塔西,文泉北有,1920年由印社創始人之一吳隱的重孫吳善慶捐資所建,用來紀念吳氏祖先季札,丁仁撰文,吳昌碩書丹,勒碑記之。季札是春秋時吳國的公子,曾訪問魯國,請求聆聽觀看周朝等的音樂舞蹈, 觀樂就由此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樂樓
  • 地理位置:杭州西泠印社
  • 建造時間:1920年
  • 捐建者:吳善慶
發展歷史,建築特色,地圖信息,

發展歷史

1927年夏,吳昌碩曾小住西泠印社觀樂樓。1957年觀樂樓闢為吳昌碩紀念館,並將原吳昌碩為題襟館所題之聯移至觀樂樓,上聯“印詎無原讀書坐風雨晦明數布衣曾開浙派”,下聯“社何敢長識字僅鼎彝瓴甓一耕夫來自田間”。(此聯原由吳昌碩書,現所掛之聯為諸樂三1979年書)

建築特色

一樓大門行書匾額“吳昌碩紀念室”由沙孟海書。二樓門楣匾額“觀樂”,隸書,佚名。
觀樂樓室內外懸有多對楹聯。一樓大門兩旁的對聯為韓靖庵書:“劚雲起高閣;疊石疏浚泉。”聯旁又有一聯,許炳璈撰,程十髮(1979年)書:“合內湖外湖風景奇觀都歸一覽,萃浙東浙西人文秀氣獨有千秋。”
一樓門後柱上還有楹聯一副,為吳昌碩1921年書。上聯“天幬地載”,下聯“山高水長”。
二樓門旁一楹聯為任堇1921年撰並書:“得無官失求夷日,尚有聞歌識雅人。”
一樓正中上掛沙孟海書匾額“一代宗師”,下面安放著吳昌碩先生半身銅像,有基座。像高85厘米,基座為石質,高110厘米。基座正面書有“吳昌碩先生像”。銅像由日本雕塑家西常雄於1980年創作,後贈送給西泠印社。日本雕塑家朝倉文夫曾經於1921年創作了吳昌碩先生銅像一尊並贈與吳昌碩,後轉贈給印社。但在“文革”期間被毀,1979年日本友好人士小林與三次獲悉後,與青山杉雨等組建“吳昌碩先生胸像復原委員會”,著手胸像的復原工作。此時,朝倉文夫已經作古,原銅像模型也在地震中散失,便請朝倉文夫的高足西常雄重新創作一尊吳昌碩半身銅像。並於1980年,組織“吳昌碩胸像贈呈友好訪問團”將銅像帶到杭州,贈與印社。
一樓銅像兩側陳列著吳昌碩先生的部分遺作和相關資料。二樓陳列著吳昌碩生前使用的書案、日用家具以及歷代社長作品等,同時作為接待重要來賓的場所。
觀樂樓東牆旁立“西泠印社新建觀樂樓之碑”,碑長162厘米,寬84厘米。隸書,18行,行30字。1920年仲夏丁仁撰文,吳昌碩書寫,王福庵篆額,葉銘刻石。
1974年觀樂樓在著名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指導下進行了整修,1983年西泠印社建社八十周年前夕,2003年西泠印社百年華誕前夕對觀樂樓兩次進行了大修。
觀樂樓東南,立有一青石碑――“吳昌碩、日下部鳴鶴結友百年銘志碑”。

地圖信息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孤山路31號西泠印社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