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陳述(observational statement)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察陳述
- 外文名:observational statement
- 所屬學科:自然辯證法
- 公布時間:2003年
觀察陳述(observational statement)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觀察陳述(observational statement)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公布時間200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1...
”觀察陳述都是對個別對象的性質、狀態的陳述,因而所表達的知識都是經驗知識或經驗事實。理論語言是由理論名詞和理論陳述所構成的語言。理論名詞是表示不可直接觀察的對象、事件或事件之間關係的名詞。如“天體演化”、“中子”、“電磁場...
三種目標陳述技術:1.行為目標表達技術 行為目標,也稱操作目標,是指用可以觀察和可以測量的學生行為來陳述的目標,是用預期學生學習之後將產生的行為變化來陳述的目標,行為目標的概念由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泰勒(Tyler,1934)教授最先提出...
證偽主義是英國哲學家波普爾關於科學方法、科學分界標準和科學發展模式的學說。在《科學發現的邏輯》中作出系統闡述。該學說反對歸納主義和以證實原則作為科學分界標準。認為沒有一個普遍科學陳述可以從觀察陳述推演出來,或者可以描述為觀察陳述...
描述論理論觀是科學哲學用語。美國內格爾對科學理論在認識中的地位的一種觀點的表述。這種觀點認為理論是對於可觀察的事件和特性之間的依存關係所作的一種簡要表述,可以把理論簡化為同它在意義上或邏輯上等值的觀察陳述。這種觀點起源於19...
艾耶爾還引入了“觀察陳述”一詞,指“記錄現實的或可能的觀察”的陳述。為了回答一個詰難,即:這個原則承認任何直陳陳述都是有意義的,艾耶爾改變了它的表述:證實原則要求一個字面上有意義的陳述,如果它不是分析的陳述,則必須或者是...
一個理論的可證偽性就是指該理論推導出的結論在邏輯上或在原則上有可能與一個或一組觀察陳述發生牴觸,凡是可以證偽的,是科學的;凡是不可證偽的,都是非科學的。“經驗證偽原則”與“經驗證實原則”表面上看來針鋒相對,實際上都有...
但是,由於理論陳述是全稱命題,而觀察陳述是單稱命題,從邏輯上看,顯然不能從單稱陳述(不管它們有多少)中推論歸納是不可靠的,容易陷入循環論證的泥潭。2、雖然嚴格的全稱陳述有一個顯著的邏輯特徵是,只能證偽,不能證實,只能證偽...
經驗概括是從事實出發,以關於個別事物的觀察陳述作為基礎,從而上升為普遍性的認識,即由個體特性的認識上升為對個體所屬的種的特性的認識。經驗概括的認識上升是以歸納的方式進行的。如果人們是通過完全歸納方式進行經驗概括的,那么其認識...
波普證偽主義是英籍奧地利科學哲學家K.R.波普關於科學方法、科學分界標準和科學發展模式的學說。反對歸納主義和以實證原則作為科學分界標準,認為沒有一個普遍科學陳述可以從觀察陳述推演出來,或者可以描述為觀察陳述的真理函項。但單個觀察...
首先,從假說的基本理論觀點引伸出關於事實的結論(單稱的觀察陳述)。這是假說檢驗的演繹過程。在這裡應當明白,如果只是以假說的基本理論觀點作為前提,那是不足以演繹出關於事實的陳述的。比如說,只以“所有傷寒病患者都長期發高燒”...
首先,從科學假說的基本理論觀點引申出關於事實的結論(單稱的觀察陳述)這是個假說檢驗演繹過程。我們應該明白,如果只是以假說的基本理論觀點作為前提,那是不足以演繹出關於事實的陳述的。假說檢驗的演繹過程必須結合背景知識,在前提中...
美國內格爾認為,它是指通過把抽象演算與觀察實驗材料聯繫起來而賦予抽象演算以經驗內容的一組規則。這些規則是把科學理論和實驗定律或者理論概念和觀察對象連線起來的橋樑,以便從理論中推演出實驗定律或觀察陳述。要使一種理論能夠對實驗...
行為目標的陳述具備三個要素:1具體目標,即用行為動詞描述學生通過教學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例如:“寫出”“列出”“解答”等,旨在說明“做什麼”2產生條件,即規定學生行為產生的條件,例如“根據參考書”、“按課文內容...
第三章 觀察依賴於理論 1.對觀察的一般看法 2.視覺經驗不決定於視網膜上的映像 3.理論是觀察陳述的前提 4.理論指導觀察和實驗 5.歸納主義並未被最後駁倒 第四章 介紹證偽主義 1.支持證偽主義者的邏輯論點 2.可證偽性是理論...
溯因辯護的一般過程表現為:人們觀察到一個現象E,然後推測一個理論H去解釋E,如果H能夠成功的解釋E,那么就有理由認為該H是可行的。溯因辯護法體現為這樣一種模式:待解釋觀察陳述E 如果構想理論H可行,那么E就能得到解釋 因此,構想...
其共同的本質,即認為科學是一種通過證明某一觀察陳述為真從而證明與之相悖的理論為偽的事業。拉卡托斯認為,這種看法與科學史有兩點不符:(1)科學史表明,理論檢驗是彼此競爭的理論同實驗之間的多角角逐,而不是單一理論同實驗間的...
啟示之二:“五聽”制度作為對言詞證據,尤其是被告人口供的一種重要的證據審查判斷方式,通過觀察陳述人的表情和神色,利用事理、情理和邏輯進行判斷,具有一定的心理學、審訊學和邏輯學等依據,有其合理性。現代刑事訴訟中的審訊,在...
第三章 觀察依賴於理論 1.對觀察的一般看法 2.視覺經驗不決定於視網膜上的映像 3.理論是觀察陳述的前提 4.理論指導觀察和實驗 5.歸納主義並未被最後駁倒 第四章 介紹證偽主義 1.支持證偽主義者的邏輯論點 2.可證偽性是理論...
第三章 觀察依賴於理論 1.對觀察的一般看法 2.視覺經驗不決定於視網膜上的映像 3.理論是觀察陳述的前提 4.理論指導觀察和實驗 5.歸納主義並未被最後駁倒 第四章 介紹證偽主義 1.支持證偽主義者的邏輯論點 2.可證偽性是理論...
物理主義希望通過強調對物理對象的觀察及其陳述作為科學認識的基礎,以物理主義語言作為普通的科學語言來達到這樣兩個目的:一是可以保證“主體間性”或主體間的可檢驗性,克服現象主義弊端;二是可以為所有科學提供一個共同基礎。但事實上,...
排除同經驗無對應概念的科學,在理論中僅使用從觀察得到的現象陳述中推斷出的命題,馬赫的總目標顯得狹隘,因而難以適應高度抽象性的現代理論科學的發展。對於科學框架而言不可或缺的兩個組成部分即事實和思想,馬赫一方面承認感性事實是科學...
客觀證據,它是通過觀察、測量或試驗獲得的並且能被驗證的,與客觀事物有關的或與客觀論證體系要素的存在和實施有關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記錄或事實陳述,證明是真實的信息,客觀事實。基本信息 客觀證據 拼音:kè guān zhèng jù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