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制之手:中國建設工程領域政府與行政審批中介關係》是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楠迪揚。
基本介紹
- 書名:規制之手:中國建設工程領域政府與行政審批中介關係
- 作者:張楠迪揚
- ISBN:9787520325882
- 頁數:200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05-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版次:1
- 用紙:膠版紙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中國建設工程領域行政審批中介作為研究對象,主要由於建設工程領域行政審批中介涉及業務領域廣,主管部門數量多,牽涉多方利益,需要改革的程度深、幅度廣,是行政審批中介改革的主要領域與縮影。基於多年地方調研,本研究通過對我國建設工程領域政府與行政審批中介關係的研究試圖回答三個問題:一,歷史脈絡。第二,現實關係。第三,問題與展望。
作者簡介
張楠迪揚,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政企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具有多年智庫工作經驗,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行政體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地方政府治理與創新等。曾在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Australia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中國行政管理》、《國家行政學院學報》、《公共行政評論》等國內外期刊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在中國網、鳳凰網、新浪財經、財新網、《法制日報》、搜狐網、澎湃新聞等多個媒體發表評論並接受採訪。
圖書目錄
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1)
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1)
二中介機構及其發展歷程(7)
三行政審批中介及改革(12)
第二節政府規制與研究問題(25)
一政府規制(25)
二第三方規制(29)
三規制之手:轉型中國的政府與行政審批中介關係(30)
第一章中國建設工程領域行政審批中介發展歷程(32)
第一節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1949—1978年)(35)
第二節改革開放初期(1978—1990年)(38)
第三節20世紀90年代(1990—2000年)(45)
第四節21世紀(2000年至今)(58)
第二章建設工程領域行政審批中介服務及機構概況(65)
第一節建設工程領域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65)
第二節建設工程領域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職能分類(67)
一審查類行政審批中介服務(68)
二技術服務類行政審批中介(69)
三儀器檢測類行政審批中介服務(70)
四其他類行政審批中介服務(71)
第三節建設工程領域行政審批中介機構性質及職能(72)
一事業單位(72)
二轉制的民辦非企業(79)
三性質模糊的轉制單位(82)
四企業(86)
第三章政府規制:行政審批中介管理制度(89)
第一節行業準入規制:行政審批中介資質管理體制(89)
一申請—審核制(89)
二行政主管部門指定(92)
三備案(95)
四招標(96)
五資料庫(96)
第二節競爭規制:市場開放程度管理(97)
一不開放競爭:封閉市場(97)
二存在部分競爭:半開放市場(99)
三開放競爭(100)
第三節價格規制:收費管理(114)
一封閉領域(116)
二開放領域(117)
第四章各級行政主管部門規制權力分配機制(122)
第一節各級行政主管部門(122)
第二節各級行政主管部門與行政審批中介機構的關係(125)
一國家級行政主管部門與行政審批中介機構的關係(125)
二省級行政主管部門與行政審批中介機構的關係(128)
三屬地行政主管部門與行政審批中介機構的關係(129)
第三節各級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許可權(134)
一從業資格管理權(134)
二日常監管、處罰權(139)
第五章建設工程領域行政審批中介與服務的問題及原因(149)
第一節制度環境有待完善(149)
一法律、法規執行不到位(149)
二仲裁制度與糾紛申訴渠道匱乏(150)
三部分行政審批服務環節缺失(150)
第二節行政主管部門與行政審批中介機構存在利益關聯(151)
一審批部門與轉制企業存在非正式合作關係(151)
二部分審批部門向行政審批中介機構輸送利益(152)
三審批部門向“紅頂中介”傾斜政策(153)
第三節行政審批中介資質管理制度及衍生問題(153)
一行政審批資質管理權集中在上(153)
二單位資質管理體制限制了行業自然整合(154)
三單位責任制,個人追責弱(154)
四行政審批中介“資質掛靠”(156)
五個別領域存在資質總量控制(156)
第四節基層監管權責不對等(157)
一監管手段缺失(157)
二既有監管手段無力(160)
第五節收費問題(161)
一政府定價標準滯後(161)
二收費標準與市場定價存在偏差(162)
三收費管理陷入怪圈(162)
第六章行政審批中介改革:經驗、展望與建議(164)
第一節他山之石(164)
一美國經驗(164)
二香港經驗(171)
第二節展望與建議(177)
一將“紅頂中介”脫鉤改革推向深入(177)
二釐清政府與行政相對人的關係(178)
三完善行政審批中介資質管理制度(179)
四提升政府規制能力(181)
五輔助機制與制度建設(183)
六出台產業政策,引導各領域行政審批中介行業發展(184)
七從規制走向協作(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