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州“十四五”墾區發展規劃》經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同意,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9月16日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十四五”墾區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9月16日
- 發布單位: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解讀,
全文
前 言
“十四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期,也是全國上下乘勢而上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計畫,更是農墾利用獨有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規模優勢、組織優勢、科技優勢鞏固提升農墾改革成果,推動農墾在新時期國家戰略全局中發揮更大作用的關鍵時期。
本規劃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中發〔2015〕33號)、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雲發〔2016〕15號)、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雲辦發〔2020〕21號)檔案精神為主線,全面制定和勾畫西雙版納州墾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推動全州墾區實現高質量發展、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行動指南。
本規劃依據《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
第一章 發展基礎
全州墾區12個農場,土地總面積164.74萬畝(含租賃土地),種植橡膠118.59萬畝(含非公),已開割橡膠97.39萬畝;茶葉2.21萬畝;農作物播種面積6.46萬畝。其中國有土地面積161.19萬畝。
2020年末墾區總人口17.88萬人,其中,資源承包5.79萬人,離退休3.87萬人。
“十三五”期間,墾區生產總值達171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長68億元,增長60.59%。爭取建設項目53個,投入資金30478萬元,其中:中央資金28171萬元,省級資金1536萬元,州級資金771萬元,維護了墾區穩定,推動了墾區發展。
一、“十三五”期間農墾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成效
(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十三五”期間,西雙版納州主動作為,迎難而上,抓重點、找難點、聚焦點、破堵點,農墾政企、社企分開取得實質性進展,12個農場完成公司化改造,成立12個農場有限責任公司,並對企業經營管理機制進行系列完善工作。全州批覆成立農場社區管理委員會12個、農場社區居委會74個、居民小組838個,社區自治管理體系初步建立。農墾國有土地持證率再創新高,全州農場國有土地161.19萬畝,持證面積159.45萬畝,持證率98.92%。
(二)天然橡膠產業得到穩步推進
“十三五”期間,西雙版納州把天然橡膠作為重要的戰略主導產業,更新橡膠林面積18.8萬畝;完成天然橡膠基地建設項目17個,項目總投資1.7億元;建成生態膠園5.5萬畝;實施“橡膠標準化撫育示範項目”總面積3.54萬畝;實施天然橡膠林業補貼面積20.95萬畝。深化與技術服務機構合作,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開展和推廣新型電動割膠刀割膠,與雲南省熱作所合作開展提供熱作技術推廣、病蟲害監測防控、生態膠園、熱作示範園建設等技術服務和支持,累計防治橡膠樹病蟲害面積157萬畝,投入防治資金0.08億元;開展“橡膠樹災害保險”投保工作,累計投保276.61萬畝橡膠林,理賠金額達0.5億元;開展天然橡膠“保險+期貨”投保工作,累計完成指標3.71萬噸,獲賠付金額達0.16億元;全面推行農場統一收膠工作,累計收購膠乳40.14萬噸,折合乾膠12.8萬噸,為職工民眾增加經濟收入上億元;與江蘇聖耐普特公司合作、推動建設高性能橡膠製品加工廠。
(三)熱作產業取得新成果
“十三五”期間,各農場依託自身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加快熱區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最佳化產業布局。利用橡膠樹更新後改種、間種、空閒地林下套種總面積8.68萬畝,林下土地利用率達8.6%;4.07萬畝基地項目獲得特色熱作示範園認定,爭取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1000萬元。
(四)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
“十三五”期間,投資2億元開展墾區道路建設項目21個,投資3.02億元開展危房改造2942戶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0.53億元完成小城鎮基礎設施項目6個,投資0.16億元實施美麗新農場項目50餘個。
(五)貧困農場與全國同步完成脫貧退出
“十三五”期間,西雙版納州重點貧困農場黎明農場和大渡崗農場共爭取資金9527萬元,用於基礎設改善及發展農業產業,讓企業得到發展,職工收入得到增加。黎明農場於2018年底、大渡崗農場於2019年底達到脫貧認定標準並通過檢查考核,退出貧困農場序列。
(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實到位
疫情期間,按照疫情防控指揮部的安排部署,6個抵邊農場、21個社區在與墾區接壤的187.3公里的中老、中緬邊境線上嚴格履行疫情防控政治責任,其他農場均按照工作屬地的疫情防控方案,認真落實疫情防控工作。
二、“十四五”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
(一)面臨的新機遇
1. 鄉村振興戰略助推農墾發展
農墾是“三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帶動引領質量興農的重要力量。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墾做大做強做優國有農場農業經濟,示範質量引領,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示範帶動農業農村發展,當好農業對外合作排頭兵,建設美麗新農場提供新的機遇。
2. “雙循環”帶來發展契機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西雙版納州“一城兩區”發展定位,為農墾國有企業建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建設天然橡膠全產業鏈,提升天然橡膠種、管、養、割水平,培育高質量膠園,建設生態膠園和特種膠園帶來發展契機。
3. 特殊區位優勢帶來新希望
西雙版納州與寮國、緬甸接壤,毗鄰泰國,是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勐臘(磨憨)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重要核心區。有6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有60餘條邊境通道和3個開放碼頭(景洪港中心碼頭、關累碼頭、勐罕碼頭)。加之,西雙版納是享譽世界的旅遊名城,動植物王國、避寒度假勝地、普洱茶、民族民風、熱帶經濟作物等譽滿全球。特殊的區位優勢無可替代,發展機遇千載難逢。
4. 現代綜合交通帶來新機遇
西雙版納州“橫穿東西、縱貫南北、內暢外通、無縫銜接”的現代立體交通網路已經形成。鐵路網:以西雙版納為中心,聯接省內主要城市,通達全國重點城市,輻射南亞、東南亞地區的客貨運鐵路網已初步形成。公路網:“三出州四出境”大通道高速化有序推進。沿邊高速勐海至孟連、勐醒至江城至綠春高速公路,勐海至打洛、勐遠至關累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景洪(繞城)至勐龍(240號界碑)高速公路、勐臘機場高速公路等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十四五”期間全州高速公路建設里程30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2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560公里;航空網:西雙版納機場已開通63條國內國際航線。西雙版納機場四期改擴建有序推進,勐臘民用機場、勐海通用機場正在落實。力爭開通6條以上直飛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和東南亞國家航線;水運網:開展瀾滄江244號界碑至臨滄港四級航道建設。改造提升景洪港和關累港配套基礎設施,與老、緬、泰等國家共同推進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便利化,推動水陸聯運發展。
5. 農墾改革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國家從頂層設計層面,已經打通制約農墾發展的政策瓶頸制約,農墾進入政策利好、扶持力度最大時期。《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中發〔2015〕33號)、《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雲發〔2016〕15號)、《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的實施意見》(雲辦發〔2020〕21號)等給予農墾扶持政策,明確了發展方向、發展路徑和發展措施,綜合配套政策為墾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注入新動力。
(二)面臨的挑戰
1. 體制機制不順的情況仍然存續
農場管理委員會更名後,社管會與農場企業之間職責職能、事權事務不清,存在“兩張皮”現象。
2. 經營機制方面問題突出
(1)企業經營弱化傾向嚴重。截至2020年底,絕大部分農場收入主要以資源承包費、橡膠林木資產處置和零星土地收入為主,12個農場生產經營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生存難以維繫,真正實現農場企業化的路子還很長。
(2)歷史負擔沉重,短板明顯。目前農場企業負擔沉重,企業發展推進緩慢,技術、市場、人才仍然是企業發展的短板。居民小組人員補助尚未全部按照要求納入財政保障。企業專業管理經營人才匱乏。基礎設施仍薄弱。產業化經營程度低,農場龍頭企業帶動性不強。
(3)國有資產監管不到位。由於縣(市)國資委2019年才成立,園區至今未設國資監管部門,導致國有農場資產監管出現空檔和管理真空,繼而造成農場企業法人實體權利、人財物責權利、經濟責任制無法落實,生產經營管理和國有資產管理不規範等問題比較突出。
3. 改革發展中凸顯的矛盾與問題
(1)墾區產業經營化程度低。除橡膠產業外,沒有其他獨立品牌,經濟效益較低,規模小,沒有形成產業鏈。
(2)農場職工大多以橡膠收入為主,增收面單一。因橡膠市場持續低迷,農場承包戶入不敷出。一個職工崗位年收入不到2萬元,繳納資源承包費,再扣除養老、醫保等社保費用後,人均收入遠低於全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普遍低於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場住房、交通、飲水、基礎設施等方面都落後於周邊村寨,形成特殊的困難群體。
(3)全州墾區社保欠費金額巨大。截至2020年12月,欠繳社會保險費用總額8.61億元,其中:養老保險欠費5.51億元,工傷保險欠費0.11億元,失業保險欠費0.23億元。
第二章 發展戰略
“十四五”期間,墾區以重點目標任務為抓手,努力把農墾建成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現代化農業的示範帶動排頭兵,打好“質量強墾、綠色富墾、活力興墾、和諧穩墾”四張牌,不斷增強墾區的內生動力和整體實力,推動墾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守農墾國有屬性為改革方向,以保障國家天然橡膠戰略物資的有效供給為核心,以深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以加快推進農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創新農墾現代農業經營體制為重點,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激發墾區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切實發揮農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骨幹引領作用,為協同推進西雙版納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一)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墾區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黨的全面領導為著力點,實現黨的領導全覆蓋,始終緊扣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個重中之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鄉村振興工作落實,確保黨在墾區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推進環境友好型生態文明社會建設,促進墾區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深化農墾管理體制改革
以“農場企業化、墾區集團化”改革為主線,不斷完善國有農場公司化改造。加快推進政企、社企分開,切實做到國有農場生產經營企業化和社會管理屬地化。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將農墾職工和墾區居民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農墾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促進農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三)堅持以產業引領為主攻方向
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構建墾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及市場競爭力。
(四)堅持以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為重要支撐
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健全完善技術推廣體系,推動發展方向朝著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等方面轉變,全面提高科技水平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
(五)堅持生態環保理念
以特色作物示範園建設為契機,樹立“綠色熱作”理念,打造“綠色品牌”,以安全熱作、生態熱作和循環熱作提高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轉變熱作產業發展方式,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環境友好型熱作生產示範園疊加產業鏈,實施綠色、清潔生產,實現產業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的戰略大格局,以此增強農場熱作產業發展後勁。
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營造人人關心、關注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構建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四大支柱產業的打造,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在不影響森林主體功能的前提下,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圍繞綠色低碳出行、“低碳新生活”,全面推進生活方式的綠色低碳化,有效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和穩定性,讓墾區永遠美麗。
(六)產業發展形成“新整合”
統籌發展農場橡膠生產,整合橡膠資源,打造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種植端示範區,建成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高標準生態膠園。加快茶葉、甘蔗、咖啡、熱帶水果、辣木、魔芋等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構建墾區特色產業新布局。發展現代休閒農業,實現農業功能的多樣化。
三、發展目標
(一)近期目標
到2025年,全州墾區生產總值不低於50億元,年均增長不低於8.7%。堅決穩住不低於100萬畝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並示範引領全州扛穩500萬畝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重任,天然橡膠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國有農場全部納入集團化管理,並建立完善以國有資本為紐帶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地位充分顯現,墾區職工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收入大幅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農墾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更加完善,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和示範引領農業現代化能力明顯提升。
(二)遠景展望
到2035年,墾區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農墾現代企業制度、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更加健全,科技創新和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天然橡膠有效供給保障能力、資源掌控力和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墾區職工收入增長幅度不斷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三)規劃投資
“十四五”期間,規劃預計總投資約440億元。其中天然橡膠基地建設投資27.2億元,占比6.2%;特色產業投資96億元,占比21.8%,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投資293億元,占比66.6%;生態文明建設投資23.9億元,占比5.4%。
四、發展定位
——全國天然橡膠高質量發展示範區。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智慧膠園為主攻方向,以建設生態膠園為抓手,全力保障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做深天然橡膠產業,全力打造以農墾為主力軍的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種植端示範區,促進橡膠產業全面升級、提質增效。
——雲南農墾振興排頭兵。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為路徑,以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為著力點,推進“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全力塑造墾區“新名片”,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全州農業對外交流合作試驗區。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對外合作優勢,加強農業對外合作與交流,加快農業“走出去”發展步伐,紮實開展農業領域的對外交流合作。
——一二三產業發展先行區。把一二三產業發展作為重要抓手,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著力促進墾區居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推動農業產業興旺,助推美麗墾區和美麗西雙版納建設,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第三章 主要任務
圍繞天然橡膠產業核心,以加快農墾全方位融合發展為重點,積極推進農墾改革,集中建設優勢和特色產業,大力發展旅遊康養業,推進欠發達農場提升改造,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及對外合作,實現墾區農場健康持續發展,力爭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總體目標。
一、深化農墾改革
“十四五”期間,繼續深化西雙版納州農墾改革,鞏固和提升農墾獨特優勢,推動西雙版納州農墾在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加快推進墾區集團化進程
“十四五”期間,在完成農場企業化的基礎上,打破傳統體制形成的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分散經營格局,推進縣市集團化、全州墾區集團化改革,實現資源整合,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西雙版納州農墾現代農業企業集團,鞏固國有農場市場主體地位,提高農墾市場競爭力,激發農墾發展活力,發揮農墾的獨特優勢,服務天然橡膠戰略安全需要。到2025年,縣、市全部成立農墾集團公司,力爭成立州級農墾集團公司。
1. 抓牢改革主線不放鬆。以“農場企業化、墾區集團化”為改革主線,做優做強做大農墾企業,提高農墾的整體實力、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在發展中推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2. 確保國有性質不改變。規範完善國有企業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保障企業廣大黨員幹部職工始終聽黨話、跟黨走,保證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堅持國有經濟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推進農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
3. 大力推進聯合聯盟聯營。以打造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為抓手,形成大型企業集團帶動產業公司、國有農場、新型經營主體和傳統農戶的發展格局;立足墾區天然橡膠資源和土地資源稟賦優勢,把西雙版納州農墾的優勢產業在全州範圍內整合起來,引入科研院所、金融資本、民營企業等優質資源,共同組建聯盟,做強做大。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穩步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開發利用境外資源的能力和水平,拓展西雙版納州農墾企業發展空間。
(二)深化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
“十四五”期間,在成立農場社區的基礎上,推進農場社區與農場企業經營機構實行機構分開、職能分開、人員分開、資產分開、財務核算分開。到2025年,農場社會性事務全部由政府統一管理,企業經營性事務全部由農場企業自主經營。
1. 穩步推進國有農場社會管理屬地化。理順體制,轉變機制,鞏固社會職能改革成果,推進農場社管會與鄉鎮合署辦公。進一步明確農場社管會的社會管理職能,推動“一納入兩覆蓋”和農墾社保欠費的化解工作。
2. 加大對改革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的支持力度。改革著重把握資產與債務處理、人員安置、經費保障、機構編制等關鍵問題,破解難點問題,防止產生遺留問題。對改革中遇到的特殊性問題,客觀對待,做到既堅持原則、規範操作、不給將來留下尾巴和隱患,又不失靈活性、從實際出發、儘可能照顧到各方面的利益和關切,讓國有農場輕裝上陣。
(三)完善農墾社會保障機制
“十四五”期間,採取切實有力的措施,穩妥解決墾區社保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斷完善農墾社會保障機制,到2025年實現墾區社會保險全覆蓋。
1. 實現社會保險全覆蓋。政策實行初期未按規定參保造成現階段納入有困難的,爭取政策支持儘快參保。因繳費困難斷保的,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支持幫助墾區居民根據自身特點和能力,選擇適合自身實際的社保制度和參保方式,做好續保工作。有繳費能力的,鼓勵和引導其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企業職工養老和醫療保險;收入水平不高、不具備繳費能力或接近法定退休年齡,連續繳費年限達不到15年的,參加居民社會保障;外來未落戶的人員,鼓勵和引導其在戶籍所在地參保。
2. 增強社會保險繳費能力。採取更加有效的辦法,發展多種經營,增強農墾企業實力,增加職工收入,提高企業和職工的繳費能力。同時,結合農場發展水平以及企業、職工承受能力,對現階段難以按照當地統一的企業職工社會保險政策繳費的,制定符合農墾農業生產特點的參保繳費辦法。
3. 落實社會救助政策。落實社會救助相關政策,明確農場困難職工家庭申請、審批,落實社會救助的程式,將符合條件的困難職工家庭全部納入救助範圍,為困難民眾提供托底性、長期性的生活保障。
(四)健全農墾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十四五”期間,以農場屬地縣(市)為主,建立健全符合農場企業實際、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1. 實現保值增值和履行國家使命的高度統一。農墾企業在保值增值的過程中行使國家使命,兩者高度統一、不可分割、不可偏廢。健全農墾國有資產監管制度就是將兩方面的要求融合在一起,形成相互促進、相互支持、同步推進。
2. 從資產管理到資本監管的有序轉化。構建符合墾區農場特點、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更好發揮農墾國有資本在國家戰略中的作用為導向,結合農墾改革發展實際,強化對天然橡膠有效供給、國有土地資源性資產的監管,著力理順政府和企業的出資關係,確立企業真正的市場主體地位;明確以管資本為主的資產監管體制,科學界定農墾國有資產監管權責;積極探索最佳化國有資本布局、壯大國有資本實力的有效途徑,逐步健全和完善農墾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五)創新農墾土地管理方式
“十四五”期間,圍繞管理好、保護好、利用好西雙版納州農墾土地,創新農墾土地的管理方式。到2025年,農墾土地資源得到有效盤活,土地資源資產得到有效最佳化。
1. 規範收回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行為。嚴禁擅自收回農墾土地使用權,對於確需收回國有農場土地使用權的,要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並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補償,妥善解決職工生產生活困難,依法安排社會保障費用。土地補償費歸農墾國有農場所有。因土地被收回而不具備安置失地職工納入當地城鎮職工再就業體系;具備安置條件的,安排失地職工新的勞動崗位。國有農場的土地出讓收入用於墾區各項事業發展,保障墾區經濟社會穩定、協調、可持續發展。
2. 強化土地用途管制
(1)嚴管農墾土地。執行更加嚴格的土地用途管理制度,運用行政、司法等手段,對不按照規劃安排、擅自改變農墾土地用地的違規行為進行嚴肅查處。
(2)有效盤活建設用地。現有劃撥建設用地經批准辦理有償使用手續後,可以轉讓、出租、抵押或改變用途;需辦理出讓手續的,可以採取協定方式。拓寬農墾土地劃撥用地變為出讓用地的途徑,簡化辦理流程,有效盤活農墾存量資源資產。
3. 穩步推進土地資源資產化
(1)允許農墾土地作價出資(入股)。符合條件的一定年期的土地使用權,可以通過評估作價、以國家股形式注入農墾企業資本金,作價出資的國有土地使用權由農墾企業持有,按出讓用地出租、轉讓、抵押擔保。解決劃撥用地使用權處置問題,盤活農墾企業土地資產,壯大農墾國有農業經濟資產規模,提高融資和抗風險能力。
(2)試點農墾農用地抵押、擔保。將一定年期的國有農用地使用權抵押擔保,明確抵押辦理程式、抵押價值評估依據等要點,獲得資金支持。盤活農墾農用地資源,增強農用地資源效能和融資能力,顯化農墾農用地用益物權的財產屬性和資本價值,推進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建設。
二、打造天然橡膠全產業鏈
打造國家級天然橡膠產業基地,推動天然橡膠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支持國際橡膠產業園區建設。實施天然橡膠及周邊產業科技轉化交易中心、天然橡膠文化體驗館、西雙版納國家橡膠莊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天然橡膠良種繁育基地、天然橡膠標準化撫育示範園、智慧膠園、天然橡膠基地建設等項目,引進培育深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高性能膠和乳膠製品,加大特種橡膠新材料研發力度,積極發展高附加值橡膠製品,實現賣初級原料向終端產品轉變,到2025年,墾區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確保在100萬畝以上,開割面積在80萬畝以上,乳膠年總產量提高到30萬噸以上。
(一)天然橡膠產業發展重點工程
1. 推進智慧膠園建設。橡膠產業升級換代、提升產業科技化是促進橡膠產業健康發展的有效抓手。“十四五”期間,墾區全力打造智慧膠園示範點,為下一步建設智慧膠園全產業鏈打下堅實基礎。
2. 探索特種橡膠生產基地。在“國產化替代”和“碳中和”雙引擎政策引領下,高質量發展西雙版納州特種橡膠行業,搭建高質量交流平台,發揮墾區在橡膠行業的人才優勢和行業資源優勢,積極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合作,有效提升高性能合成橡膠研發水平,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十四五”期間加大力度對特種膠園產業進行探索研究。
3. 創新膠園管理模式。“十四五”期間,把膠園管理工作當作重點工作來抓,想盡辦法提升膠園管理工作效力:
(1)建立健全農場、分場、生產隊三級橡膠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積極培訓膠農,強化膠園管理的農科水平,促進棄管、棄割膠園復管、復割。
(2)建立橡膠病蟲害防治機制,以農場、分場、生產隊為單位,統一組織實施橡膠病蟲害防治工作。
(3)嚴格管理橡膠苗圃,解決種苗良莠不齊問題,積極開展新品種引進、選育、試種、推廣等工作。
(4)繼續推進農場統一收膠工作,嚴格管理橡膠鮮乳收購站點,解決人為壓低乾含價格和摻加非膠成份問題。
(5)嚴格落實墾區退休退地政策,對退出的資源、林地(含長期不交納資源承包費、棄管、棄割崗位)督促農場及時、有效收回,進行統一管理,充分利用好閒置資源。
(6)提高勞動生產效率,逐步推廣采膠新技術、新工具在橡膠生產上的使用。
(7)建立橡膠更新定植作業規劃審批制度及專家庫,解決種植品系與種植地塊的適配性問題。
(8)建立穩定的天然橡膠保險體系,爭取項目扶持,保護膠農積極性,保障橡膠產業鏈創新發展。
(9)強化幼林膠園撫管。“十四五”期間,墾區各農場認真貫徹以防寒、防病、改土、保水、增肥為中心的撫育管理措施。嚴格執行《橡膠樹栽培技術規程》(NY/T221-2016)和雲南農墾總局《橡膠樹栽培技術規程實施細則》中的幼林撫管措施,通過幼林撫管,建成“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新一代膠園。
(10)推進低產低質膠園改造。實施改善膠園生產條件、完善提升以“三保一護”工程為中心的膠園管理工程、技術培訓、膠園土壤改良、科學防治病蟲害、科學采膠等技術措施,對部分低產低質膠園實施改造。
4. 推進數位化膠園建設。全力推進數位化膠園建設,配套建設必要業務用房,購置相關儀器設備。把橡膠產業與計算機和網路高效銜接,建設涵蓋林地基礎信息、園地管理、營養診斷、采割及產量數據監測、病蟲害監測預警等重點環節的膠園信息化管理系統和產業信息大數據管理服務平台,將數據、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等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套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最佳化利用,從而獲取信息,大力提升傳統橡膠產業的數據收集效率,最終實現橡膠產業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提高橡膠產業管理水平。
5. 加快膠園更新工程建設。膠園更新建設堅持以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重要支撐,按照《熱作標準化生產示範園管理辦法》和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發展要求,嚴格參照執行《橡膠樹栽培技術規程》(NY/T221-2016)和雲南農墾總局《橡膠樹栽培技術規程實施細則》,著力抓好優良新品種推廣及病蟲害防治,把更新種植膠園建成“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新一代膠園。
6. 全面推進生態膠園建設。為提高天然橡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能力,按照“橡膠發展,環境優先”的理念,實施山、水、園、林、路統一規劃生態膠園,提高膠園綜合效益,實現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墾區的資源優勢、規模優勢和組織優勢,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加快天然橡膠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按照可持續森林培育項目建設及生態膠園的要求,各農場通過膠園更新種植,開展智慧膠園、特種膠園、新型種植模式膠園推廣試點示範,在確保橡膠總面積不減、乾膠畝產不降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生態膠園建設,在“十四五”期間更新膠園建成“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安全”的高標準膠園。生態膠園4種模式:
(1)“頭上帶帽、腰間系帶、足底穿鞋”模式,即在山頂種植生態功能好的經濟林木或恢復自然林,在山腰種植橡膠樹,山腳種植稻穀、香蕉、珍貴林木等經濟作物;
(2)“周邊圍林、林下植灌、灌下養禽”模式,即周邊種植其他生態功能好的經濟林木形成防護林,膠林下種植與橡膠相生相伴的保水、保土、保肥灌木,灌木下養禽增肥;
(3)寬行密植格線化混種,植膠帶種植橡膠,寬闊保護帶種植林下經濟作物,種植魔芋、輕木;養殖小香豬、茶花雞等,提高土地綜合利用;
(4)“宜林則林、宜田則田”,通過多種樹種搭配與膠園形成多種膠、林生態系統,恢復或改善植膠區域的多種生態結構,形成生態膠園。
7. 全力推進組培苗種植。科學規劃建設更新膠園,因地制宜推廣優良品種、新型種植材料和新種植模式。
8. 有序開展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新一代膠園建設著力推廣耐寒、高產、耐化學刺激的橡膠優良品種,使良種覆蓋率達到100%。為保證良種苗木的供給,以立足農墾、輻射全州及境外和周邊州(市)的良種苗木需求為導向,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為技術依託,按照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發展要求,嚴格執行相關標準、規程、規範,新建勐臘農場標準化橡膠良種苗木生產基地,保留各農場現還在使用的苗木生產基地,繼續完善或擴建景洪農場、東風農場、勐捧農場、勐滿農場標準化橡膠良種苗木生產基地,並取得國家及省級主管部門的認可。
9. 積極推進新工藝制膠廠入場落地。採取招商、合作等方式,積極吸引新工藝制膠廠進場落地。
10. 加快推進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1)儲膠池(收膠站)建設規劃布局。儲膠池(收膠站)是膠園重要基礎設施之一,經過幾十年的使用,西雙版納墾區大部分儲膠池(收膠站)出現損毀、無法使用等現象,“十四五”期間,新建修復儲膠池(收膠站)。
(2)林間膠園道路建設規劃布局。各農場各生產隊均已通公路,運膠道路基本成網路,但路況質量較差,晴通雨阻,路面多為土路面,割膠季節通行極不方便,“十四五”期間,全力推進林間膠園道路建設工作。
(3)管護用房建設。根據墾區需求,管護用房配備相應的防火監控、消防、檔案管理與生活用品等設施,滿足各農場管護人員日常辦公以及職工住宿等需求。
(二)大力實施科技興場工程
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符合科技發展規律的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和推廣體系;加強與雲南省熱帶作物科學研究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等機構合作,完善橡膠苗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程,提升膠園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建設7個系統平台及配套的硬體設施(農業綜合服務平台、農業物聯網雲平台、農產品質量溯源管理平台、冷鏈物流運輸管理子平台、農業電商子平台、智慧農業大數據可視子平台、智慧農旅平台)依託項目系統提供的管理和數據,面向消費者建立質量安全監管平台,監控農產品規範生產和質量追溯。項目為其提供“物聯網套用服務平台”的軟體功能,並為其建設相關農業物聯網設施,幫助農場實現智慧型化管理。依靠科技進步,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取得一批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98%以上;加快種子種苗工程建設,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和先進適用技術,主要作物、畜牧和水產品的良種覆蓋率達100%;繼續完善農場土地管理系統和管理局土地信息匯總系統,使土地信息化管理復蓋率達100%;科技進步對墾區經濟成長貢獻率達80%以上;墾區科技創新能力、科技綜合實力達到全國農墾的先進水平。依託農場及教育、科研部門的技術力量,強化職工技術培訓,尤其要做好割膠工的技術培訓,割膠工必須經培訓合格後持證上崗。
(三)加快推進木業發展
1. 橡膠木材加工產業建設。推動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採用綠色環保加工新工藝和新模式,形成一條技術新、工藝精、規模大、產品優的初加工廠生產線,提高產品性能和質量一致性、環保治理水平及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調整最佳化生產線配置,完善生產產生的廢水、廢氣處理環保設施,滿足產品結構調整、產品質量提升和新技術新工藝套用等發展需要。引進培育深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高性能高附加值產品,實現初級原料向終端產品轉變。
2. 發展輕木產業。結合墾區發展新動能,積極發展輕木產業,以科技為支撐,充分發揮人才、技術優勢,加強與相關研究所合作,在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的挖掘提升上下功夫,積極促進輕木產業加快發展,全力打造集種植、生產、加工等於一體的輕木產業集群,形成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產業鏈,實現輕木產業的突破發展。
3. 積極探索新能源燃料。“十四五”期間,結合實際,通過創新木屑利用方式,提高橡膠木利用價值,積極與大型企業合作,探索以木屑為主體的木屑顆粒燃料、鋸末顆粒燃料、生物顆粒燃料、節能顆粒燃料、雜木顆粒燃料等,按照生態環保的要求,把天然橡膠產業推向綠色化、高值化、功能化。
三、特色產業建設
(一)熱區農業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基地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為發展方向,鞏固提升基礎較好的茶葉、糧食、蔗糖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優勢明顯的熱帶水果、反季節蔬菜、鮮食玉米、區域性冬繁良種等特色產業,積極推動種業提升工程,加快推廣畜牧良種繁殖、現代水產種業等生物育種產業,推進林下經濟發展。堅持建好基地、打造品牌、拓展市場,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走規模質量效益同步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夯實“綠色食品牌”根基。到2035年,力爭把特色生態產業打造為百億級產業。
1. 主攻方向
(1)熱帶水果。全州各農場都適宜種植熱帶水果,利用更新膠園套種、生態膠園規劃、退出膠園、茶葉覆陰、“五邊地”、庭園規劃等土地、空間,重點引導發展香蕉、鳳梨、鳳梨蜜、柚子、油梨、葡萄、三丫果等名、特、優、新、稀品種。
香蕉:通過引入優勢企業,建設節水灌溉示範區,提高鮮果單產水平,加強技術指導培訓,做好病蟲害的防控。“十四五”期間種植面積0.5萬畝。布局在勐捧農場、南聯山農場。
鳳梨:引入加工企業,調整種植品種,建立新品種種植示範基地和節水灌溉示範區,利用更新膠園行間土地發展種植,“十四五”期間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布局在橄欖壩農場、勐捧農場、南聯山農場。
鳳梨蜜:做好示範區建設,引種優良品種,建立苗圃基地,加強技術培訓,結合生態膠園與橡膠樹搭配種植,或利用退出膠園、“五邊地”發展種植。“十四五”期間,建立種植示範區4個,示範區種植面積達到約1.6萬畝。
柚子:加強品種改良,建立良種苗圃基地,強化市場行銷,建設高標準示範基地,大力推廣無公害、節水灌溉等綜合技術,加強技術撫育管理培訓,利用退出膠園規模發展種植。“十四五”期間,種植約1.3萬畝。
通過建立示範園,建設良種水果苗圃基地,加強技術培訓和服務等,支持引導職工民眾引進種植企業發展油梨、木奶果、火龍果、芒果、四月李、檸檬等各類優勢熱帶水果種植和開發。計畫到2025年,在各農場種植其他特色熱帶作物約5.2萬畝。
(2)茶園。“十四五”期間,西雙版納州墾區茶園建設主要分布在大渡崗農場和黎明農場,重點打造大渡崗農場萬畝茶園建設,大力推進生態茶園建設,嚴格規範茶園管理,全面提升茶產品質量和精深加工水平,重振“大渡崗茶”品牌。以“穩膠興茶強果”綠色發展、茶旅結合為主要思路,抓好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以精準有效的措施培育提升產業,聚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全面實施生態茶園建設。採用“片段化、格線化、立體化”種植方式,有計畫有步驟實現“群山青翠、茶葉飄香、繁花似錦、四季養生”的整體發展格局;利用茶葉覆陰環境,種植葡萄、櫻桃、澳洲堅果、珍貴樹種,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品種改良,建立生態茶園核心區示範基地,加強技術服務與指導;提升加工技術和設備改造。“十四五”期間,計畫建設生態茶園約2萬畝。
(3)澳洲堅果。建立核心展示區,最佳化品種結構,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引進龍頭企業,發展深加工,充分利用茶葉覆陰環境、退出膠園等土地資源發展澳洲堅果產業。到2025年種植面積約2.3萬畝。
(4)設施農業和冬季農業。遵循高起點定位、高標準建設、高效能運作原則,選擇水源條件好的緩坡地帶和壩區,因地制宜發展日光溫室、鋼架大棚、蔭棚等設施農業。充分利用農場地處熱區、冬季光熱資源豐富的氣候優勢,大力發展冬季農業,選用中高檔品種,種植葉類、瓜類、果類、豆類、根類等反季節蔬菜瓜果,滿足市場供應,增加經濟收入。到2025年,在黎明農場建立冬季農業生產基地0.2萬畝。
(5)建設良種苗木繁育基地。在已有橡膠良種繁育基地的基礎上擴大基地範圍,按熱帶水果良種繁育條件和要求,完善基地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橄欖壩熱帶水果良種繁育基地0.2萬畝。
(6)魔芋種植基地建設。“十四五”期間魔芋種植主要分部在景洪農場,種植面積約2萬畝。
2. 產品儲運、加工、行銷
做優農產品特色,以打造一流產業為目標,以培育農業產品“綠色品牌”為重點,以網際網路+農業+運輸為載體,做深對熱區農業的儲運、加工、銷售產業鏈。
“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勐捧農場農林產品加工服務園區,估算總投資4億元,服務園區建設含冷、運、儲、物流、林產品加工,用地1千畝至2千畝,建設一條現代化農林加工生產線,完善國有企業農林產業鏈,增加市場競爭力,保障農戶利益,最終實現帶動周邊農戶增收。
(二)發展現代養殖
隨著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養殖業呈現出加快發展勢頭,畜牧業的生產方式開始向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及區域化發展。墾區充分利用農場豐富的林下土地資源、庫塘水面,積極發展草食牲畜、特種動物、優質禽類、特色水產等養殖。加快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特色養殖,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經濟能人、專業合作組織等創辦養殖基地,實行大戶養殖和規模經營。大力推行標準化和無公害養殖,嚴格按照飼養技術規程、防疫程式等要求,建設高標準規範化養殖場,提高專業化養殖水平。
“十四五”期間,擴大養殖範圍,力爭每個分場培育一個專業合作社、一個特色主打產業,培育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非公經濟致富帶頭人。
四、發展旅遊康養業
緊密結合全州旅遊產業發展格局,依託全州旅遊交通設施、旅遊集散設施、旅遊環線布局,創建升級一批A級旅遊景區,突出墾區特色,推出一批以“雨林、田園、茶園、果園”休閒度假、生態康養為特色的旅遊新業態,加快推進墾區旅遊康養業發展。
“十四五”期間,把旅遊產業當作優勢產業來抓,並作為新的經濟成長點落實旅遊業發展,依託先天山地資源和農墾知青獨特文化背景,打造獨特的城郊休閒農場風光,區別於原有的傳統景區,建立完善的功能體系,依山就勢,分散景點布局,通過交通串聯景區各個節點,形成“點、線、面”聯動的內部格局,主動融入民族元素作為旅遊吸引物,在原有的農業生態產業、基礎服務、旅遊休閒區的基礎上,延伸建設文化驛站項目,建成社區書吧、社區咖啡館、社區文體交流中心、紅色教育基地等農業園建設,不僅讓外地遊客來有所游所玩,更讓當地的遊客有一個休閒旅遊的好去處,豐富文化生活,帶動墾區經濟發展。結合西雙版納旅遊興州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各農場自然環境條件,整合各項特色優勢資源,聚焦“生態、特色、基地、規模、主體、業態、市場、品質、智慧”九大要素,大力發展生態觀光、休閒農莊、農墾文化、知青文化、旅遊業。
五、新型城鎮化建設
(一)新型城鄉一體化建設
新時期的城鎮化須以人為核心,以建設農場場部為發展抓手,通過最佳化農場場部空間布局、完善農場場部功能、加快農場場部人口向城鎮集中、推進農場場部與相鄰的城鎮融合發展等措施,加快新型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
1. 加快城鎮化發展。“十四五”期間,與縣(市、區)中心城市、鄉鎮相鄰的農場場部,納入城鎮共同開發建設,未與中心城市、鄉鎮相鄰的農場場部逐步發展成為功能設施齊全、公共服務配套的新型小城鎮。加大12個農場場部所在地小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強和提升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功能;大力推進小城鎮中心供水能力,小城鎮飲水安全普及率達100%;爭取項目資金建設小城鎮中心污水處理廠,污水收集處理能力達90%;小城鎮生活垃圾平均處理能力達90噸以上,小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7%以上;加快完善文化體育設施,主要社區居民點居住環境得到改善,基本實現淨化、綠化、美化和亮化,中心區內綠化率達92%以上,主要居民點實現小區化、社會化管理。
“十四五”期間,以墾區農場場部為中心開展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加快城鎮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重視產城融合,堅持產業跟著功能分區走、人口跟著產業走,推動人口、產業、資源合理分布和集聚,形成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產城聯動、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充分發揮信息化在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中的作用,加強頂層設計,促進城鄉規劃科學化、信息化,實現城鄉可持續發展,走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理順城鎮管理體制,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農場延伸,努力讓墾區居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現代生活。
2. 推進城鎮建設及現代服務業。依託農場、基地資源,積極探索“農業+酒店+旅遊”的商業運作模式,開發農業生態休閒度假基地和生態農莊,發掘“知青文化”等主題,走“農旅融合”之路,實現高原特色農業和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新模式,並將地域優勢、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
3. 全力推進墾區更新行動。加快推進墾區老舊居民用房、老舊廠區、老舊街區、老舊社區改造。提高治理水平,加強墾區治理中的風險防控。加強墾區道路、供水、電力、環衛、防洪排澇、抗震、消防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墾區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強化歷史文化保護,保持墾區原有肌理,傳承墾區歷史文脈。加快風貌改造,塑造墾區特色風貌。
4. 規劃建設管理。堅持科學化、人性化、精細化管理墾區,強化墾區交通、衛生、綠化、給排水、治安等方面的動態管理和服務。完善墾區功能配套,謀劃建設一批墾區補短板項目,加快公共廁所、污水處理、文化、體育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墾區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推進墾區老舊居民點改造。落實長效管理措施,加強墾區管理,整頓髒亂差現象,提升墾區形象。
5. 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1)推進綜合交通發展。新建道路網以水泥路為主線、以砂石路為支線,以林間道為末端,形成“樹枝狀”布局,改善和提升農場生產隊及周圍村寨的道路等級和路面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條件,基本實現生產隊、村寨通硬化路的建設計畫,有效推進墾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2)加快亮化工程建設。大力推進美麗墾區建設,著力改善民生,強化亮化工程,方便居民休閒娛樂,保障居民出行安全。在持續鞏固已有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和完善亮化工程,到2025年實現墾區電網全面覆蓋,努力構建供電環網,保障職工生產、生活用電安全和便利。
(3)築牢飲水安全螢幕障。實施水源林保護工程、小水庫(壩塘)建設,爭取每個農場生產隊都有一片水源林、一批小水庫(壩塘),保住水源頭和儲備好蓄水設施,為農場職工民眾生活用水、農業生產、漁業、旅遊業等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4)推進文化教育事業發展。高度重視“體制融入地方”後,墾區社會和文化事業的創建工作,樹立促進墾區社會事業發展新思維,充分繼承和發揚墾區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重塑墾區社會文化,更好地為墾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滿足墾區民眾對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加快推進墾區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青少年入學率均達100%。
(5)加快衛生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近年來,隨著農墾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農墾系統衛生工作實行屬地管理原則,將農墾職工和墾區居民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進程。與農場簽訂勞動契約的農業從業人員,可以執行當地統一的企業職工社會保障政策,也可以實行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參保繳費辦法。強化農墾企業及其職工按時足額繳費義務和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將未參加養老和醫療保險或中途斷保的職工,按規定納入參保範圍,把農墾職工和墾區居民的社會保障政策落到實處。加快建立和完善墾區醫療衛生室網點布局,將農墾職工和墾區居民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
(6)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工程建設。完善相關公共服務設施的新建和配套,完善相關公共服務設施的新建和配套,豐富職工業餘生活,提升場區居民生活品質。
(二)美麗邊境農場建設
積極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綠色發展引領農業發展,基本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田園生態系統。種植質量水平和農業用水效率進一步提高,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農業廢棄物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
按照“生態立州、生態富州,建設美麗農場、美麗西雙版納”的目標,結合《西雙版納州建設現代化邊境小康村(社區)規劃(2021-2025年)》,把西雙版納農墾各農場建成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的美麗農場。利用墾區自身優勢、產業特點、人文資源、經濟發展水平,紮實推進“美麗農場”建設,建成經濟發展、場容場貌整潔、生態環境優美、公共服務健全、生態文化繁榮的美麗農場,使之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農場”。
1. 生活水平實現新提高
千方百計增加農場職工收入,提高農場職工生活質量。積極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千方百計挖掘產業增收潛力,拓寬職工增收渠道。增加工資性收入,加大職工轉移就業培訓力度,切實提高職工素質和就業技能,確保職工非農就業穩定和收入水平提高。
2. 農場面貌呈現新變化
到2025年,農場各生產隊實現通路、通電、安全飲水,廣電通信、網際網路等通到戶,公共服務設施和服務體系完善。各生產隊“三改五有三提高”的目標進一步提升(即改路、改電、改廁;有垃圾收集池、有文體小廣場、有文化活動中心、有路燈、有衛生室;提高供水覆蓋面和供水質量、提高場隊部綠化質量、提高污水處理水平)。各居民點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明顯加強,工業污染、農業污染和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場容隊容整潔,生態良好,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職工民眾生活質量提高。
3. 全面實施墾區人才振興
墾區人才振興是推進美麗邊境農場建設的關鍵。“十四五”期間,分步驟、分類別、分層次組織各類人才團隊結對完成幫扶服務工作。完善人才流向墾區保障機制。完善人才返場創業、紮根基層、服務農墾的扶持政策,細化落實人員編制、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社保銜接、創業扶持等方面保障措施,將職稱評定、福利待遇與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實績、服務基層貢獻掛鈎,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有作為。創新人才支持機制。準確把握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挖掘墾區多種功能和價值,加強農墾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墾區、愛職工的工作隊伍。
4. 推進墾區治理行動
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以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導向,融合推進墾區治理體系建設,確保墾區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發展。
(1)農場治理健全新機制。深化農場各項改革,加強基層民主和基層組織建設,管理民主化,建成“現代化文明生態和諧”的美麗邊境農場。
(2)自治為基,深化墾區職工自治實踐。職工自治在墾區治理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堅持職工自治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普遍、最有效的實現途徑,其核心是堅持職工在墾區治理中的主體地位,通過提高職工主動參與墾區公共事務的積極性,依託職工小組會議、代表會議、議事會等會議,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凸顯職工在墾區治理中的主體地位。深化職工自治實踐,激發職工參與性和內在活力,為墾區振興提供政治保障。
(3)法治為本,建設法治墾區。法治是國家治理的基本手段,也是墾區治理強有力的保障。在墾區自治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法治對於墾區治理體系的保障作用,以法治指引墾區治理實踐,堅持在法治化軌道上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權益、調節社會關係,促進基層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一切活動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提高墾區治理法治化水平。一方面,強化法律在維護膠農權益、規範市場運行、農業支持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等方面的權威地位。另一方面,將法治與墾區職工的社會實踐相結合,引導廣大職工增強遵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不斷提高其法治素養。
(4)德治引領,促進墾區穩定和諧。德治具有柔性的滲透力和感染力,是墾區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德治在墾區治理中具有道德強化作用,因此,需要通過深入挖掘熟人社會中的道德力量,結合墾區振興階段的要求對其內容進行創新,將其融入相關規定、道德公約等規範中,引導墾區居民向上向善,培育文明鄉風。另一方面,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實現墾區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做強物流貿易產業
邊貿及物流產業。“十四五”期間,充分利用墾區內各農場地理位置優勢,發展與緬甸、寮國、越南等國家的貿易往來,多渠道增加經濟效益和職工民眾收入,推進“平台+”物流交易、供應鏈、跨境電商等合作模式,鼓勵“物聯網+供應鏈管理”“網際網路+城鄉配送”等業態模式的創新發展。
六、生態文明建設
(一)加快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順應廣大農場職工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以農場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推進農場“廁所革命”、提升居民點環境風貌、加強農場居民點規劃管理和完善建管機制為主攻方向,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項措施,大幅提升農場人居環境質量。
1. 全面推進“廁所革命”。參照“廁所革命”要求,農場場部廁所參照鄉鎮標準執行,農場分場參照村委會標準執行,居民組參照村小組標準執行,制定合理可行的廁所達標計畫,把旱廁改為水廁,逐步消除旱廁。力爭將農場公廁及戶廁改建納入農村“廁所革命”指標,享受省、州補助。主次幹道、繁華區域等地新建公廁全部達到二類以上標準,農場場部公共廁所運行維護管理達到“四淨三無兩通一明”(地面淨、牆面淨、廁位淨、周邊淨,無溢流、無蚊蠅、無臭味,水通、電通,燈明)標準,農場分場、居民組公共廁所運行維護管理達到“三淨兩無一明”(地面淨、牆面淨、廁所淨,地面無糞污、無蚊蠅,燈明)標準。
2. 狠抓垃圾治理。全面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水塘溝渠,保證居民組內外道路、公共活動場所、水塘溝渠無裸露垃圾,保證居民組垃圾有人清掃、有人清運,不亂堆亂放,環境乾淨整潔。清理畜禽養殖糞污、包裝物、廢舊農膜等農業生產廢棄物,嚴格按照規定處置,積極推進資源化利用。
3. 大力整治污水排放。“十四五”期間墾區抓實工業水污染防治工作,大力開展橡膠加工廢水總磷、總氮消減工程。強化面源污染控制,嚴禁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等污染源污染轄區水體現象發生。以房前屋後河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清淤疏浚,採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防止轄區內出現黑臭水體。加強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修繕維護排水管網,做到道路路面、綠化帶等無污水橫流現象。積極爭取和安排資金建設低技術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優先整治飲用水水源地和重要河流周邊重點區域。把墾區居民生活和生產推向綠色發展之路。
(二)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和不達標工業爐窯,實施橡膠加工行業轉型升級行動,加快使用清潔低碳能源以及利用工廠餘熱等進行替代,加強廢氣無組織排放監管。加強碳排放管理,調整和最佳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降低單位GDP的碳排放量。繼續加強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保護和恢復森林生態系統。
(三)環境影響評價
按照節能環保、綠色發展原則,堅持把可持續發展理念貫徹到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特色產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小集鎮建設等各領域和全過程,通過分析墾區發展規劃環境協調性、資源環境承載力以及規劃實施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規劃實施過程中需要採取的環境保護措施,使規劃產業和空間布局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
1. 原則
——早期介入原則。在規劃初期介入,並將環境影響評價充分、有機地融入到規劃成果的各部分中。
——一致性原則。規劃對環境影響的性質、程度和範圍相一致,與發展規劃涉及領域和區域的環境綜合管理要求相一致。
——整體性原則。與發展規劃相關的國家和地方發展政策、規劃設計、建設項目視為相互關聯的整體系統看待,從區域、流域的高度重點評價整體性強、影響範圍廣、時段長並具有累積性影響的要素。明確敏感保護目標、強化區域生態系統完整性和穩定性。
——層次性原則。評價內容應充分考慮發展規劃所屬的巨觀層次和屬性,依據其尺度特點和決策需求,提出相應的決策建議及環境管理要求。
2. 規劃環境協調性
(1)生態功能區劃
規劃在布局上總體符合《雲南省生態功能區劃》《西雙版納生態功能區劃》的要求,發展規劃實施不會對農產品生態功能區、林產品提供生態功能區、土壤保持生態功能區、農業與集鎮生態功能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和城市群生態功能區產生大的影響。從區域發展定位來看,發展規劃總體符合生態功能區劃要求。
(2)生物多樣性保護
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的發展理念,不會對《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2012-2030年)》和《雲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中“三屏兩帶”的生態安全空間格局產生影響,不會對雲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產生大的影響。
3. 資源環境承載力
西雙版納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容量較大,土地資源匱乏。在確保優先給予規劃重點項目的用地指標前提下,西雙版納土地資源、水環境容量、大氣環境容量可以支撐規劃實施,需要在規劃實施過程中,注意節約占地、採取環保舉措、嚴格落實大氣污染源減排工程等。總體來看,西雙版納資源環境承載力可保障規劃實施。
4. 規劃實施環境影響分析
規劃在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對環境產生影響,主要體現在生態影響、污染排放等各個方面。墾區天然橡膠除病蟲害噴灑的農藥、木材加工所帶來的廢氣排放、公廁污水排放、居民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如未得到妥善處理,會對周邊大氣、土壤、水體等生態環境產生一定影響。規劃實施期間,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嚴格落實規劃和相關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規劃實施產生的不利環境影響總體可控。
5. 預防措施
(1)採用環境友好的設計方案。提倡環保早期介入,從規劃、選址階段就開始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提出最佳化方案建議。在規劃實施過程中深入循環經濟理念,應結合規劃具體項目及其所處環境特點,適時最佳化設計方案,同步完善設計環境保護設施,提升環保措施的有效性。
(2)強化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努力趨向碳達峰和碳中和,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天然橡膠建設按照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標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人居環境整治、一二三產業發展按照相關政策要求,減少污水、生活垃圾污染。
(3)實施環境監測。根據規劃內容,跟蹤規劃實施進度,全面掌握規劃實施情況,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實施環境監測,嚴防突破環境質量安全底線,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等法律法規,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態環境恢復工作,把環境生態保護落到實處。
(4)強化日常運行管理。進一步加強廢水、廢物處理設施的日常管理,對污水進行再生回用,對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置,實現墾區發展過程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七、大力推進欠發達農場提升改造
“十四五”期間,對大渡崗和黎明農場兩個欠發達農場進行提升改造,完善配套設施,提高農業生產力;謀劃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大渡崗農場發展戰略重點主以“穩膠興茶強果”綠色發展、茶旅結合的思路,抓好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以精準有效的措施培育提升產業,聚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一)加強橡膠林木資源管理,穩固橡膠資源戰略地位。加強橡膠開割、植保管理和生產性投入,加強生態膠園建設。
(二)大力推進生態茶園建設,嚴格規範茶園管理。全面提升茶產品質量和精深加工水平,重振“大渡崗茶”品牌。完成大樹茶改造246畝,生態喬木茶改造700畝,古樹茶改造9畝。
(三)穩步擴大堅果種植規模。加快茶林分公司五隊、六隊橡膠林更新砍伐,推進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種植堅果苗1.1萬株。
(四)積極打造“三產”融合綜合體新業態。按照現代茶葉產業園的項目安排,完成加工產車間改造、茶文化體驗館等項目建設。
黎明農場“十四五”期間發展戰略重點為:魔芋產業化建設項目、現代產業園項目、農產品交易中心等11個項目。搭乘“雲天化集團”的列車,發展水稻種植產業,帶動區域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穩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現代化農業及觀光農業,把黎明農場真正建成場容場貌整潔、生態環境優美、公共服務健全、生態文化繁榮的美麗農場。先建點,後聯線,再聯片,最後規劃發展。結合黎明農場當前的產業格局,做大做強現有產業,逐步探索產業結構縱向發展,為最終實現高科技觀光現代農業產業園打好基礎。
“十四五”期間,大渡崗農場、黎明農場兩個農場通過自身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促使產業發展壯大,提高職工就業率,使職工收入不斷增加。
八、深入開展對外合作
以合資合作等方式開展境外農業合作,建立生產、加工、倉儲、運銷體系。加強國際先進技術設備的引進、消化、利用,不斷提高農墾企業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
“十四五”期間,從“全州農業對外交流合作試驗區”上發力,充分發揮集團化、產業化、組織化優勢,在國際農業合作中承擔起國家隊的責任,促進雙方和多方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重點在面向東南亞、南亞國家種植天然橡膠和建設天然橡膠初級加工廠、種植熱區作物等。
第四章 保障措施
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明確各級主體責任,把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強化政策保障,發動各方力量,共同推動規劃順利實施。
一、加強黨的建設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農墾企業的領導,毫不動搖加強農墾企業黨的建設。各級黨組織切實履行對深化農墾改革的領導責任,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抓好頂層設計和全程把關,不折不扣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二、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相關部門參加的規劃組織協調機構,明確責任主體、職責分工,切實強化對規劃實施的組織、協調、督導,合力推進規劃實施,形成促進西雙版納墾區發展的強大合力,確保規劃各項任務如期完成。
三、健全監測評估機制
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監測和定期評估機制,實行專項檢查和經常性監督檢查相結合,開展規劃實施動態監測、中期評估、末期總結評估,及時跟蹤掌握規劃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把監測評估結果作為改進工作的重要依據,確保規劃落到實處。
四、落實農墾改革政策
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中發〔2015〕33號)、《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雲發〔2016〕15號)、《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雲辦發〔2020〕21號)賦予農墾土地、投融資、農業建設等政策,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富農和民生政策,形成農墾發展良好政策環境。
五、做好與其他規劃銜接
加強與全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綜合交通、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安全保障、農業現代化發展、鄉村振興戰略、村莊建設等規劃以及相關行業規劃銜接力度,將農墾納入其中並同步組織實施。
六、加大資金保障
以項目為主導,以財政資金為引導,依法運用金融服務和市場融資手段,鼓勵和吸引其他企業、社會組織、個人資金投入到墾區建設,形成項目建設順利、項目建設資金保障有力。
七、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通過專題培訓、幹部輪訓、聯合培養等多種方式,形成覆蓋農墾系統的人才培養網路體系;通過墾區農場和其他國有企業間人才流動和人才交流模式,推動轄區內企業管理優秀管理人才的交流合作;通過選拔培養一批中高級職業經理人,為農墾企業向公司化、現代化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通過建立人才引進措施,提升農墾整體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八、加強農墾文化建設
“艱苦奮鬥、勇於開拓”是一代代農墾人在長期建設中用心血凝聚形成的農墾精神,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墾精神體現農墾人高度的政治覺悟、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是農墾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加強農墾企業文化建設,不斷提高農墾職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質,激發農墾職工愛國、愛農墾、愛企業的熱情,全面提升農墾企業文化軟實力,同心協力推進農墾事業更大發展。
解讀
一、編制背景
“十四五”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期,更是農墾利用獨有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規模優勢、組織優勢、科技優勢鞏固提升農墾改革成果,推動農墾在新時期國家戰略全局中發揮更大作用的關鍵時期。按照《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西政發〔2021〕4號)要求,西雙版納州農墾局在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並在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編制了《西雙版納州“十四五”墾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二、編制依據
《規劃》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中發〔2015〕33號)、《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農墾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雲發〔2016〕15號)、《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場企業化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雲辦發〔2020〕21號)檔案精神為主線,全面制定和勾畫西雙版納州墾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
三、編制過程
州農墾局於2021年5月14日成立了西雙版納州“十四五”墾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2021年5月24日制定並印發了《西雙版納州“十四五”墾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後編制工作正式步入正軌,完成了詢價比選公告、比選評分確定中標單位、發布中標公告、簽訂編制契約、召開座談會確定編制方向與主要內容、基層調研、文稿編撰修改、規劃編制費的預算申報等工作;2021年12月10日形成第一稿,經廣泛徵求意見,先後修改5稿,於2022年2月28日形成徵求意見稿報送州“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查;於2022年3月14日,組織5位專家進行評審,得到通過;2022年4月,再次徵求州“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意見後形成送審稿。
四、主要內容
《規劃》委託雲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擔編制工作,共分為4個章節:第一章節,發展基礎。主要闡述“十三五”期間農墾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成效和“十四五”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2方面內容。第二章節,發展戰略。明確了“十四五”期間墾區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發展定位4方面內容。第三章節,主要任務。明確了“十四五”期間,深化農墾改革、打造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特色產業建設、發展旅遊康養業、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大力推進欠發達農場提升改造、深入開展對外合作8個方面的發展目標任務。第四章節,保障措施。主要從加強黨的建設、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監測評估機制、落實農墾改革政策、做好與其他規劃銜接、加大資金保障、加強農墾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農墾文化建設8個方面提出“十四五”期間墾區發展的保障措施。
五、《規劃》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依靠創新驅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資源資產整合、產業最佳化升級,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全面增強農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切實發揮農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骨幹引領作用,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以黨的領導為引導方向、不斷深化農墾管理體制改革、堅持以現代墾區建設為主攻方向、堅持以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為重要支撐、堅持生態環保理念。
五、發展定位
“十四五”期間,根據西雙版納州墾區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區位特點和旅遊線路、道路、水域等資源條件,堅持以農墾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突出墾區特色、科學規劃、分類指導、梯次推進的原則,本著“點、線、面”相結合方式,著力打造“四個一”墾區發展新格局。
(一)堅持一個方向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為方向。要堅定不移地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堅持市場化改革導向,加快理順政企、社企關係,明確職責,促進農墾更快更好更深入地融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二)堅定一個核心
以保障國家天然橡膠戰略物資的有效供給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智慧膠園為主攻方向,以建設生態友好型膠園為抓手,全力保障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做深天然橡膠產業,全力打造以農墾為主力軍的天然橡膠全產業鏈創新區,促進橡膠產業全面升級、提質增效。
(三)堅守一個底線
堅守農墾國有屬性為底線。農墾的國有屬性是貫徹國家戰略安排,服從國家全局的需要,農墾要堅持社會主義公有制,堅持走規模化道路,決不能把農墾國有經濟改沒了、把農場改弱了、把規模改小了。
(四)推進一個主線
以深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具體體現,深化、創新和完善農墾體制機制,全面增強農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和整體實力,推進農墾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適應新時代的現代農墾企業。
六、“十四五”規劃發展目標
(一)近期目標
到2025年,全州墾區生產總值不低於50億元,年均增長不低於8.7%。全州墾區堅決穩住不低於100萬畝天然橡膠種植示範區,並示範引領全州扛穩500萬畝天然橡膠生產區,天然橡膠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國有農場全部納入集團化管理,並建立完善以國有資本為紐帶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地位充分顯現,墾區職工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收入大幅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農墾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更加完善,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和示範引領農業現代化能力明顯提升。
(二)遠景展望
到2035年,全州墾區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農墾現代企業制度、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更加健全,科技創新和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天然橡膠有效供給保障能力、資源掌控力和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墾區職工收入增長幅度不斷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墾區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穩住100萬畝,推進智慧膠園種植5萬畝、特種膠園種植5萬畝。
七、“十四五”規劃保障措施
包括加強黨的領導、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監測評估機制、落實農墾改革政策、做好與其他規劃銜接、加大資金保障、加強農墾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農墾文化建設八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