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傣族住居文化跨境比較研究

西雙版納傣族住居文化跨境比較研究

《西雙版納傣族住居文化跨境比較研究》是依託昆明理工大學,由施紅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雙版納傣族住居文化跨境比較研究
  • 項目類別: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施紅
  • 依託單位:昆明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住居形式及其文化多樣性的消逝,將使人類失去對多種居住方式的選擇和對不同住居空間營造實踐的可能。保護每個族群的住居文化使其擁有宜居的家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而要保護每一種文化,首先必須認識這種文化的基本內容,繼而探尋對其保護的策略和機制。對於科學界,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認識每一種住居文化及其運作的邏輯。西雙版納傣族住居文化便是就此命題開展個案研究的理想對象。因在該族群住居空間裡,關於營村建屋,至今依然再現著諸多具有特質的社會事實和文化事實。本項目擬開展兩個層面的研究:即住居文化民族志和住居文化比較研究。前者是分別對該族群在中國、寮國、泰國境內的住居文化民族志的研究;後者是從空間維度,比較同一族群在不同地區的住居文化的共性與差異性,並探討住居形式、住居文化、族群文化、環境之間的關係。本研究,力圖引進人類學創造的理論和工具。由此出現的結果希望對建築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論的建構有所貢獻。

結題摘要

本課題是以分布於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的傣泐族群為例的一項住居文化研究,其目標是認識傣泐族群的住居文化體系的基本內容。項目組依照申請書計畫,依次開展了兩個層面的建築人類學研究,即住居文化民族志和住居文化比較研究。項目組分年度先後到達中國西雙版納的勐臘縣、勐海縣、景洪市,寮國的南塔省、波喬省、豐沙里省、烏冬勐塞省、琅勃拉邦省,以及泰國的清萊府、帕堯府、難府、南奔府傣泐族群的聚居地,在初步調查的基礎上確定了分別在三個國家的不同的三個地區開展傣泐住居文化民族志研究的典型個案田野調查村。負責人總結之前開展人類學方向博士論文研究的經驗,摸索出一套適宜於項目組師生在境內外異文化村寨開展田野調查的實戰方法及步驟,克服了種種預見和未預見到的跨學科、跨境開展住居文化民族志田野調查的難題,組織團隊履行人類學樸素的長時段駐村工作要求,並在各個田野調查村收穫了如下珍貴的第一手實證研究材料。一是運用建築學建築測繪的方法,對傣泐住居的空間及其實體特徵作出具體、客觀的圖形記錄;二是運用人類學的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方法,分別就在其不同維度的傣泐住居空間裡,用影像或文字手段對相關傣泐村民營村建屋的社會事實和文化事實,即對村寨所處的小區域空間、村寨空間、家屋等空間裡村民的具體行為進行了細緻的觀察和記錄,並對通曉民族文化的當地人進行了深度訪談,進而獲悉他們行為背後的目的與意義。項目組在獲取實證材料的基礎上,套用人類學理論作為分析的工具,探尋具體構成各地區傣泐住居文化的各項因子,並擬定了總結各地傣泐住居文化的框架,撰寫完成了一定量的關於傣泐住居文化及其環境因子研究的論文;同時,進一步就三個國家各個田野調查村的傣泐住居文化因子開展了初步的比較研究,基本對中國境內的西雙版納和境外的寮國、泰國傣泐族群住居文化的共性建立了初步的認識,即通過考察在三個國家各個田野調查村村民共有的在其不同維度的住居空間裡所呈現的繁複的族群宗教實踐行為及他們對此行為意義闡釋之間的邏輯關係,從中解析出了傣泐族群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和本土宗教信仰是構成傣泐住居文化體系重要的核心因子,它們共同或分別作用於不同維度的傣泐住居空間的建構。本項目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對傣泐住居文化體系的認識和整體把握作出了基礎性的探究和材料積累的貢獻,同時也對建築人類學的方法和理論建構作出積極的探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