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西閣三度期大昌嚴明府同宿不到
- 作者:杜甫
- 創作年代:唐代宗大曆年間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西閣三度期大昌嚴明府同宿不到杜甫
問子能來宿,今疑索故要。匣琴虛夜夜,手板自朝朝。
金吼霜鐘徹,花催蠟炬銷。早鳧江檻底,雙影謾飄颻。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西閣:在靠夔州城的西門內。期:約。明府:唐人稱縣令為“明府”。大昌嚴明府:大昌縣令嚴某。
2、問:一般註解均用其本義,也通。但不若釋為“請”。
3、索:須。固要:堅決邀請。
4、虛:此處為“空”義。“夜夜”,不是一夜,題日“三度”便是“三夜”。
5、“朝朝”,不是一朝而是三朝,與“夜夜”相合。手板即笏,古代官吏上朝或見上司時所執,備記事用。
6、徹:通也,明也,道也,達也。霜鐘:曉鐘。霜鐘徹,即霜鐘遠達。
7、鳧:讀音為fú。為一種動物。
8、颻:讀音為yáo。意思為隨風搖動。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我曾問你能否來我這對床夜語,你也曾回答到西閣留宿,可是你還沒有來到。我痴痴地疑想:你是不是要我執意相邀,匣琴夜夜空放在這裡,等待你彈奏。你是不是手持手板,忙於迎謁,暮暮朝朝,此刻,知霜鐘像金石的吼聲傳出了清曉,蠟燭在燭花的滴落中也已經燃盡了。江邊欄乾下面的水鳥已經醒來,成雙成對的影子在江面上飄啊飄。
創作背景
杜甫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的秋天到雲安(今雲陽)時,嚴某作縣令,杜甫因病滯留雲安約半年,多賴嚴明府接濟。嚴明府在大曆元年的春天,調任大昌縣令,並在當年的冬天或第二年的春天再次調到雲安作縣令。杜甫也是在大曆元年的春天由雲安到達夔州。大曆元年(766年)秋,杜甫住夔州白帝山腰面江之西閣,邀約當時任職於大昌縣的嚴縣令來同宿。三度邀請也未到,故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詩的首聯點出了杜甫三度期大昌嚴明府來西閣同宿的目的。
詩的第三四句談到“匣琴虛夜夜,手板自朝朝。”杜甫尊重嚴明府,把他當“上司”看待,故用了“手板”。從上述內容,可以想像杜老此時的心情:專門約請這位地方長官來探討重要問題,總不能關門睡大覺,等客人敲門才起床接待,太不禮貌吧。那時限於通訊條件,不能隨時通話。能來,不能來。因此杜甫老是在家等著,為了有趣,便把裝在匣里的琴取出,此處不言如“玉琴鳴夜夜”之類,而曰“匣琴虛夜夜”,藝術地含蓄耐人尋味。當時大昌是夔州重要屬縣,借嚴明府來夔,相約同宿探討重要史實或現實,機會難得,所以必須充分考慮探討的內容和作好記事的準備。這一切,其真誠苦心躍然紙上。
詩的第五六句生動地描寫了秋夜風吼鐘響,更深人靜,秉燭待旦的情景。
天亮了,嚴明府還是沒來。杜老走出屋外,但見江檻下的水面,有兩隻水鳥在煙波浩淼的江中,無拘無束地相伴偕游。於是以“早鳧江檻底,雙影漫飄飄”之句,作了全詩的結尾。此時,雙影飄飄的情景,撞擊著徹夜未眠,滿懷期望而終於失望的情狀,詩句不言孤獨而惆悵,實則是顧影自憐,深深反映內心的孤獨而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