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當雄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吳珍漢、孟憲剛、胡道功、江萬、葉培盛、朱大崗、劉琦勝、楊欣德、邵兆剛、吳中海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當雄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吳珍漢、孟憲剛、胡道功、江萬、葉培盛、朱大崗、劉琦勝、楊欣德、邵兆剛、吳中海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090013
- 獲獎證書編號:KJ2009-2-8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西藏當雄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屬中國地質科學院國土資源大調查重點項目,包括3項調查研究內容: (1)西藏當雄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2)西藏當雄及鄰區構造演化與高原隆升過程專題研究,(3)西藏納木錯及鄰區第四紀古環境變遷專題研究。項目計畫任務書下達時間為2000年3月,設計審查時間為2000年11月,野外質量檢查時間為2001年7月,野外資料驗收時間為2002年6月。項目成果報告評審時間為2003年4月。 項目通過當雄幅1:25萬區域地質調查與專題研究,高質量實測當雄幅1:25萬地質圖,取得豐碩的調查研究成果。對變質表殼岩,採用構造-岩層-事件方法進行填圖,合理劃分並命名岩群和岩組;對變質深成體,套用構造-岩石-事件方法進行填圖,系統測試分析岩漿演化、侵位時代及形成環境。對火山岩,採用岩石地層-火山岩性(岩相)雙重製圖法進行填圖,厘定火山機構,劃分火山噴發韻律及旋迴,測試分析火山岩成因與演化過程。對沉積地層,採用多重地層劃分與對比方法進行填圖,重新厘定部分地層的形成時代,建立並完善測區不同地層分區的地層系統。對區域構造,進行幾何學-運動學-動力學分析和構造解析,研究構造變形、地殼縮短增厚與構造地貌演化過程。對第四紀鬆散沉積物,運用地質一地貌雙重填圖法,採用地層時代 成因類型進行區域地質調查,研究晚第四紀湖相古植被演化與古氣候環境變遷。 項目在前寒武紀變質岩、生物地層、念青唐古拉花崗岩、逆沖推覆構造、新構造運動、第四紀古大湖、第四紀冰川作用與古環境變遷、活動斷層與工程穩定性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調查研究進展;先後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39篇、SCI檢索論文10篇,出版專著2部,培養2名博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在國內外青藏高原研究領域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 項目成果資料在青藏鐵路工程穩定性評價、找礦勘探部署、地質公園規劃等方面得到廣泛套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