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薩地塊寒武紀火山-沉積事件的構造意義》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胡培遠、翟慶國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拉薩地塊寒武紀火山-沉積事件的構造意義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胡培遠、翟慶國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20210260 |
成果名稱 | 西藏拉薩地塊寒武紀火山-沉積事件的構造意義 |
第一完成單位 |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胡培遠、翟慶國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6-01-01 |
研究終止日期 | 2018-12-01 |
主題詞 | 通過對寒武紀火山岩的鋯石U-Pb年代學和同位素地球 化學研究以及對沉積岩的碎屑鋯石定年、沉積環境分析等研究,探討拉薩地塊的寒武紀構造演化過程 |
成果摘要
本課題採用精細的野外地質調查與先進的測試技術相結合,對青藏高原拉薩地塊上的埃寒武紀岩漿事件及同時代沉積記錄開展了研究,同時還首次發現了埃迪卡拉紀岩漿事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拉薩地塊的早期形成演化歷史。埃迪卡拉紀岩漿事件(572–541 Ma)與隨後的寒武紀火山記錄(525–510 Ma)可能分別代表了岡瓦納大陸北緣安第斯型岩漿弧和隨後的陸陸碰撞事件。寒武紀變質沉積岩的碎屑鋯石定年結果顯示505、548、926和1104 Ma的年齡峰值,與岡瓦納大陸主要岩漿事件吻合。這些沉積岩應當是形成於陸陸碰撞環境(例如:前陸盆地),與岡瓦納大陸北緣的寒武紀陸塊拼貼事件相關。綜合前人資料,初步認為拉薩地塊在埃迪卡拉紀-寒武紀位於阿拉伯大陸和印度大陸北緣,相當於東非造山帶的北段。,本課題採用精細的野外地質調查與先進的測試技術相結合,對青藏高原拉薩地塊上的埃寒武紀岩漿事件及同時代沉積記錄開展了研究,同時還首次發現了埃迪卡拉紀岩漿事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拉薩地塊的早期形成演化歷史。埃迪卡拉紀岩漿事件(572–541 Ma)與隨後的寒武紀火山記錄(525–510 Ma)可能分別代表了岡瓦納大陸北緣安第斯型岩漿弧和隨後的陸陸碰撞事件。寒武紀變質沉積岩的碎屑鋯石定年結果顯示505、548、926和1104 Ma的年齡峰值,與岡瓦納大陸主要岩漿事件吻合。這些沉積岩應當是形成於陸陸碰撞環境(例如:前陸盆地),與岡瓦納大陸北緣的寒武紀陸塊拼貼事件相關。綜合前人資料,初步認為拉薩地塊在埃迪卡拉紀-寒武紀位於阿拉伯大陸和印度大陸北緣,相當於東非造山帶的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