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念青唐古拉成礦帶東段鉛鋅礦成礦規律與找礦突破

《西藏念青唐古拉成礦帶東段鉛鋅礦成礦規律與找礦突破》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大隊、成都理工大學、河南省地質調查院、西藏華夏礦業有限公司、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唐菊興、王立強、次瓊、鐘康惠、張華平、杜欣、澤仁扎西、嚴軍、馬國桃、宋揚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西藏念青唐古拉成礦帶東段鉛鋅礦成礦規律與找礦突破
  • 獲獎序號:20190051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大隊、成都理工大學、河南省地質調查院、西藏華夏礦業有限公司、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
  • 主要完成人:唐菊興、王立強、次瓊、鐘康惠、張華平、杜欣、澤仁扎西、嚴軍、馬國桃、宋揚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9-2-41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等級:二等
項目摘要
岡底斯成礦帶由岡底斯銅礦帶及念青唐古拉鉛鋅(銀)成礦帶構成。隨著岡底斯銅礦帶成礦作用研究不斷深化,找礦取得重大突破。然而,念青唐古拉成礦帶鉛鋅(銀)成礦作用的研究卻較為滯後,礦床類型、成礦機制、成礦背景與成礦規律等問題懸而未決,阻礙了成礦理論的創新,亦制約了找礦突破。為此,申報單位聯合地勘、高校等單位,以念青唐古拉成礦帶東段為重點,在地質大調查、企業委託等項目資助下,擬解決影響找礦突破的關鍵科學問題、研發有效勘查技術方法並優選找礦靶區,以實現找礦突破。項目累計投入資金上億元,產學研結合,取得了重要理論創新與找礦成果:
1.厘定了礦床成因類型,查明了控岩控礦機制。開展了主要礦床成礦機理研究,提出成礦帶鉛鋅(銀)礦床主體為矽卡岩型,其形成與岩漿熱液有關的認識。採用中-大比例尺構造專項填圖技術,揭示出嘉黎弧盆推覆體系、松多推覆體系是成礦帶東段鉛鋅(銀)礦成岩成礦的關鍵因素。相關成果突破了海底噴流和熱水沉積成礦的固有觀點。
2.構建了成岩成礦作用年代學格架,提出成礦物質源自拉薩地塊結晶基底重熔的新認識,限定了成岩成礦作用主體發生於印-亞大陸碰撞早期的動力學背景。構建了成礦帶年代學格架,將成礦作用劃分出5個序次;重點刻畫了古新世及始新世岩漿事件與成礦之關係。成果揭示出林周盆地鉛鋅成礦存在明顯幔源物質混染,其餘地區成岩成礦物質均源自念青唐古拉群結晶基底物質的重熔,客觀有據地限定了成礦作用主體形成於印度-拉薩地塊碰撞早期的背景,提升了念青唐古拉成礦帶理論研究水平。
3.優選找礦技術方法,助推勘查技術進步。改進現行水系沉積物測量信息提取方法,提出基於匯水盆地分析提取多元信息的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方法可更直觀表達元素分布、元素異常情況,能更準確判斷異常源的位置,找礦效果更優。開展了基於X衍射分析的蝕變找礦填圖方法研究,圈定的異常與成礦特徵吻合好,可實現相對快速圈定找礦有利異常區之目的。
4.指導商業性勘查,實現找礦重大突破,助力藏中有色金屬資源開發基地建設。以矽卡岩成礦理論和推覆體系控礦機制為指導,取得找礦突破。截止2016年底,蒙亞啊、洞中拉、洞中松多、亞貴拉和拉屋礦床求獲金屬量鉛鋅485.31萬噸、銀3770.5噸、銅15.49萬噸。其中,333級以上類別金屬資源量鉛鋅258.78萬噸、銀2038.87噸、銅7.52萬噸,為藏中有色金屬資源開發基地建設提供了資源保障。
項目累計僱工上千人,培養博士後1人、博士4人、碩士10人,發表論文47篇。項目取得的理論創新、找礦方法及公益性成果,為自然資源部和西藏自治區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支撐。落實公益性成果引導商業勘查、產學研相結合機製取得的找礦成果,是科技創新引領生產實踐的典範;找礦成果的開發及潛在的經濟價值為當地脫貧攻堅、經濟成長和民族團結做出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