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1:5 萬熱那錯地區(I45E019001,I45019002,I45E020001,I45E020002)4 幅區調

《西藏 1:5 萬熱那錯地區(I45E019001、I45019002、I45E020001、I45E020002)4 幅區調》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王根厚、袁國禮、高金漢、梁曉、方斌、劉建宇、劉治博、李典、趙中寶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藏 1:5 萬熱那錯地區(I45E019001,I45019002,I45E020001,I45E020002)4 幅區調
  • 類別:科研項目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主要完成人:王根厚、袁國禮、高金漢、梁曉、方斌、劉建宇、劉治博、李典、趙中寶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210243
成果名稱
西藏 1:5 萬熱那錯地區(I45E019001、I45019002、I45E020001、I45E020002)4 幅區調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主要完成人
王根厚、袁國禮、高金漢、梁曉、方斌、劉建宇、劉治博、李典、趙中寶
研究起始日期
2011-05-01
研究終止日期
2013-12-01
主題詞
班公湖-怒江結合帶、構造解析、阿爾卑斯式褶皺

成果摘要

項目對夾於多瑪地塊與班公湖-怒江結合帶之間熱那錯地區的扎普-多不雜岩漿弧帶進行了詳細的野外調查和室內分析研究,運用岩石學、礦物學、構造解析與定量分析學、沉積岩石學、同位素年代學、第四紀地質研究等方法和手段進行研究發現:
1、地層可以進一步劃分為5個組級地層單位和11個段級地層單位。日乾配錯組沉積相由碳酸鹽岩台地相,由陸源碎屑濱岸相、碳酸鹽岩局限台地相、開闊台地相、台地邊緣淺灘相和台地邊緣礁 5 個沉積相,組合成 4 個碳酸鹽岩旋迴,總體為海侵層序。2、色哇組沉積相為海底扇相沉積,並發現Nereites 遺蹟相,證明沉積環境為半深海-深海環境。3、對熱那錯湖積階地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自 33.4Ka以來,測區經歷了溫和略乾-溫暖潮濕(22.4KaBP之前)-氣溫上升、相對乾旱(33.4KaBP~30.9KaBP )-氣候乾旱、溫度下降(30.9KaBP~27.0KaBP)-溫度大幅下降、氣候濕潤(27.0KaBP~21.3KaBP)-溫度先升後降、氣候乾旱(21.3KaBP~10.6KaBP)-氣候轉暖、氣候潮濕等一系列古環境轉變。4、對岩漿岩詳細研究發現,利用SHRIMP 鋯石 U-Pb 測年法獲得侵入岩的年齡是147±3Ma,為俯衝期形成;火山岩的年齡為117.4±2.1Ma 。5、厘定了測區構造樣式以褶皺為主,主期褶皺為阿爾卑斯式褶皺,與班怒洋的北向俯衝有關,第二期褶皺為疊加褶皺和劈理褶皺,為班怒洋關閉形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