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為小西葫蘆主要病害,分布廣泛,各地均有發生,春秋兩季發生最普遍,發病率30%―l00%,對產量有明顯影響,一般減產10%左右,嚴重時可減產50%以上。此病除為害小西葫蘆外,還為害黃瓜、南瓜、冬瓜、絲瓜、甜瓜等多種瓜類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葫蘆白粉病
- 主要危害作物:西葫蘆
-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葉柄
危害症狀,發生特點,發病規律,植保要領,
危害症狀
苗期至收穫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莖危害次之,果實較少發病。葉片發病初期,產生白色粉狀小圓斑,後逐漸擴大為不規則的白粉狀霉斑(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病斑可連線成片,受害部分葉片逐漸發黃,後期病斑上產生許多黃褐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子囊殼)。發生嚴重時,病葉變為褐色而枯死。
發生特點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亞門單絲殼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和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侵染引起。北方地區病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在地上或花房月季花或保護地瓜類作物上越冬,南方地區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越夏。翌年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萌發藉助氣流或雨水傳播到寄主葉片上,5天后形成白色菌絲狀病斑,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飛散傳播,進行再侵染。浙江地區黃瓜白粉病發生盛期主要在4月上中旬至6月下旬危害保護地黃瓜,長江流域秋植黃瓜9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亦有發生危害。田間流行適溫在16~25℃,相對濕度80%以上。保護地栽培黃瓜因通風不良、栽培密度過高、氮肥施用過多、田塊低洼而發病較重。
發病規律
病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或在保護地內為害越冬。南方菜區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為害越冬和越夏。借氣流、雨水和澆水傳播。10―25℃均可發病,高溫乾燥和潮濕交替,病害發展迅速。生長後期,植株生長衰弱病害嚴重。種植過密、生長期缺肥亦發病較重。
植保要領
1、發病期,及時清除病株殘體,病果、病葉、病枝等。
2、拉秧後徹底清除病殘落葉及殘體。
3、對保護地、田間做好通風降濕,保護地減少或避免葉面結露。
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培育壯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適量灌水,陰雨天或下午不宜澆水,預防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