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興竹編燈籠,手工製作。
宋朝時期,杭州西興手工竹燈名震中華,南宋宮廷所用的燈籠幾乎均出自西興人之手。舊時西興不少鄉民,會趁冬季外出開辦季節性燈籠店。大約是農曆十月開始,手藝人帶上一兩千個燈籠殼子及相應材料,到淳安、建德、蘭溪、湖州等地,為當地人做過年用的燈籠,生意紅火時大年夜回家,也有人忙過了元宵節才回來。民國《蕭山縣誌稿》中有載:燈籠,西興相近各村婦女皆以此為生,有廣殼、香圓、單絲、雙絲、方圓、大小便行諸品,通銷全省。 西興多竹園,所栽的淡竹、槓竹,節長、肉厚、桿細、質韌,是製作燈籠骨架的好材料。西興燈籠竹殼,一般都由家裡的女勞動力手工完成。馬湖村里像她這樣會編燈籠殼的婦女有幾十位,每人一天能編出40到50個。民國以後西風東漸,陸上交通系統逐步完善,運河失去了原本的主導地位,人們的生活中出現了電燈,燈籠、過塘行也就隨著西興老街一起,無可避免地走向了沒落。
西興竹編燈籠的製作,還要在殼子上彩繪龍鳳,或者剪貼姓氏,最簡單的照明用燈籠也會寫上福字。舊時姑娘出嫁,送嫁隊伍的前後,一定會有人提著紙燈籠。花轎的轎槓上,也會掛上燈籠。燈籠上貼的就是夫家姓氏的剪紙。此外,舊習俗里最常見的就是寫上堂號。堂號是舊時名門望族的稱號,表明了祖上功勳業績或是家中科舉功名。每逢節慶,門前掛起書寫有堂號的大紅燈籠,代表了一個家族的光榮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興竹編燈籠
- 外文名:Xixing bamboo lanter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