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猝倒病

西洋參猝倒病

西洋參猝倒病是由德氏腐霉引起的、發生在西洋參的病害。為害幼苗莖基部。病斑初為水浸狀、暗褐色的浸潤斑,很快圍繞全莖。病部組織腐爛,軟化收縮,幼莖失去支撐力而倒伏死亡。

西洋參猝倒病是西洋參苗期的一種病害,分布較廣泛。發病嚴重時,造成參株成片倒狀,死亡,損失較大。

西洋參猝倒病的防治方法有在播栽前進行土壤消毒,種子處理;發現病株進行清園,拔除病株殘體,集中處理,並加強栽培管理;在西洋參的生育期還可以噴灑藥劑進行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洋參猝倒病
  • 病原:德氏腐霉
  • 為害作物:西洋參
  • 為害部位:莖基部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農業防治,化學防治,

病原特徵

西洋參猝倒病病原為德氏腐霉(學名:Pythium debaryanum Hesse),屬鞭毛菌亞門腐霉屬真菌菌絲直徑大約在5微米左右;孢子囊球形至卵形,直徑15-27微米,間或能萌發生芽管或脫落。藏卵器球形,頂生或間生,表面平滑,直徑15-25微米。卵孢子球形,平滑,不充滿藏卵器內腔,直徑10-18微米,壁較薄,約1微米萌發生菌絲;每一藏卵器附有雄器數(1-6)個,雄器不在藏卵器附近形成。該病原在中國以外分布普遍,除為害西洋參外,還可為害多種經濟作物,已知奇主達228種,包括松柏類禾本科植物,可引起猝倒、莖腐和果腐。

為害症狀

西洋參猝倒病在受害幼苗的基部,自土面處向上下兩個方向蔓延。被害部位似開水浸燙狀,呈暗褐色軟腐,收縮變軟,使地上部猝倒,同時莖和葉發生腐爛。苗床土壤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棉絮狀霉狀物,為病原菌的菌絲體、遊動孢子囊梗及遊動孢子囊,與健康的根相比往往缺少側根。

侵染循環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卵孢子萌發產生芽管侵入幼苗莖基部。病菌的菌絲體、孢子囊和卵孢子均可在土壤中長期存活;傳播途徑主要是流水、風雨及農事操作。

流行規律

西洋參猝倒病多發生於春季,在溫度低、濕度大的條件下極易發生;發病適宜溫度為18℃左右,尤以漏雨床和濕度大的地塊最為嚴重。幼苗密度大及土壤濕度過大,常造成西洋參猝倒病大發生。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選地及:選排水良好的疏鬆壤土地塊做床育苗。
  • 合理密植:種植密度要適宜,在中國華北地區應採用直播以降低植株密度。
  • 加強栽培管理:參床水分要適宜,通風透光,保持床土疏鬆。早春要及時清除床面及作業道的積雪,預防桃花水。土壤水分過大時,要及時鬆土提高地溫。夏季床土過乾時,可進行人工澆水或放雨,無論是澆水還是放雨,都要在早晚或陰天時進行。
  • 田園清潔:發現病株進行清園,拔除病株殘體,集中處理。拔除田間中心病株後,要用硫酸銅500倍液澆灌病區。

化學防治

  • 土壤消毒:在播栽前每簾用多菌靈代森鋅100-150克進行土壤處理,亦可用5-10克的綠亨一號或惡霉靈兌水15-30千克,充分溶解後噴施土壤中攪拌均勻。無論是新栽還是陳栽在出苗前都要進行床面消毒,常用100-200倍的硫酸銅溶液澆灌,使表土濕潤0.5厘米,包括作業道等都要噴到,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出苗後,可用500倍多菌靈、3000倍綠亨一號或惡霉靈等澆灌床面。
  • 種子處理:播種時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3%拌種。
  • 噴藥防冶:在西洋參的生育期以波爾多液160倍液、代森錳鋅500倍液、敵克松600倍液等噴灑葉面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