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拴馬島村

西拴馬島村

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一牧馬人在此放牧定居,為了馬群安全,命名拴馬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拴馬島村
  • 地理位置:鎮政府駐地8公里
  • 面積:66.7 公頃
  • 耕地:46.7公頃
基本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基本概況

後發現山上有貝殼,認為以前這裡曾是一個島嶼,故改名拴馬島村。另一說,因此處山石上有蠣殼,人疑為島。相傳唐將曾在此拴過戰馬,因而得名拴馬島村。後因村東又建一村,本村遂改名為西拴馬島。
西拴馬島村位於海陽市中部偏西,朱吳鎮西南部,地處東經121°01′,北緯36°52′。屬山區,東與東拴馬島村為鄰,西南與陶家溝村交界,北與上澇泊村相連。隸屬朱吳鎮。距鎮政府駐地8公里,距市政府駐地25公里。 本村轄區面積66.7公頃,其中耕地46.7公頃,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地瓜、蘋果、乾果等。 2002年,全村有95戶,260人。有於、王、修、張等姓,均為漢族。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78年投資5000元,在西家溝建塘壩1個。
1981年全村用上電網供電。
1992年投資1萬元,建紅富士蘋果園30餘公頃。
1997年投資2萬元,修建村道。
1998年投資15萬元,建塘壩1個。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不足百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140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達到23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提高到559公斤,總產達到16萬公斤。 畜牧養殖業發展比較突出。2000年,牛存欄30頭,出欄20頭以上;豬年存欄 100頭,出欄300頭;羊存欄100隻,出欄200隻;養雞專業戶1個,存欄400隻。畜牧養殖業總收入達到50萬元。 2002年,第一產業總收入270萬元,其中農業150萬元,林業10萬元,畜牧養殖業110萬元。
第二、三產業20世紀60年代,生產土粗布、網扣,收入甚微。70年代,加工草編地毯,常年戶均收入500元左右。村辦起水泥瓦廠,從業人員4人,常年總收入7000元以上。80年代,外出打工人員有40人左右,常年總收入10萬元以上。2002年,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44人,收入21萬元,其中工業3萬元,建築業10萬元,商飲業8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建國初期,本村成立國小,時有學生4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僅為20%。改革開放後,義務教育事業得到發展,教育質量逐步提高,兒童入學率提高到100%。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9人。 20世紀70年代,民間戲劇非常活躍。每年春節,到鄰村演出多達十幾場,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生活水平非常低。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生活水平日新月異。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人均糧食達到300公斤,解決了溫飽。2002年,人均糧食500公斤,全村有各種運輸車50輛,機車10輛,電話30餘部,彩電70台,冰櫃10台。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6月,成立黨支部,時有黨員7人。2002年,有黨員26名。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於騰寶、於順國、於騰川、於騰甲、王法春、王新春、張守田、修治堂、於常河、王殿堂。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6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於騰彩、於文成、王合春、於順成、修治福、於忠祥、於常殿、於常桂、於國法、於常河、修治平、王殿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