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
小喬木,高很少達8米,樹皮灰褐色,具明顯的皮孔,當年生枝紫紅色初被褐色長柔毛,老枝灰色。葉紙質,橢圓狀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5-12 (20)厘米,寬3-5 (8)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或有時稍心形,上面沿中脈及側脈初被灰黃色柔毛,下面密被銀灰色平伏長柔毛,中脈及側脈的毛常呈褐色;
葉柄長(0.5) 1-3 (5)厘米,密披褐色長柔毛,托葉痕為葉柄長的4/5-5/6。
花與葉同時開放,白色,芳香,初杯狀,盛開成碟狀,直徑10-12厘米,花梗下垂,長1.5-5厘米,被褐色長毛;花被片9 (12),外輪3片與內兩輪近等大,寬匙形或倒卵形,長4-6.5 (7.5)厘米,寬3-4.5(5.5)厘米,頂端圓,基部具短爪;雄蕊長8-12毫米,紫紅色,兩藥室分離,長8-9毫米,藥隔頂圓或微凹;
花絲短,長1.5-2毫米,紅色;雌蕊群綠色,卵狀圓柱形,長1.5-2厘米;
雌蕊長約1厘米。聚合果下垂,圓柱形,長6-10厘米,直徑2-3厘米,熟時紅色後轉紫褐色,蓇葖具喙;種子倒卵圓形,長約6毫米。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西康天女花生於海拔1900-3300米的山林間。
分布範圍
西康天女花原產於中國四川中部和西部、雲南北部。分布在中國安徽、福建、廣西等省地,在日本、朝鮮半島也有分布。歐美各國早已引種栽培。
生長習性
西康天女花喜涼爽、濕潤的環境,適宜在深厚、肥沃的土壤種植。
繁殖方法
西康天女花的育苗生產方式大多採用種子育苗繁殖,但因種子發芽率低、種源稀少、採種困難、種子不易儲存且通過種子繁殖方式不容易保存樹種的優良性狀等原因,種子育苗繁殖也未達到理想效果。該種的生存環境不斷遭受干擾和破壞,天然更新能力又弱;加上該種繁殖能力弱,對環境要求苛刻,具有明顯的地域局限性和生態脆弱性,容易造成遺傳多樣性降低和基因交流受阻,較容易因突發的自然災害或人為的影響滅絕。因此,為搶救性保護西康天女花,開展無性繁殖技術研究具有十分迫切的現實意義,人工擴繁技術的研究不僅是擴大種群數量的需要,而且方便對該種進行進一步研究和推廣利用,還可為回歸引種、遺傳育種和可持續利用提供基礎材料,特別是對種質資源的評價、篩選和開發利用。
採集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枝條。
插穗製作時,1個節間剪1個插穗,基部帶踵,保留上端1-2片葉,下切口切成斜面的馬蹄形,將其修剪成長20-30厘米的插穗。一捆數量為30個,完成捆綁後,放入濃度為0.1-0.125%多菌靈溶液中浸泡10-15分鐘。
處理扦插基質為50%腐殖土+50%珍珠岩。扦插基質提前7天用0.3%高錳酸鉀溶液噴酒進行消毒,一邊噴一邊進行攪拌然後用塑膠布密封覆蓋,播前3天再揭去薄膜待藥味全部揮發後備用。
扦插容器均採用50孔林木穴盤、天平、溫度計、濕度計、遊標卡尺、生根粉(ABT)、吲哚丁酸(IBA)、蔡乙酸(NAA)。
將生根粉(ABT)、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原液配製成300毫克/升濃度稀釋液扦插前將插穗基端浸泡於各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濃度稀釋液後,浸泡5分鐘後控乾水分,立即扦插,以樹枝引洞,扦插深度為插穗的1/2-2/3,再將插穗附近的土壓實。
插好後要澆透水,掛好溫濕度計,搭設小拱棚用塑膠薄膜覆蓋。扦插初期嚴格控制基質和空氣的濕度,噴水採取“少量多次”原則。經常給扦插基質鬆土,可用小木棍在表面插孔,以鬆土透氣,特別是基質中含有黃沙的,基質容易板結,需隔數日插孔透氣。
當插穗開始生根時,適當減少噴霧次數,延長噴霧間隔時間,以利於插穗生根。扦插後,每隔5-8天需要配製濃度為0.1%-0.125%的50%多菌靈溶液消毒處理,還要把苗盤上的枯枝落葉及壞死的插穗及時清除,30天以後,每隔7天消毒一次。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西康天女花樹皮可當作同科植物厚朴的藥材替代品,具有治療行氣消積、燥濕除滿等功能。樹皮含揮髮油0.30-0.41%,油中含厚朴有效成分B、桉葉醇。
觀賞價值
西康天女花株形美觀,隨風招展,為著名的庭園觀賞樹種。
科研價值
西康天女花為木蘭屬較原始種類,對本屬的系統發育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保護現狀
保護措施:該種的樹皮四川正在作藥用,有類似厚朴的功效,資源破壞嚴重。因該種系小喬木或灌木,出皮率不高,質量也不及厚朴,建議有關衛生和醫藥部門大量栽種厚朴停止收購該種的樹皮。將分布集中之地(如四川瀘定縣雨灑坪、
石棉縣栗子坪等)劃為保護點,連同其它珍稀瀕危植物一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