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的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89年組建的西安礦業學院礦產研究所和1958年組建的西安礦業學院基礎部化學教研室。學院現有4個專業(化學與化工、套用化學、礦物加工、能源化學工程),2個實驗中心(陝西省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與化工專業實驗中心),3個研究所(煤化工研究所、礦產研究所和高分子研究所),1 個陝西省重點學科(礦物加工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 創辦時間:1989年
  • 現任校長:周安寧
  • 主要院系:化學系、化工系、套用化學系和礦物加工系
歷史沿革,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建設成果,學校專業,學院領導,

歷史沿革

1994: 新材料工程系成立
1996:新材料工程系實驗中心(含:化學實驗室、化工實驗室、高分子材料實驗室、礦物加工實驗室)成立;“礦物加工工程”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授權點。
1997: 煤炭部煤科教高函字(97)41號檔案的批覆同意“化工工藝”本科專業
1998: 院系調整,由原新材料工程系和地質系無機非金屬材料教研室合併組建材料工程系,同時“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在材料工程系招生。教育部專業結構調整,“化工工藝”調整為“化學工程與工藝”和“無機非金屬材料”經申請轉為引導性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2000: 礦業工程一級學科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授權點,同時“礦物加工工程”學科成為博士授權點和陝西省重點學科。
2003: 經學校批准在原材料工程系化學教研室、化工教研室和礦物加工工程教研室基礎上成立化學與化工系成立。“套用化學”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授權點。
2005: 礦物加工工程本科專業開始招生。
2006: “化學工藝學”學科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碩士授權點;化學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陝西省級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2007: 舉辦“西安科技大學首屆化學實驗大賽”
2008: 化學與化工學院成立;“工科化學教學團隊”被評為校級教學團隊;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被評為校級特色優勢專業。

師資力量

化學與化工學院現有教職工76名,其中專任教師54名,教授8名,博士生導師4名,副教授16名,高級工程師6名。專任教師中碩士、博士占教師總數的97%以上。有校級教學名師3名,工科化學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

教學建設

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已形成了以能源化工為特色,理工相融,多學科相互支撐的學科體系,並在煤化工、精細化學品合成、高分子化工、化工新材料、潔淨煤技術、礦物精細加工等方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在國內多家大中型化工、礦物加工類企業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生產實習基地。
化學與化工學院實驗中心由一個基礎化學實驗中心和化工、應化、礦加三個專業實驗室組成,其中臨潼校區實驗室主要承擔本科生的實驗教學;雁塔校區實驗室為大四學生、研究生和教師的科研服務。
中心位於風景秀麗的臨潼校區,始建於一九五八年,由最初的一個工科類普通化學實驗室發展到具有無機化學實驗室、分析化學實驗室、物理化學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以及高溫室、天平室、光譜室、研究室等功能分室。
中心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儀器設備450台件,固定資產600餘萬元。化學實驗室1997年通過省教委基礎課教學實驗評估,2006年獲“陝西省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稱號,集體多次獲省、校級先進單位稱號。
中心每年承擔全校非化學類專業的普通化學實驗教學;環工、材料、化工、化學、礦加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驗教學任務;承擔畢業生、研究生、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實驗任務及教師的科研實驗工作。每年開出的實驗項目87項,實驗開出率100%。中心現有在崗專職人員8人,實驗教師13人。

學科建設

目前,學院擁有“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 、“礦物加工工程”和“能源化學工程”4個本科專業,其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優勢專業;“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含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套用化學、工業催化、生物化工等二級學科)碩士點、“礦物加工工程”和“材料學”等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礦物加工工程”博士點學科;有“礦業工程”、“化學工程”兩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
學院近三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97%以上,畢業生主要分布在國家大中型骨幹企業、設計院、研究所、高等學校、部隊和政府機關等,遍布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

建設成果

“十一五”以來,學院承擔了科技部重點攻關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留學基金、國際交流基金,以及陝西省攻關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和企業合作研究開發項目,並參與了國家973項目和國家支撐計畫項目的研究工作。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做出顯著成績,獲國家級獎2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6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年均科研經費800餘萬元,年均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錄論文40餘篇,每年均有技術向企業轉移,取得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同時,與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國家的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所建立了科研合作、人才交流和學術交流關係。
2012年10月14日-19日,西科大化工學院與復旦大學化學系、陝西科技大學化工學院聯合成功承辦了“IUPAC第8屆國際新型材料及其製備會議暨第22屆國際精細化學和功能高分子會議”。共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名代表參加大會。大會執行主席西安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院長周安寧教授主持15日的開幕式,西安科技大學校長蘇三慶在開幕式上致辭,代表學校向會議的順利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會議的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和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會議展示了西科大化工學院師生的風采,宣傳了學校、學院,有力的促進了化工新材料學科的發展。
煤層自燃火災預測及防滅火新技術的研究與套用,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葛嶺梅(排名第四,2002年
固相力化學反應器及其在高分子材料製備和加工中套用,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李侃社(排名第五,2006年
我國不粘-弱粘煤的煤岩組分及性質研究,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葛嶺梅(排名第四、1999年
磨盤形力化學反應器及其在高分子材料製備中的套用,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李侃社(排名第五、2003年
COPO樹脂製備技術工業中間試驗研究,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周安寧(排名第一, 2006年
納米粒子對乳狀液的穩定作用,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賀擁軍(排名第一, 2007年

學校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本科四年)
本專業畢業生是具備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方面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能在化工、材料、輕工、煉油、醫藥、能源、冶金、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等行業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和經營管理及質量監督等工作。
一、專業內容及特色方向
本專業主要學習化學、化學工程學和化工工藝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化學與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套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對現有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模擬最佳化、革新改造、對新工藝過程進行開發設計和對新產品進行研製的基本能力,並在煤化工與潔淨煤技術、高分子化工和工業催化等某一方面有所特長。
①煤化工與潔淨煤技術
掌握煤化學、煤化工和潔淨煤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了解煤炭轉化的國際國內研究開發現狀與發展趨勢,特別是在煤制油和一碳化學等方面有所特長。
②高分子化工
掌握高分子科學、高分子合成和聚合物改性技術等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了解高分子加工的基本工藝和設備,並在高分子化工新產品研發方面具有較強實力。
二、課程設定
①主要專業課程
無機與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結構化學與統計力學基礎;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學、化學工藝學、化工設計、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化工機械基礎、化工儀表與自動控制、計算機在化學與化工中的套用;煤化學、潔淨煤技術概論、煤化工工藝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高分子合成工藝學等課程。
②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社會實踐、軍事訓練、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化工設計或綜合實驗、畢業實習、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等。
套用化學專業
本專業畢業生具有堅實的化學基本理論與基礎知識,必備的化工工程技術知識,良好的科學素養,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及計算機基礎知識,是有強烈套用意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能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化工、輕工、能源、冶金、機械、醫藥衛生、農業、環境、商品檢驗等部門從事精細化學品的開發研製、商品檢驗、分析測試、電化學套用等方面的教學、科研、生產及管理工作。
一、專業內容及特色方向
本專業的特點是化學與化工並重,主要學習化學、精細化學品合成、儀器分析、套用電化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在精細化學品研發、化學與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套用、科學研究及科技管理等方面受到綜合訓練,具有新產品研發、生產過程的模擬最佳化及革新改造、產品的理化性能分析等基本技能,並在精細化學品、套用電化學、化學分析及產品質量檢驗等領域形成辦學特色。
①精細化學品
掌握精細化學品的分子設計、配方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合成原理、工業製備及質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術,了解精細化學品在新材料、能源、信息、生物、環境保護等高新技術領域中套用的前沿知識。
②套用電化學
掌握近代電化學關於電子和離子兩類導體的界面結構、界面效應和電荷傳遞動力學規律的基本原理、電化學測量技術和研究方法;掌握電解、電鍍、化學電源、金屬腐蝕和防護等電化學套用科學技術;了解電化學科學和技術在高科技領域的套用發展前景。
③商品檢驗與質量管理
掌握化學分析及儀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學會運用現代商品學原理、商品檢驗的現代技術與方法和商品質量管理理論解決商品檢驗與質量管理的具體問題。特別是在化工和能源產品、食品、藥品等的品質分析和質量控制等方面有所特長。
各方向在課程設定、課程內容等方面,均結合我校幾十年來形成的地礦學科特色,融入能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礦山開採等領域的化學問題,並在此領域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課程設定
①主要專業課程
無機及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結構化學、生物化學;化學工程基礎、化工製圖、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精細化學品化學、商品質量管理與控制、儀器分析、催化原理、色譜與螢光分析、化學電源、套用電化學、功能材料、天然產物化學、綠色化學等課程。
②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社會實踐、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化工原理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計算機文獻檢索、無機與分析化學實驗、高分子化學實驗、精細化學合成實驗、物理化學實驗、有機合成實驗、儀器分析實驗、套用電化學實驗、物理實驗、電路電子與自控實驗等。
學院研究方向
複合材料製備
煤基礦物功能複合材料製備與套用介紹方向在以煤、蒙脫石等有機或無機礦物為原料,製備高性能功能性複合功能材料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周安寧教授等提出了將煤作為一種特殊烴源進行功能材料化利用的觀點,系統研究了煤的聚集態結構和玻璃態轉變特性,用摻雜試劑、溶脹劑等小分子物質探明了煤中大分子之間的非化學鍵相互作用,揭示了煤大分子交聯網路結構特性。開發成功了煤基聚合物互穿網路(IPN)合金材料製備技術及工藝(ZL94104380.0)以及以改性煤為光催化劑的多功能全降解薄膜製備技術(ZL00113989.4)。成功得到導電煤基聚苯胺複合材料(ZL99115881.4)。開展煤基高性能吸附劑和精細化學品的製備基礎和套用研究。基於利用煤與廢塑膠共焦化的理論基礎製備煤/廢塑膠共炭化材料,製備出性能優良的吸附劑,取得一定實際套用效果。本方向已完成了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十多項,已獲得各類科學技術進步獎三項,已培養博、碩士研究生共50多名。
煤基礦物功能複合材料製備與套用介紹主要研究人員有:周安寧教授,賀擁軍教授,楊伏生副教授,張亞婷碩士。
煤岩組分純化
煤岩組分純化和潔淨轉化理論與新技術研究方向重點研究煤潔淨化轉化理論和技術,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煤微波協助化學脫硫研究,揭示了微波處理提高煤炭脫硫效率的機理。同時結合光催化作用預處理,研究了煤的生物與光催化耦合定向轉化的方法和理論。揭示了煤的各種顯微組分在自然條件下差異極其顯著,提出了煤岩分組分分級潔淨轉化與套用的新途徑,在煤的有控氧化、分子裁剪製備高分子單體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出選擇性超細粉碎、結合離心重力分離不同煤岩組分的分離方法及技術新工藝,成功分離出神府煤不同高純組分,採用光/微波等場物理效應對不同煤岩組分分別轉化利用,取得一定實際套用效果。採用微波輔助多步梯度溶劑抽提法,從煤中提取染料中間體、高分子單體及藥物中間體的研究,在煤的微波輔助梯級萃取製備精細化學品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承擔了國家“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重大項目。對陝西,內蒙、新疆等地煤的洗選、深度脫硫和脫氮進行了系統研究。已培養碩士研究生共20多名。
煤岩組分純化和潔淨轉化理論與新技術主要研究人員有:杜美利教授,楊志遠副教授,王曉華副教授,趙世永博士
煤化工模擬
高分子材料及煤化工模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煤基聚合物材料、煤基導電和導熱高分子材料、煤化工模擬仿真的課題。開展了合成煤基高分子材料的深入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高分子學報、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等重要刊物上,並取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獲國家二等獎1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首次套用材料設計理念和計算機模擬手段研究了各種煤的結構,初步解決了長期以來關於煤結構認識的爭議;同時,建立了一套適合循環經濟原則的煤化工工程仿真實驗室。深入研究了各種煤炭以及大豆蛋白等天然有機大分子的結構和性質,利用原位聚合、共混合金化、相容化等方法開發出具有獨特性能的煤基聚合物材料,對西部低變質高硫煤的材料化利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已完成了“煤大分子計算機組裝與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等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已培養碩士研究生共20多名。
高分子材料及煤化工模擬主要研究人員有李侃社教授,劉向榮教授,李建偉副教授,郭曉濱副教授。
煤系共伴生礦產
煤系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方向主要研究煤系粘土礦物在分子篩製備、超細活性填料等製備方面的套用。採用先將合成原料(高嶺岩)與一定比例的鹼(NaOH)均勻混合併在一定溫度下煅燒後再進行水熱合成的煅燒-水熱合成法,利用高嶺土經加鹼煅燒後能形成均勻且易溶解的矽鋁酸鈉固溶體的特性,成功製備出納米4A沸石。利用煤系高嶺土富鋁的特性,以其為原料製得了聚合氯化鋁及聚合硫酸鋁系淨水劑,同時,利用SiO2殘渣成功製得了介孔分子篩。進而以介孔分子篩為載體成功製備出TiO2/MCM-41介孔分子篩光催化材料和聚苯胺/MCM-41介孔分子篩導電複合材料。此外,在用SiO2殘渣通過鹼溶後製備MFS-16和MSU介孔分子篩,已獲得突破性進展。以煤系蒙脫土為原料,通過鈉化-酸化工藝成功製備出具有高脫色性能的食用油淨化用活性白土。以內蒙固陽鎂基蒙脫土製備出高懸浮性鈉化膨潤土,靜置2年無沉澱;在此基礎上製備的化妝品用有機膨潤土細膩光滑,其粒徑達納米(膠體)量級。目前,本方向已完成了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多項,已培養碩士研究生共10多名。
煤系共伴生礦產綜合利用主要研究人員有王水利教授,梁耀東副教授,汪曉芹副教授,樊曉萍碩士。

學院領導

分黨委書記:杜文淵
院長:周安寧
分黨委副書記:楊寶華
副院長:李侃社
副院長:蔡會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