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侯遺址

西夏侯遺址

西夏侯遺址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息陬鄉西夏侯村西約500米,沂河南岸約500米。西、北兩面呈漫坡狀,地勢稍低。東北為管勾山及蓼河。遺址發現於1957年。1962年、1963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兩次對西夏侯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總面積為414平方米。遺存有灰坑、陶窯、墓葬及建築遺存。出土了大量大汶口文化器物,龍山文化和商代遺存較少。遺物主要以陶器為主。

該遺址是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龍山文化以及商代的文化遺存,也是首次從地層關係上明確了大汶口文化早於龍山文化,為確定大汶口文化源於北辛文化,發展成龍山文化的歷史過程,提供了依據。

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夏侯遺址
  • 地理位置:山東省曲阜市息陬鄉西夏侯村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級別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229-1-229
  • 時代:新石器時代、商
  •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文物遺存
遺址面積東西約300米,南北約400米。耕土下即為文化層,厚約1.5米。共清理灰坑17個,陶窯1座,墓葬32座,遺址還暴露有6~7米的燒土層及平整的大塊紅燒土塊,推測為建築遺存。陶窯僅存窯壁基部、火膛和火門。墓葬為長方形豎穴,底部留有二層台。
遺址出土大汶口文化器物鼎、鬹、盉、壺、罐、缶、豆、缽、杯等陶器800餘件;鏟、斧、錛、環、墜、紡輪等石器10餘件。此外,還出土了龍山文化器物罐、盆、盤、杯等陶器和斧、紡輪、針等石器骨器。
清理的墓葬中,同類隨葬器物大、中、小型相互配置,以鼎、小鼎、小豆最為明顯。
西夏侯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