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民歌

西坪民歌

西坪民歌南陽市西峽縣西坪鎮的傳統民歌。西坪鎮位於豫西伏牛山腹地,處於河南陝西湖北結合處,獨特的地理與生活環境造就了豐富的地方民歌,幾百年來綿延不衰,是河南省省現存傳統民間音樂中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西坪民歌內容豐富、個性獨特,具有獨唱、二人唱、多人唱、齊唱等多種演唱形式,樂器伴奏有無均可,在中原地區不多見。更為可貴的是當地還一直保持著世代相傳、眾人參與的傳承體系,加強保護和研究,對弘揚傳統民間藝術有著極高的文化價值。

2008年6月7日,河南省西峽縣申報的“西坪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序號:579 Ⅱ-8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坪民歌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單位:河南省西峽縣
  • 遺產類型:傳統音樂
  • 遺產序號:579 Ⅱ-80
歷史淵源,藝術特色,藝術類型,藝術形式,表達方式,代表作品,傳承保護,傳承現狀,保護現狀,

歷史淵源

西坪民歌起源於漢朝,近二千年來綿延不斷,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是西坪《彩雲舞》、《採茶撲蝶》、《花轎》、《高蹺》、《滾擋子》、《鶴蚌舞》、《竹馬》等50多種民間藝術的主要內涵。民歌歌手利用這些傳統的民族民間藝術形式走村串戶,唱生活、唱愛情、唱歷史。傳承歷史與文化、科學與生活、勞動與經驗,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樹蔭下、火爐邊、廟會上等人民聚集的場合,西坪民歌愛好者都會大放歌喉,民歌已成為我鎮重大節日、傳統節日和日常生活最主要的文化活動形式。在文化藝術形式豐富多彩的今天,西坪民歌在我鎮乃至豫、鄂、陝三邊區域百公里範圍內仍有較強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據考證,時西坪地區傳統民間已有歌謠傳唱,到了唐代開始盛行。該處深山區從很早以前就有“唐將”班子在一起幹活的習俗(就是換工班子)。傳說李淵建唐後,怕有功的兵將居功自傲、造反,就把他們集體留在河南西部和陝西東部的深山裡開荒種地生活單調枯燥,他們就在勞動時唱歌、打啞謎、喊勞動號子等,以消除疲勞,解除苦悶。到明末清初,宛西大旱造成人煙稀少,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先後6次移民與安徽、湖北等江南地區的移民相匯於西坪,各種文化雜交、碰撞,背井離鄉的人們通過民歌表達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促進了西坪民歌的大繁榮、大發展。於是民歌這種傳統藝術就在西坪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發展、流傳下來。

藝術特色

藝術類型

西坪民歌的類型有山歌、勞動歌、愛情歌、生活歌、兒歌等,其中勞動歌、愛情歌、生活歌地方特色濃郁。西坪民歌唱腔以真嗓為主。男聲激昂、高亢質樸。女聲柔美、酣暢、奔放。既能抒情,又能狀物,還能敘事,靈活自如、便於流傳。

藝術形式

西坪民歌的勞動歌中有勞動號子、夯歌,具有協調動作、指揮勞動、鼓舞情緒的作用;有田歌、漁歌,描繪勞動情景,訴說勞動感受;有工匠歌、採茶歌,反映社會生活、抒情見長。如《正月採茶正月嗦》:“正月採茶正月嗦,新來媳婦拜公婆,紅綢子大襖綠絹袖,八幅羅裙順地拖;二月採茶二月嗦,二月小燕來得多,燕子停在過樑上,今年做得來年窩;三月採茶三月嗦,三月牡丹開得多……”有的勞動歌形象表達了勞動的辛苦還不乏幽默感,如《一天一挑柴》:“一天一挑柴,不黑不回來。要得回來早,除非鐮掉了。回來打二更,吃飯要點燈。出去尿泡尿,回來雞子叫。燒水洗洗臉,亮星還在閃。”

表達方式

西坪民歌里的情歌,表達方式樸素、生動、幽默、風趣,頗具畫面感和形象感,無論是抒發愛情的熾熱、相思的纏綿,還是別離的淒婉和對愛情的渴望,都表達直率,情真意切。另外西坪境內河流密布,淇河、峽河、黑漆河三條大的河流交匯,大姑娘小媳婦愛在河邊洗頭、洗衣,男青年在河邊田裡勞動,水邊的情歌就誕生了。如“黑漆河流水歡,姑娘洗衣在河邊。東張西望乾什麼,一件小褂洗半天?等俺情哥來相逢,這個地方最適應;山高風大河水響,說句情話兩人聽。”也許一首情歌就能牽出一段美好的姻緣。

代表作品

西坪民歌的生活歌中,對歌形式較多。其中僅對花系列就有《大對花》、《小對花》、《對花》等。

傳承保護

傳承現狀

在西坪鎮,村村寨寨都有人會唱民歌。在西坪民歌普查中,像袁香華、魏秀菊、包信剛、姚書成、李香蘭等老歌手,每人都能演唱民歌幾十首甚至上百首。特別是在農村每年正月十五燈會上,老歌手能根據情景,以物起興,見什麼唱什麼,天文地理、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周圍景物等都在演唱範圍之內,正如西坪民歌中所唱:“改了調改了調,改了梆子唱二黃。從前唱的梆子戲,現在又唱花鼓腔。大戲唱的有朝有代,唱這花鼓都是算編來的。”但西坪民歌也不是容易唱好的,有歌為證:“櫻桃好吃樹難栽,花鼓子好聽口難開,要吃櫻桃早栽樹,要唱花鼓子你下場來。”可是隨著歲月的變遷,時代的進步,使原有的農耕生產方式發生了改變,加上現代文化的衝擊,以及老民間歌手紛紛謝世,會唱西坪民歌的人很少了。

保護現狀

2000年來,為讓西坪民歌重放異彩,西峽縣通過整理出書、錄音、制光碟等手段,對它進行了搶救性的保護,並進行西坪民歌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程。2007年2月,西坪民歌進入首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又進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西峽縣設立了西坪民歌保護基金,對現存老民間歌手進行保護,組建西坪民歌演唱隊,舉辦西坪民歌大賽、西坪民歌大家唱等活動,培養西坪民歌傳唱隊伍,組織人員在農村燈會、廟會上演唱西坪民歌,在中小學生中教唱西坪民歌,在全縣各旅遊景點演唱西坪民歌,讓更多的人了解西坪民歌,演唱西坪民歌,使西坪民歌飛出深山,走向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