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手帕胡同是
西花市大街南臨的一條古老胡同,這條胡同早在
明朝時就叫此名,至今未變。1965年將瓜子胡同、小堂子胡同、樓灣胡同併入。樓灣胡同形成於清末,
胡同內原有一弧形樓房,路以樓勢,故名。這條胡同機構頗多,
清代的倉場
總督署也設在這條胡同的路北。民國時期的外三區警察署也設在這條胡同路北,崇文門外手帕胡同7號,1949年崇文公安分局接收成立於此到六,七十年代搬到幸福大街,移交給消防中隊.而且文化教育在外城是發展較早的胡同,民國初年在手帕胡同路南成立了手帕胡同國小。民國二年(1913年),“讀音統一會”置會場於手帕胡同。外城有名的慶富堂大飯莊也在這條胡同路北。
手帕胡同 重要人物
已故京劇藝術家
侯喜瑞曾居住於此胡同的14號,宅第坐北朝南,共有三層院落,前院較大,能搭台唱戲,馬連良等曾在此演出過。北房三間為侯老夫人及次女居室;南房三間為英山住房;東房三間為四女及廚房、洗澡間;西房三間為“
經房”。前院北房有穿堂門,東側有夾道,均可通中院,裝飾極為講究。中院僅有北房三間,房前廊柱均有鐵皮包裹,侯老住此院,因清靜便於說戲與會客,後院不大僅有南房七間,為存放行頭、道具等物之用。文革後居住56號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