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劇第一幕發生在勃艮第劇院,當時正在上演一齣劇目。正當一位演員在念大段獨白時,在場的西哈諾打斷了演出並要把這位演員趕下台去。瓦爾維侯爵當眾就嘲笑他的大鼻子,西哈諾立刻以大段獨自讚美他的大鼻子來予以回應,侯爵被說得啞口無言,成了眾人的笑柄。第二天,表妹羅克薩娜約好要和西哈諾見面。
第二幕,西哈諾在他的朋友拉格諾家裡與表妹會面,兩人一同回憶了童年共度的快樂時光。可隨後,羅克薩娜告訴表哥自己愛上了一個相貌英俊的年輕人,儘管自己還不知道那個小伙子的名字,她還是希望西哈諾能保護他。西哈諾聽到後十分沮喪,但還是答應了表妹的請求。羅克薩娜愛上的男子名叫克里斯蒂安,雖外表俊秀,可缺少才氣,他告訴西哈諾自己不善表達情感,於是西哈諾開始替克里斯蒂安給羅克薩娜寫情書,助他贏得羅克薩娜的芳心。
第三幕中,在羅克薩娜家的陽台下,克里斯蒂安要向羅克薩娜表白,西哈諾藏在陰暗處一字一句告訴克里斯蒂安表白的話語。羅克薩娜聽後被深深打動了。吉什伯爵一心要把羅克薩娜許配繪瓦爾維侯爵。克里斯蒂安最終擊敗了瓦爾維侯爵的愛情攻勢,可吉什伯爵於心不甘,為了報復,他將西哈諾和克里斯蒂安派往阿拉斯作戰。
第四幕,在戰場上,西哈諾和克里斯蒂安所在的軍隊被西班牙人包圍,食物供給被切斷了,軍隊士氣低落。西哈諾在這種情況下還時常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敵人設定的封鎖線,以克里斯蒂安的名義把自己寫下的情書寄給羅克薩娜。羅克薩娜被信的內容所打動,在拉格諾的幫助下,她乘坐一輛滿載著食物的四輪馬車趕到了阿拉斯,只為向克里斯蒂安表明自己的愛情。此時,克里斯蒂安才知道西哈諾在戰場替自己給羅克薩娜寫了情書,原來西哈諾也深愛著羅克薩娜;同時克里斯蒂安也意識到羅克薩娜事實上是愛上了寫情書的西哈諾,而並非是缺少才氣的自己。克里斯蒂安要求西啥諾把事實真相原原本本地告訴羅克薩娜,克里斯蒂安本人則奔赴前線參戰,最終年輕的克里斯蒂安不幸被戰爭奪去了生命。他死在了羅克薩娜的懷中。並將西哈諾寫的最後一封情書交給了她。西哈諾決定守住這個秘密。
第五幕,毫不知情羅克薩娜仍深愛著克里斯蒂安,為了保持對他的忠貞,羅克薩娜進了修道院。在15年的時間裡,西哈諾經常去探望她,但從未吐露這個秘密,也沒有向表妹表露愛情。由於西哈諾攻擊那些虛有其表的貴族僧侶等人,他在一次暗殺行動中遇害。臨終前,他請求羅克薩娜讓自己念克里斯蒂安留給她的最後一封情書,他念信時充滿感情,抑揚頓挫。羅克薩娜覺得似乎和她曾在陽台上聽過的一模一樣。此時天色已晚,西哈諾仍然在誦讀著他瞭然於心的情書。羅克薩娜此時終於明白,她原以為自己愛的是克里斯蒂安,其實她愛的是西哈諾,她感受到的愛情並非是源自外在美而是一種更為崇高的心靈美。最後,西哈諾在幸福中離開了人世。
創作背景
《西哈諾》是作者根據歷史上真實的西哈諾(1619- 1655)而創作出來的。真實的西哈諾是法國路易十三時代的知名人物,作家、哲學家。青年時他嗜酒好鬥,作為軍人他曉勇善戰,後來放棄軍旅生涯專心學習,研究哲學,著書立說。關於這個人物流傳著許多傳奇故事,比如他的大鼻子,他“以一勝百”的戰鬥故事,令戲劇演員孟夫勒利“一月之內不許登台”……羅斯丹從這位先哲那裡得到創作靈感,當然,他所創作出來的《西哈諾》己經與歷史上這位真實的西哈諾大相逕庭了。
此外,劇中還涉及到其他一些真實的歷史人物如:宰相黎士留、莫里哀、詩人利尼埃爾等。作者抓住歷史上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包括人物、事件、趣聞軼事等為他的作品增光添彩。
人物介紹
西哈諾
在他為了成全別人而放棄自己的追求的同時,雖然在內心裡他經歷了痛苦,但他很快的就去幫助自己的情敵克利斯蒂安了,而且他做得那么盡心盡力。他在阻止德吉什破壞婚禮時所做出的努力表明了他的一片誠心。這種情感,他在“冒名頂替”克利斯蒂安時,己經明明白白地傳遞給了羅克薩娜:“……這種被我視為珍寶的強烈感情……但不自私它甚至可以做出犧牲。為了你的幸福我願獻出我的,哪怕你並不知道直至永世永生,只要我的犧牲能給你帶來幸福,只要能聽到這幸福帶給你的笑聲!……”這個表白是發自他的內心的,甚至當他知道羅克薩娜愛上了自己的靈魂時,他也沒有“利用”克利斯蒂安的死去爭取自己的幸福,相反,他安慰即將逝去的人,謊稱:“一切都對她說了她愛的依然是你,她己知道實情對你的愛始終如一。”使克利斯蒂安平靜地合上眼睛安然上路。從此以後,他把真相深藏在心底,在漫長的14年裡未對羅克薩娜透露一個字。
他要讓克利斯蒂安美好的形象永遠保留在羅克薩娜的心中,他不願使這個形象黯然失色。這種無保留的犧牲精神清楚地映出他忠厚、善良的美好品德。
羅克薩娜
女主人公羅克薩娜秀外慧中,她既是才女又是美女,從外形上看,與男主人公有著天壤之別,然而從心靈上看卻與他異常相似。除去她同樣才華超眾智慧過人以外,她也同樣純潔善良。她對德吉什的反抗,她冒險赴火線給親人送去食物,都說明了她也同樣機智勇敢,不畏強權,崇尚自由,追求美好的事物。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西哈諾》所講述的愛情故事或者說愛情悲劇的後面覆蓋著豐富的內涵。從本質上看,這是一首頌揚美好人性的讚歌,頌揚真善美的讚歌。面貌醜陋的西哈諾體現了真善美的本質。在一個“醜”的外表下所映出的“美”顯得更加值得追求。這就使人對“美”更加崇尚,更加嚮往。
在19世紀末的法國沉悶悲觀缺乏理想的社會背景下,羅斯丹提出了:生活不能沒有理想沒有目標,也許這個理想你永遠也無法實現,但是在努力去實現它的過程中,我們就使生活變得美好與高貴。
《西哈諾》反映了羅斯但對醜惡現實的不滿,從而懷念往昔的英雄主義。
藝術特色
風格
劇中引人入勝之筆,舉不勝舉,《西哈諾》全劇結構精巧,色彩沉鬱,感情激越,思想性藝術性達到完美的統一,猶如一幅艷麗的畫卷。
作者最為獨具匠心的藝術處理手法出現在第三幕。在那幾場戲裡,女主角站在陽台之上,男主角立於陽台之下,兩人互訴衷腸。這不禁使人聯想至《羅密歐與朱麗葉》,那裡也有一場男女主人公分立於陽台上下談情說愛的戲,然而不同的是,這裡的男主人公是女主人公意中人的替身。那是一個微風拂面的夜晚。開始時,“毫無口才可言”的克利斯蒂安站在陽台下面,由躲在暗處的西哈諾提詞,與陽台上的羅克薩娜對話。這種滑稽場面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戲劇效果。由於要重複西哈諾的話,克利斯蒂安講話時不免斷斷續續結結巴巴,這自然引起羅克薩娜的懷疑,於是她發問道:“……但您講話的節奏為何這樣緩慢?莫非想像力患病,痛風症侵蝕著您的頭腦!”
西哈諾趕快把克利斯蒂安拉至陽台下的昏暗角落裡,自己則溜到他的位置上,並對他說:“別出聲,看來這樣行不通了。”這就使戲劇效果進一步強化了。
羅克薩娜接下去問道:“您的詞句猶猶豫豫究竟受何干擾!”西哈諾模仿著克利斯蒂安的嗓音,低聲回答:“皆因為天昏暗,我的話要把小姐的耳朵慢慢尋找。”就這樣,西哈諾利用這“天賜良機”把自己心中對這位少女的深情濃愛淋漓酣暢地一傾而出:“您的每一瞥都令我產生新的美德,您的每一瞥都使我變得更加勇敢。”“關於您我能回憶起一切一切我都喜愛,我回憶起去年的一個清晨是五月里的一天,走出門小姐您更換了雲鬢式樣,頭上的金絲如光芒一樣耀眼,我的目光久久地被它吸引,像呆呆地望著太陽一般,視過太陽周圍的一切都變了樣,一草一木都被鮮艷的紅色渲染,您的金髮使我雙目眩暈,再看身邊到處都閃爍看金色的斑點……”雖然他在為克利斯蒂安所寫的每一封情書里無一不抒發著自己對羅克薩娜的愛,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居然會有今晚這樣一個當面向她傾訴的機會,他為此而感到多么欣慰,可想而知:“我從未妄想會有此時此刻,我從未奢求出現此情此景,有了今晚我死而無憾,哪怕立刻就結束我的生命……”這樣的表白畢竟是要結束的,於是,當他把自己對羅克薩娜的愛與英國的白金漢公爵對法國王后的愛相比,說出“我愛您如同他愛皇后,像他一樣我愛得忠實,愛得悲愴……”以後,羅克薩娜的一句:“像他一樣你也英俊漂亮,驟然使貌醜的他清醒地回到現實中來:“真的,我己忘記,我,英俊漂亮!”當他講出了這句話,己經聽得和他一樣忘其所以的觀眾,也和他一樣頓感淒涼,切切實實地體驗出“我愛得悲滄”的全部含意。這幾場戲情節引人,台詞優美,歡快中帶有傷感,典雅中顯出幽默,使觀眾看得如痴如醉,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得到極大的審美享受。
人物形象
《西哈諾》人物性格的塑造繼承了雨果“二元論”的觀點,即認為英雄也有缺點。例如西哈諾剛愎好鬥,在愛情上的自我犧牲也顯得輕率。雖然放蕩不羈,而不掩其英雄本色。平庸的人也有優點,例如克里斯蒂安雖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仍不失善良、真誠,最後為祖國獻出了生命。連糕餅店老闆的性格也具雙重性,既賺錢又愛詩;在老婆面前怯懦無能,護送羅克薩娜到前線又勇敢無畏。這些都使《西哈諾》在藝術上獲得了較高的成就。
作品影響
當戲劇《西哈諾》問世,在巴黎最大的聖馬丁劇場首演,轟動一時,風靡世界。當時法國總統費里克斯·佛兒帶領全家前往觀看,盛讚此劇是愛國主義的,有人歡呼維克多·雨果又回來了,更有甚者則認為此劇開創了戲劇的黃金時代。很快《西哈諾》被譯成多種文字,世界各大劇院相繼上演,觀眾如醉如痴,獲得了極高讚譽,被稱為震動世界的傑作,羅斯丹也以此被接受為法蘭西文學院士。
西方評論家們認為《西哈諾》所以獲得如此巨大成功,主要是在作品中反映了法蘭西民族精神—聰明、活撥、幽默和勇敢的騎士風格,受到人民的愛戴。另一方面是作者集法國文化優美傳統之大成,把很多人如雨果、莫里哀等的高度技巧、文采,集中揉和於他的作品中,從而創作出高雅華美、色彩繽紛又富有激情的戲劇。它先後在義大利、法國、美國三次被拍成電影,20世紀60年代拍成了電視劇。每演出一次,都是一次轟動。
作者簡介
埃德蒙·羅斯丹,法國劇作家。生於官吏家庭。最初寫詩,曾出版詩集《嬉戲》。所寫劇本以韻文為主,大多描寫騎士與美人之間的愛情糾葛,充滿幻想和離奇的情節,悲劇因素和喜劇氣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帶有浪漫主義色彩。代表作為《西哈諾·德·貝熱拉克》、《雛鷹》。另有《虛構》、《遠方公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