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印度群島基督教

西印度群島基督教各派的統稱。15世紀晚期,西班牙殖民者至西印度群島,羅馬天主教傳教士最早至此傳教。但大多數土著居民被滅絕,從西非販賣至此的黑奴成為主要居民。17世紀,其他國家在此建立殖民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印度群島基督教
  • 外文名:Christianity in the West Indies
在法屬島嶼上,1685年頒布《黑人法典》( Code Noir )要求所有奴隸需接受教育,並受洗成為羅馬天主教徒,但羅馬天主教的野蠻做法導致黑人對抗。在英國統治的島嶼上,英國國教會建立,但直至19世紀,該教會向黑奴的傳教工作成果甚微。摩拉維亞教會、循道宗教會、浸禮宗教會以及(1824年後)長老會積極傳教。在荷蘭占領的領土上,1755年皇室頒布法令規定要向每位奴隸傳教,其子女應當與其他人一樣洗禮;信義宗隨後建立傳教點。1808年,倫敦浸禮會主張為黑人子女建立主日學校;1824年,牙買加和巴貝多島建立主教區。1868—1870年,除了巴貝多島,英國國教會均被廢除;1883年,西印度群島教會組建成為獨立的聖公會教省。在原屬於西班牙和法國的地區,羅馬天主教占據主導地位。1802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劃歸英國後,羅馬天主教會的地位沒有受到動搖。1820年,西班牙港建立主教區,後成為大主教區,1971年由本地人任職。其他教會也逐漸發展本地傳道人。自20世紀中葉,五旬節派盛行,其中兩個最大的組織為上帝教會(Church of God)和新約上帝教會( New Testament Church of God )。大多數黑人接受某種形式的基督教,但東方移民大多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