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絲道,古“蜀身毒道”,又稱中國“南方絲綢之路”。由靈關道、五尺道、永昌道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絲道
- 別名:南方絲綢之路
從四川至雲南大理、保山、騰衝,經德宏地區的梁河、盈江,出緬北的孟拱至印度東北的英帕爾,過孟加拉,溯恆河出印度西北,經巴基斯坦,至與伊朗接壤的坦義始羅,再向西行,即與中國的北方絲綢之路相銜接,通向西亞和歐洲。國內發現這條“蜀身毒道”的是公元前2世紀出使大夏(今阿富汗)的張騫,在那裡看到四川出產的“邛竹杖”和“蜀布”,皆是由四川運到身毒(印度),再轉運到大夏的。張騫回國後建議漢武帝遣使勘察和開發這條路線,但使者至雲南金沙江邊時,為“昆明”族部落所阻。近年學者考證,這條古道,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紀即已存在。據印度《政事論》等史籍記載,其時四川的絲綢已在印度大量銷售,並轉銷到其他地區。又據考古發現,在滇池地區,戰國至西漢墓葬中出土的許多西亞文物,應是由此古道運來的。1938年,在騰衝城西寶峰山下核桃園發現的大量五銖錢,很可能是赴緬、印貿易的蜀商遺留之物。可見張騫出使之前這條古道即已存在。唐代以後,更加興旺發達,貿易更加頻繁,佛教文化經此傳入。它的形成密切了中國與亞、非、歐各國的友好關係,對發展西南邊疆各民族的經濟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