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材料學部材料與化學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學部材料與化學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學部材料與化學學院成立於2001年,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矽酸鹽工程系,1991年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01年與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套用技術系合併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以傳統的建築材料為特色,開展無機非金屬材料、電子材料、高分子及複合材料、金屬材料、材料物理、套用化學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科技大學材料學部材料與化學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前身:1983年成立的矽酸鹽工程系
  • 成立時間:2001年
  • 本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
  • 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之一:先進建築材料
  • 省特色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和套用化學
學院介紹,歷史沿革,辦學成就,特聘院士,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合作交流,特色專業,

學院介紹

西南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源於1983年成立的四川建材學院矽酸鹽工程系,學院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三大學科領域開展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現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化學工程與技術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材料工程、化學工程兩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有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套用化學、功能材料和能源化學工程5個重點批次招生的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5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9人;正高職稱43人,副高職稱4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0人。有國家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5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3人,四川省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支,省級教學團隊1支,四川省教學名師1人、四川省優秀教師1人,綿陽市優秀教師5人。
學院秉承 “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 的人才培養宗旨,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被列為國家特色建設專業,並進入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被列為為四川省特色專業。學院有四川省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西南科技大學化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化學綜合設計實驗》課程列入國家精品課程重點建設、《材料工程基礎》等7門課程遴選為省級精品課程。學院實施了多項創新人才培養工程,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數學建模大賽、混凝土設計大賽等大型科技競賽中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如學生劉鋒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黃通昀被授予“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學院重視學科建設與發展,依託四川省非金屬複合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國家絕緣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四川東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建設)、生物質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核廢物與環境安全國防重點實驗室(共建)、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共建)等科學研究平台,學院形成了建築材料與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材料、生物質材料、特種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功能材料、碳納米及納米複合材料、金屬材料防護、電化學與表面處理、有機合成、精細化工等特色研究方向。材料學、材料物理與化學是四川省重點學科。近三年,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1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級軍工等國家級項目38項,立項項目經費累計近6500餘萬元、到校經費4100餘萬元。發表學術論文660餘篇,其中SCI、EI收錄370餘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2項,授權86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9項,各級成果鑑定5項。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和聯合辦學,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國內外的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業,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方面建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關係,聘任外聘教師90人,其中29人擔任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實施了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進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歷史沿革

1982年成立由教務處領導下的建材專業籌備組,1983年成立矽酸鹽工程系,1991年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系,2001年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1983年招收第一屆水泥專業本科生,1985年招收第一屆玻璃專業本科生,1989年招收第一屆陶瓷專業本科生,1997年為實現"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將水泥、玻璃、陶瓷三個專業合併為矽酸鹽工程專業,1999年設立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矽酸鹽工程作為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的一個方向,並增設電子信息材料、裝飾材料與工程兩個新的專業方向,2001年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升為一級學科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下設無機非金屬材料(即以前的矽酸鹽工程)、電子信息材料、裝飾材料與工程三個專業方向,2002年該專業增設高分子及複合材料專業方向。2003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重點專業以重點線招生。 2000年招收第一屆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本科生和生物工程專業本科生。
1993年招收第一屆工業分析專科生,2001年原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套用技術系的商品檢驗、環境檢測、工業分析三個專科專業合併到材料學院,2001年以套用化學專科專業招生。2003年招收第一屆套用化學本科生。 1989年招收第一屆礦物(岩石)材料專科生,1994年招收第一屆礦物(岩石)材料本科生,1998年該專業歸類調整為材料物理專業。2002年原屬於城建學院的材料物理本科專業劃歸材料學院。
1999年招收第一屆材料學碩士生。2000年招收第一屆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專業,2002年原屬於城建學院的材料物理與化學碩士專業劃歸材料學院。2003年招收第一屆套用化學碩士生。2004年招收第一屆分析化學碩士生。2005年申報成功材料加工工程、無機化學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及材料工程領域工程碩士點。
2003年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建材料學博士專業

辦學成就

近三年,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97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軍工項目等40餘項,累計立項科研經費1億餘元。共發表學術論文469篇,其中SCI、EI收錄170餘篇,授權專利50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16項,各級成果鑑定22項。
學院重視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精心設計培養方案和教學各個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優良的師資和專業學習環節。學院實施的以“卓越工程師培養班”、“創新人才班”為試點的人才培養工程,運用學院雄厚的師資和科研資源,開展靈活多樣的創新教育、社會實踐、文體等特色活動,注重激發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視野,充分挖掘同學的潛能,造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紮實的專業知識、強烈的創新意識、寬廣的視野的國家棟樑和社會創新人才。近年來,我院學生在“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競賽、創業計畫大賽、數學建模大賽等大型科技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省級獎若干,在2011年全國大學生混凝土設計大賽中摘得桂冠,學生創業團隊在省級創業經營大賽中榮獲季軍,學生劉鋒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學生黃通昀獲“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指導團隊榮獲學校“青年文明號”稱號。學院榮獲2011年度“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校內選拔賽“優勝杯”榮譽稱號及社會實踐先進組織單位。

特聘院士

學院目前有特聘院士6人
經福謙院士
塗銘旌院士
武勝院士
傅依備院士
董海山院士
左鐵鏞院士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之一:先進建築材料
研究方向之二:生態協調功能材料
研究方向之三:極限條件下材料的合成與物性
研究方向之四:低維功能材料與器件

研究成果

近三年,學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97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軍工項目等40餘項,累計立項科研經費1億餘元。共發表學術論文469篇,其中SCI、EI收錄170餘篇,授權專利50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16項,各級成果鑑定22項。

合作交流

在開展教學與科研的同時,材料學科還十分注重學術交流,已和國內外的大學、科研單位、大中型企業,如加拿大勞倫丁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套用磁學研究所、德國耐馳公司、東方絕緣材料有限公司、江油藝精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江油雙馬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在科研、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方面建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關係。專業方向

特色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該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是在原有無機非金屬材料和矽酸鹽工程專業基礎上整合和拓展而形成的。下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電子信息材料、高分子及複合材料和金屬材料四個方向。從1999年以來,我校對本專業教學計畫(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了不斷地探索和改革。2002年結合我校在2002級實行完善學分制的改革,對2003級的培養方案又做了較為科學和系統的修訂,新制訂的2009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凝練和最佳化了課程體系,初步形成了“厚實基礎、突出特色、加強能力和素質訓練”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工科的套用型人才為目標。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方向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方向是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的重要的分支學科,我校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方向教學設施完備,師資力量雄厚,歷史悠久。
該專業方向主要培養學生具備水泥與混凝土、陶瓷、玻璃等各類無機非金屬材料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技術,具有從事無機非金屬材料生產操作、工程設計、分析測試、質量評價、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主要課程:除較強的數理化基礎知識外,還開設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工程基礎、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學、熱工過程與設備、機械設備,粉體工程、材料分析測試方法、納米材料與技術、功能材料等課程及相關實驗。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綜合實驗、畢業論文與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
本專業畢業生面向建材、化工、建築、新材料及相關部門的設計研究院所、大專院校或工廠企業,從事無機非金屬材料領域工程設計、科學研究、教學與生產過程管理、技術革新、質量檢測、行銷等方面的工作。
電子信息材料方向
本專業屬於材料科學與信息科學的交叉領域,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外語、計算機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基礎上,主要學習材料科學基礎、固體物理、電介質物理、半導體物理、電子材料工藝學、現代材料分析測試技術、電子材料測量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掌握運用現代理論和先進科技手段,具有解決電子材料及器件生產中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並能夠進行新型電子材料與器件的開發與研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