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研究

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研究

《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研究》是王新哲、陳田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4月。

該書主要探討西南沿邊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的障礙,以及採取怎樣的發展途徑來破除障礙,構建怎樣的新型城鎮化模式來推動城鎮化進程。同時對西南沿邊民族地區城鎮化現狀加以分析,探討城鎮化的利益相關者,對其新型城鎮化模式進行制度創新,並對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進行適應性調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研究
  • 作者:王新哲、陳田
  • 首版時間:2019年4月
  • 字數:238000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剖析了西南沿邊民族地區城鎮化建設的水平、產業結構情況及障礙,分析了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詮釋了西南沿邊民族地區的新型城鎮化模式的戰略目標,探索並構建符合西南沿邊民族地區的新型城鎮化模式,提出新型城鎮化模式的實現路徑,並對新型城鎮化模式的制度進行反思與創新,形成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相關對策。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五章 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建設中的利益相關者博弈
第二章 新型城鎮化理論內涵
第六章 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戰略實現
第三章 中國西部及沿邊民族地區城鎮化典型模式及借鑑
第七章 構建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的制度創新
第四章 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建設水平評估
第八章 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建設:政策準備與研究展望

創作背景

城鎮化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城鎮化的發展也必將促進經濟水平提升和社會進步。中國城鎮化步入快速發展時期,然而城鎮化過程中諸多問題也暴露出來,傳統的城鎮化模式己開始阻礙城鎮化的健康發展,新型城鎮化的概念隨社會變遷與現實挑戰應運而生。沿邊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滯後且空間差異大,經濟較為落後且發展環境複雜、多變,是典型的經濟邊緣區、社會邊緣區、地理邊緣區。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是促進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且新型城鎮化模式的構建,正是實現沿邊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良好載體。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提出及深化,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迎來重要機遇期,同時,中國己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民族地區的發展關係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新型城鎮化模式的構建顯得尤為迫切。基於此,《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核心觀點如下:(1)鑒於特定的歷史、地理等因素,也由於西南沿邊民族地區人口較為分散,城鎮規模偏小、密度偏低,大中型城市偏少而難以輻射廣大民族地區。因此,新型特色小城鎮是實現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實現國家精準扶貧的良好載體。
(2)城鎮的發展、城鎮化的進步,是社會各利益相關者共同推進的結果,各個城鎮化參與者都扮演著“經濟人”的角色,各方都希望在推動城鎮化的活動中獲得能夠滿足己方需求的權益,城鎮化各利益相關者參與城鎮化的動機往往都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3)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的利益相關者是:邊民、企業、政府及其他利益群體。利益相關者的博弈機制是:邊民為追求福利最大化,企業為追求利益最大化,政府為實現國家戰略、區域發展戰略要求,其他利益群體為追求發展,而進行博弈。為了推動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均衡,應從戰略高度來建立利益協同機制。
(4)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的戰略目標應是建設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的城鎮化模式,具體體現為民族地區經濟繁榮、社會保障水平較高、沿邊民族團結和諧穩定、各民族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生態文明的新型城鎮化模式。
(5)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應是以“五位一體”為指導,以中等城市為依託、小城鎮為網路的共性模式與基於不同發展功能定位的差異模式(如邊貿型、旅遊型、物流型、加工型等)的有機結合。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西南沿邊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模式研究》
2019年4月
科學出版社
9787030610669

作者簡介

王新哲(1964—),博士,廣西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自1984年大學畢業後從事教學工作,曾任廣西民族大學商學院院長、教務處處長,泰國蘭實大學客座教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