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岩溶石漠化環境調查評價與治理示範

《西南岩溶石漠化環境調查評價與治理示範》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擔任主要完成單位,蔣忠誠、袁道先、羅為群、童立強、楊奇勇、蘇春田、鄧艷、覃星銘、唐建生、裴建國、覃小群、沈利娜、謝運球、塗傑楠、周立新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岩溶石漠化環境調查評價與治理示範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 主要完成人:蔣忠誠、袁道先、羅為群、童立強、楊奇勇、蘇春田、鄧艷、覃星銘、唐建生、裴建國、覃小群、沈利娜、謝運球、塗傑楠、周立新
  • 等級:一等
  • 獲獎序號:20170010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7-1-10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與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合作,針對20世紀末期以來西南岩溶地區石漠化加劇、水土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居民貧困等突出問題,在國家科技項目、地質調查項目、省部級科技項目等的聯合支持下,累計投入經費3000多萬元,科技與勘探人員600多人,開展了西南石漠化環境評價和典型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示範,取得了如下豐碩成果:
1、創建石漠化調查研究團隊,率先查明了西南石漠化形成演變規律和資源效應
查明了西南岩溶地區78萬平方千米1990年以來石漠化演變的2個階段,闡明了石漠化成因、影響因素及對資源環境的5大危害;劃分八大石漠化綜合治理類型區,因地制宜提出石漠化綜合治理對策,為國家《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大綱》(2006-2015)和 “第二期西南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 編制提供科學依據。
2、揭示了西南岩溶區水土流失嚴峻形勢,創新了岩溶區水土流失標準
揭示了西南大面積岩溶區無土可流的嚴峻形勢;闡明了西南岩溶地區水土流失標準,提出了7種成功防治水土流失的模式,分六大類型區提出了水土保持對策和具體措施,使國家將西南石漠化區作為重要水土保持區列入《水土保持法》。
3、取得了岩溶生態與石漠化研究領域系列理論創新
闡明了岩溶生態系統、石漠化、水土漏失、表層岩溶帶的概念;揭示了岩溶生態系統的結構特點以及表層岩溶帶的形成機理;提出了石漠化遙感調查方法、水土漏失過程和評價模型,以及岩溶生態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發表論著200多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50多篇。所選10篇代表性論文引用665次,其中SCI他引104次,引領我國及全球石漠化研究。
4、創建了石漠化綜合治理典型模式,研發了一批因地制宜新技術
構建了峰叢窪地立體生態農業、土地流轉生態旅遊模式,研發了植物恢復、水土漏失防治、窪地內澇防治、表層岩溶水調蓄利用、土地整理和火龍果栽培管理等石漠化綜合治理技術體系,獲國家授權專利2項,註冊商標3項,行業標準3項,內部技術標準12項,取得了石漠化綜合治理技術重大突破。
5、取得了顯著生態和經濟效益,大力促進精準扶貧
建立了廣西弄拉、平果果化和湖南新田石漠化治理和精準扶貧示範區,開發了生態旅遊、火龍果、富鍶礦泉水產業,近3年累計經濟效益35億元,輻射帶動了20多萬人脫貧。
6、支撐西南岩溶地質調查,取得“四問”豐碩成果
形成了以岩溶流域為單元的調查思路、內容、原則和目標,編制了《西南岩溶地區1:5萬水文地質調查技術要求》,推動完成岩溶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25萬km2,通過地下河開發、探采結合成井等途徑解決了78萬人飲水困難。建立了西南岩溶地區和典型示範區石漠化環境信息系統,編制了系列專題圖件,為國家和地方提供了重要岩溶地質信息服務。培養了省部級人才5人、研究生100多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