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區城市形態演變過程與特色重構研究

《西南地區城市形態演變過程與特色重構研究》是依託重慶大學,由李旭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地區城市形態演變過程與特色重構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旭
  • 依託單位:重慶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應對人居環境建設真問題,深入事物發展演變內在規律,探索中國本土城市規劃理論已成學界積極課題。特色危機反映出西南地區城市建設基礎研究薄弱,理論指導乏力,課題針對此問題,通過研究該地區城市形態演變過程,探索內在規律及適合該地區城市建設的合理途徑,是當前西南地區城市建設的迫切需要。.課題基於生成整體論,將城市形態特色定義為城市存在的最優狀態和普遍現象,一個複雜的系統、生成的過程,構建序列+結構+要素的城市形態層次認識框架;以西南為域,名城為點,集成歷史學、地理信息科學的相關方法,以現代城市地圖為底圖,轉譯、還原各時期城市歷史地圖信息,按要素疊加,按時序排列,把握城市形態演變的動態過程;據此關聯突變點與歷史事件尋找成因,總結影響因素及互動關係,解析演變規律與組織機制;在此基礎上提煉和總結歷史建城理論與經驗,探索城市形態特色重構途徑,力求為西南地域特色城市構建提供理論指導。

結題摘要

課題以西南為“域”,名城為“點”,集成歷史學、地理信息科學的相關方法,研究城市形態演變的動態過程;總結影響因素及互動關係,解析演變規律與組織機制;在此基礎上提煉和總結歷史建城理論與經驗,探索城市形態特色重構途徑,力求為西南地域特色城市構建提供理論指導。 本課題主要完成了以下四方面內容:(一)探索城市形態層次認識框架與城市形態演變分析方法,以獲取對城市形態的科學認識;(二)針對重慶、成都、閬中、樂山、昆明等10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調查其城市形態的演變過程,總結傳統城市的發展軌跡、城市形態的總體特點與城市營建模式;(三)分析城市形態的特點與成因,找出形態形成的影響因素,演變規律、組織機制,以獲取該地區城市形態特色及演變的普遍性與內在規律。(四)將特色衰微現象置身於歷史過程中,分析其原因,並從西南地區城市的山水格局、舊城、歷史軸線、道路骨架、歷史街區及文化點等方面,探討城市歷史形態在構建特色城市中的影響與價值。同時還總結和剖析了西南地區傳統城市“因勢利導”積極利用、改造自然的建城經驗與“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探討了其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的創造性運用。 項目研究完成了預期的成果要求,達到預期目標。項目組基於課題研究成果發表了6篇基金資助論文,其中三篇為重要期刊論文。課題內容作為趙萬民教授主持的“三峽庫區人居環境建設規劃理論、方法與技術”項目的一部分,獲得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也作為“巴渝歷史城鎮保護規劃理論關鍵技術及套用”項目的一部分,獲得2013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課題負責人李旭參與了趙萬民教授主著的《山地人居環境七論》、《三峽庫區人居環境建設發展研究——理論與實踐》,所撰寫章節均基於本課題內容(兩本書均標註受到本課題基金資助)。課題組成員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研討會,與國外同行就“城市形態演變研究”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良好的討論與交流,推廣與宣傳了研究成果,取得較好的效果。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