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三江”多島弧造山過程、成礦系統與資源評價

《西南“三江”多島弧造山過程、成礦系統與資源評價》是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為主要研究單位,潘桂棠、侯增謙、王立全、徐強、杜德勛、莫宣學、李定謀、汪名傑、李興振、江新勝、呂慶田、李文昌、黃衛、何虹、陳開旭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三江”多島弧造山過程、成礦系統與資源評價
  • 依託單位: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 完成人:潘桂棠、侯增謙、王立全、徐強、杜德勛、莫宣學、李定謀、汪名傑、李興振、江新勝、呂慶田、李文昌、黃衛、何虹、陳開旭
  • 類別:科研項目
基礎信息,項目摘要,

基礎信息

獲獎序號
20040006
項目名稱
西南“三江”多島弧造山過程、成礦系統與資源評價
主要完成單位
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主要完成人
潘桂棠、侯增謙、王立全、徐強、杜德勛、莫宣學、李定謀、汪名傑、李興振、江新勝、呂慶田、李文昌、黃衛、何虹、陳開旭
獲獎證書編號
KJ2004-1-6
獎種
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等級
一等

項目摘要

《西南‘三江’多島弧造山過程、成礦系統與資源評價》是國土資源部“九五”資源與環境領域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西南‘三江’中段重要成礦帶的地質構造演化與貴金屬、有色金屬成礦規律和遠景預測研究”的最終研究成果。本項目是原地質礦產部“‘三江’特別找礦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八五”科技攻關“三江項目”的深化與延續。屬基礎地質與礦產地質綜合研究性質的科研項目。來自9個科研、教學、生產部門的66名科技人員參加了本項研究,經過5年的協同攻關。 主要研究內容:(1)重點研究了三江造山帶重大地質關鍵問題,深入、系統地開展了金沙江多島弧-盆系、義敦多島弧-盆系、中咱-中甸地塊、昌都盆地、蘭坪盆地成礦地質背景研究;(2)進行了“三江”大地構造時空結構分析及成礦單元的重新厘定,系統地研究了區內構造變形、碰撞造山及陸內匯聚作用與成礦關係;(3)按照成礦區帶進行了近200個礦床、點的調查研究工作,查明了主要成礦類型,深入系統地研究總結大型、超大型礦床的成礦規律,開展成礦預測和靶區快速評價;(4)初步進行了的區域地球化學研究,並進行成礦地球化學分區;(5)編制“西南三江中段重要成礦帶貴金屬、有色金屬成礦規律和成礦預測圖”。 在項目科技攻關中,樹立了地質科研工作面向國家經濟建設、面向地質找礦的思想,緊密結合國家急缺的礦種,為在“三江”地區建立國家級的有色金屬、貴金屬礦產資源基地提供依據;組織形式上採取科研-地勘共同組隊協同攻關,認真作好“產、學、研”三結合,充分發揮科研工作的先導作用;綜合研究上運用新理論和新思路對該區銅、金等大型/超大型礦床的成礦地質條件和成礦規律提出新認識,為優選靶區提供依據;研究成果上採用先進的方法技術進行成礦預測,提交短期內可能突破的找礦靶區和重要靶區定位預測。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獲得的新認識、新進展和地質調查新資料,與雲南、四川、西藏等相關地勘單位及時溝通和提供,使科研成果套用推廣迅速轉化。同時,項目提出的礦集區和找礦靶區,多已列入國土資源大調查地質礦產資源評價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