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三江”多島弧盆-碰撞造山成礦理論與勘查技術(西南“三江”多島弧盆-碰撞造山成礦理論與勘查技術)

西南“三江”多島弧盆-碰撞造山成礦理論與勘查技術(西南“三江”多島弧盆-碰撞造山成礦理論與勘查技術)

《西南“三江”多島弧盆-碰撞造山成礦理論與勘查技術》是2010年5月由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文昌。

基本介紹

  • 書名:西南“三江”多島弧盆-碰撞造山成礦理論與勘查技術
  • 作者:李文昌
  • ISBN:7-116-06620-5
  • 出版社:地質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西南“三江”多島弧盆-碰撞造山成礦理論與勘查技術
作者:李文昌
書號:ISBN 7-116-06620-5
字數:1000千字
頁數:491
定價:180
出版日期:2010年5月

內容簡介

西南"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井流地區,是全球最為複雜的造山帶和重要的有色金屬、貴金屬成礦帶之一,是我國未來有色金屬、貴金屬重要的資源接替基地。創新成礦理論,有效指導多階段複合造山帶的地質找礦和探索高山峽谷多植被複雜地貌區的找礦方提及集成技術,實現找礦的快速高效,是"三江"地質工作者的共同心愿。本書是"八五"科技攻關"西南‘三江’地區銅鉛錚等礦產的成礦條件研究、"九五"科技攻關"西南‘三江’中段重要成礦帶的地質構造演化與貴金屬、有色金屬成礦規律和遠景預測研究、"九五"畫家科技攻關計畫課題"西南‘三江’中南段試驗區銅、金等礦產快速勘查評價的綜合示範研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畫"中西部大型礦產基地綜合勘查技術與示範"等多輪科技攻關計畫和"西南‘三江’特別找礦計畫、"西南‘三江’有色金屬基地勘查"等多輪找礦計畫成果的系統總結。作者通過對"三江"地區地質構造的深入研究,特別是對古特提斯構造演化階段多條蛇綠混雜岩帶及多套弧盆系統的深入解剖,建立了"多島弧盆系"構造新模式$對進入碰撞造山以來基於大規模走滑-剪下一推覆構造背景下不同造山帶時空結構、造山模式的深入研究,建立了"橫斷山式"造山新模式。同時著力對造山過程與成礦作用的成因連結研究,從殼幢相互作用和物質-能量交換傳遞的新視角,將成礦作用放在各構造單元的演化背景中,努力揭示成礦系統的形成與動力學過程的捐合關係和成因聯繫,深入分析礦床的形成機制和分布規律,提出了"多島弧盆成礦論"和"陸內構造在換成礦論"。在上述理論指導下,實踐和探索總結了多套針對"三江"地區重要礦床類型的找礦集成技術,發現和評價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礦床,實現了找礦重大突破和勘查評價的快速高效。西南"三江"有色金屬、貴金屬勘查開發基地已基本形成。
本書可供從事礦產資源勘查工作的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李文昌 雲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1962年4月生,男,白族,雲南大理人。1981年畢業於昆明地質學校普查找礦專業,1987年畢業於成都地質學院函授大學,1996年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碩士學位,目前正在就讀地質大學(北京)博士研究生。曾任分隊普查組長、技術大組長、副主任工程師,省地礦廳地質調查院地質處處長、副院長。2001年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2—2004年任雲南省地礦局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現任雲南省地質調查局局長。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三江”特提斯成礦域的構造格架
第三章 “三江”特提斯多島弧盆系基本特徵及演化
第四章 “三江”碰撞造山帶的形成與演化
第五章 “三江”區域成礦作用和成礦系統
第六章 成礦(區)帶劃分與區域成礦模型
第七章 重要成礦遠景區優選及找礦方向
第八章 重要類型礦床綜合找礦模型與靶區圈定
第九章 “三江”地質找礦方法及勘查技術集成
第十章 結語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