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論衡

《西北論衡》1933年11月創刊於北京,初期為月刊後改為半月刊,由北京西北論衡社負責編輯出版與發行的工作,創刊初期,社址位於北京大學第一號房,七七事件發生之後,遷往西安,社址因此變更為西安東木頭市公字六號。遷往西安後改為戰時半月刊,每月的一號十六號固定發行。具體的停刊時間及停刊原因不詳。該刊物發行時間較長,從1933年刊行至1942年,約十餘年時間,館藏有1933年11月刊行的創刊號至1942年8月發行的第十卷第八期,共百十餘期的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論衡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3年
  • 出版周期:月刊
欄目方向
《西北論衡》屬於研究西北問題的綜合性刊物,由西北論衡社負責編輯出版,因此該刊也屬於該社的社刊。西北論衡社是九一八事變之後,西北的陝西、河北、山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等省在北京各大高校的畢業學生所創設,他們深知西北地區在國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在1933年共同發起成立該社。同時以發揚三民主義和研究系列實際問題作為創辦該刊的主要宗旨。所以,該刊物的主要撰稿人多為北平各大高校的中學生、大學生,以及中學校長和教職員。作為一份研究西北地區的綜合性刊物,《西北論衡》就西北地區的社會情況,政治沿革以及經濟建設等方面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常設有固定欄目國際評論、中國問題、西北社會、論著、調查、通訊、雜俎等。
十分難能可貴的是,該刊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並沒有中斷,而是及時全面的對當時國內各個地區的抗戰情況進行了有力的報導。在抗戰時期的時政短評一欄中,刊載了許多文章,介紹了戰爭爆發後,全國各地區民眾心態的變化,並對各地區部署的抗戰策略進行了簡短的評論,同時也針對甘肅、寧夏、青海等西北地區展開的救國宣傳活動情況進行了實時報導。由於西北地區特殊的地理區位和歷史遺留問題,近代西北長期以來受到列強的侵占,所以針對西北問題的研究,國際問題的探討成為不可迴避的話題。因此在國際評論以及中國問題這兩個欄目中,選取了不少就中俄、中日兩國關係問題展開論述的文章。除此之外,西北論衡還對西北的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名以及勝古蹟都進行了詳細介紹,儘可能的還原了一個更加真實的西北。
不同於其他探討西北問題的刊物,西北論衡的出版時間較長,現存數量較多,為我們研究近代西北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史料,同時對於研究抗戰時期的學生群體也提供了比較新穎的視角和素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