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主要城鎮區域與PREE的動態模擬、空間整合研究》是段漢明為項目負責人,河南工業大學為依託單位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主要城鎮區域與PREE的動態模擬、空間整合研究
- 項目類別 :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 :河南工業大學
- 項目負責人:段漢明
科研成果,項目摘要,
科研成果
項目以西北4個主要城鎮區域為研究對象,研究城鎮區域與PREE多重關聯的結構形成機理、動態演化過程及動力機制,採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其不同時空尺度上的關聯耦合與漲落進行動態模擬,探討城鎮區域與PREE多層次交織演化的規律;研究在經濟全球化的態勢下,各城鎮區域地域空間內的資源分布、人口聚居、主導產業、環境保護等在不同紐帶連結下共軛關聯的協同模式、非線性反饋機制、空間整合機制,與生態、水土承載能力相適應並協調城鄉發展的基礎設施配置與共享機制,建立城鎮發展與PREE各項協同模式和預測模型,形成資源有效配置、生產要素互補、統一市場體系、生態恢復和環境治理共享、基礎設施共建的多元整合,在有限的地域空間內形成布局合理、組合有序、協同發展的格局,形成城鎮區域一體化發展中對內的良性循環、對外的競爭優勢。
項目摘要
項目摘要針對西北地區四個城鎮區域及社會經濟發展現狀,主要研究內容:城鎮區域與PREE多重關聯的結構形成機理、動態演化過程、共軛關聯的協同模式、空間整合機制等。主要成果: (1)通過對新疆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的定量分析,經濟活動已超過生態承載力的閾值,發展處於不可持續狀態。運用馬爾可夫鏈等方法,分別對PREE四系統的漲落過程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北疆城鎮區域各城鎮的協調發展度在勉強協調和瀕臨失調的兩個狀態間徘徊。運用突變理論等方法對綠洲複合系統進行突變分析和自適應脆化過程分析,綠洲複合系統是相對穩定、小幅波動的狀態;經濟子系統呈現出總體穩定增長,局部突變的狀態,綠洲社會一生態複合系統近十年來一直處於適應性循環的第二階段,系統尚未達到崩潰的邊緣。 2、採用神經網路方法研究銀川城市發展對空氣品質的影響,對環境影響因素和空氣污染指標之間進行定量分析,建立起分析人口-經濟-環境相互作用關係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分析人口、經濟、環境及其他因素之間的反饋關係,提供了一種新的模型。採用廣義上的朗之萬方程,建立銀川平原城鎮與經濟協同演化方程,確定演化過程中的動態變數,分析城鎮區域與經濟發展的協同演化過程中的非線性特性。運用非線性函式擬合方法,對銀川平原城鎮區域人口一環境系統的關聯耦合進行定量分析。採用1978-2010年間的各類相關數據,運用多元時空序列馬爾可夫鏈模型,計算資源系統與城鎮區域發展系統各子系統變數的漲落趨勢,以計算模糊數學隸屬度來界定兩個系統發展的協同指數,運用社會-生態複合系統適應性循環理論,演化模式表現為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各子系統之間多尺度關聯和耦合,具有大尺度緩慢、小尺度快速的演化特徵。 3、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16)對《城市學-理論•方法•實證》中主要科學發現的9個方面進行查新,以15箇中文資料庫、在SciSearch\SocialSciSearch等14個外文資料庫進行檢索,綜合分析檢索到的國內外相關文獻,並進行對比分析。查新結論:關於查新點1-3,在所列檢索範圍內檢索到的國內外公開發表的中外文文獻中,未見與該委託項目查新內容相同的文獻報導;關於查新點4-9,在所列檢索範圍內檢索到的國內公開發表的中文文獻中,未見與該委託項目查新內容相同的文獻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