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戰略,歷史文化,人口數據,管轄區域,歷史發展,土地面積,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類型,經濟發展,總收入,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民營企業,經濟結構,基礎設施,交 通建設,科教文衛,通訊設備,建設目標,
發展戰略
十七大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兩大主題,團結帶領全鄉廣大黨員和幹部民眾,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全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業績。2009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4.84億元,民營企業完成稅收1.3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32元。
歷史文化
這裡有海內外知名的“七十二呆”發源地——劉莊,聞名華夏的鑼鼓村——北許,文化底蘊非常深厚。 境內旅遊資源主要以香嚴禪院為主。香嚴禪院位於該鄉境內崔村,元建明清修;境內文物古蹟有:西鄧古柏樹,樹齡850年,高50米,直徑1.5米,樹蔭占地90平方米。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4931
|
男
| 12600
|
女
| 12331
|
家庭戶戶數
| 573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4884
|
家庭戶男
| 12556
|
家庭戶女
| 12328
|
0-14歲(總)
| 6938
|
0-14歲男
| 3527
|
0-14歲女
| 3411
|
15-64歲(總)
| 16537
|
15-64歲男
| 8463
|
15-64歲女
| 8074
|
65歲及以上(總)
| 1456
|
65歲及以上男
| 610
|
65歲及以上女
| 84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4814
|
2017年44171人(2017)。
管轄區域
歷史發展
南辛店自1949年10月至1954年8月為區政府所在地。1953年8月設鄉至1958年10月。1958年10月併入衛星人民公社。1961年5月至1984年5月為人民公社。1984年5月為鄉。2001年3月賈罕鄉併入南辛店鄉。
主要大事記
1953年3月,劉莊、北陳十多個村蝗蝻密集,縣派工作組攜帶藥物、器械組織民眾捕殺,很快滅絕,未成災害。
1958年8月,途經該鄉躍進渠動工興建。
1973年3月,整修南辛店烈士公墓。
1982年7月,省政府、省軍區授予東徐村張月好模範軍屬稱號。
1984年5月,農村人民公社改組為鄉鎮建制。
1985年7月,新民村種糧專業戶李五娃一次交售小麥1.2567萬斤,成為全縣第一個售糧超萬斤大戶,受到省政府賀電錶揚。
1985年8月,建立鄉黨校。
1986年1月,團縣委在北陳村召開創建青年活動陣地現場會。
1986年3月,縣委召開了農村思想政治工作南辛店鄉現場會。
1986年10月,劉莊村植棉大戶孫根全一次售棉1.067萬斤,成為全縣第一個售棉超萬斤大戶,成為當地有名的孫萬元,受到縣委表彰。
1989年,
賈罕村建立集貿市場,搞活流通,大力扶持商貿餐飲服務業的發展。
1991年5月,原賈罕鄉被評為全省計生工作先進單位。
1992年秋,籌資20餘萬元架設了中陳騰飛橋一座,打通了南辛店鄉東大門。
1993年9月,原賈罕鄉黨委、政府率全鄉一萬八千人投義務工,歷時40天,形成超二級襄光路路基,10月率全鄉機關幹部自力更生,歷時一月,架起汾河備浮橋。
1995年10月,襄光路鋪油完畢,原戰備浮橋處開始建設永久性汾河大橋。
1995年,安裝程控電話,在全縣率先實現通訊現代化。
1996年11月,汾河大橋通車,原賈罕鄉由交通閉塞的鄉鎮一舉成為我縣交通優勢的鄉鎮。
1996年,原賈罕鄉在全縣率先實施素質教育改革,開展特色藝術教育,組建了200人的學生軍樂團,200人的學生舞蹈隊。
1997年,原賈罕鄉副鄉長楊滿喜被省政府授予全國普法優秀指導員。
1998年6月,湖李、劉村劃歸城關管轄
2001年3月,撤鄉並鎮,將賈罕鄉與南辛店鄉合二為一。設南辛店鄉建制。
2001年10月,中宣部、國家計生委授予“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鄉銅牌獎,同年12月獲省綠化委員會“山西省先進綠化集體”證書;南辛店鄉司法所連續5年被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先進集體。賈罕國中被省教育廳評為“全省紅旗國中”。
2002年3月被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授予“山西省優秀科普文明鄉鎮”;被授予“山西省農村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2002年11月被山西省教育廳、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授予“科教興鄉”先進單位;
2005年,恆泰制動器年產4.2萬噸汽車制動盤、制動轂、離合器壓盤技改項目籌建。
2005年,實施五化工程建設,投資450萬元,完成18公里主幹街道硬化任務。
2005年8月,投資55萬元在北許村新建寄宿制國小。
2006年元月,籌集資金300餘萬元在福壽村北一廢棄草料廠建設南辛店鄉政府辦公場所,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12月份竣工。
2006年,投資20萬元狠抓了計畫生育基礎達標工作,健全了基層服務網路。投資70萬元完成了南辛店鄉衛生院600平方米住院樓項目建設。
2006年7月,縣委、縣政府在南辛店鄉召開機械化保護性耕作現場會。
2006年投資750萬元全鄉30個村實施了五化工程,四化四改六個一初見成效。
2007年1月,南辛店鄉政府辦公住所遷至福壽村北臨夏線西側。
2007年7月,投資60萬元,新建文臣村寄宿制國小,投資38萬元,新建賈罕國中學生食堂,改善了辦學條件。
2007年,投資120萬元,完成了崔村、北靳、南靳、中陳、北陳、西梁、北賈、南賈、西賈、南辛店、小陳、東王等12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
2007年11月,完成沼氣入戶工程8個村360戶的任務,投資22.8萬元,完成文臣村引水改水管網改造單村集中供水工程。
土地面積
面積 南辛店鄉面積91.52平方千米。其中農用地99337.3平方米, 建設用地16595.5平方米,未利用地11576.4平方米。
地理位置
方位南辛店鄉位於襄汾縣境內西北隅,東臨汾河,西依姑射山,南毗古城、景毛、新城3個鄉鎮,北與襄陵鎮相接。
地形地貌
地貌 南辛店鄉境內具有山地、丘陵、灘涂、盆地、平原等多種地貌類型。平原占總面積的74%,基本屬於平川地區。
氣候類型
4、氣候 全境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熱條件較好,年均日照時數2337.2小時,年平均氣溫12.3℃,降水量年際之間差幅較大,年最大降水量為799.9毫米,年最小降水量為272.1毫米,年均降水量546.6毫米。全鄉大部分地區平均無霜凍期界於170—200天。
經濟發展
總收入
近年來,南辛店鄉緊緊圍繞全縣“確保全省領先,進軍全國百強”的總體目標,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主線,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立足本鄉實際,科學謀劃,開拓創新,奮勇爭先,全鄉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平穩、快速、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各項經濟指標取得了新突破。2007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5.2億元,鄉鎮企業增加值完成1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11元。
第一產業
南辛店鄉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作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工作來抓。2007年,全鄉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5166.2畝,比上年增加4428畝,增長5.4%,其中夏糧播種面積57300畝,秋糧播種面積46300畝;全年糧食總產量達28784噸。建蔬菜大棚2200多個,面積1.5萬畝;畜牧業穩步發展,養殖規模不斷壯大,養豬專業村2個,養雞專業村2個,養兔專業村2個。至2 007年末,全鄉共牛存欄1530頭,豬存欄8.5萬頭,羊存欄10萬隻,兔存欄14萬隻,雞存欄32.7萬隻。2007年底全鄉畜禽總存欄量達到65萬隻以上,全鄉畜牧業總收入3000萬元。
六大造林綠化工程穩步推進,生態園林建設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共栽植各類苗木450萬餘株,林產品深加工企業蓬勃發展,年銷售木材2.8萬方,年產細木工板15萬張,林業優勢顯著增強,僅林業一項,人均收入就可增收850元。全鄉片林總計29500畝,營造防護林17000畝、經濟林1200畝,退耕還林596畝,荒山荒地完成造林1500畝。2007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500畝。
第二產業
南辛店鄉礦產資源以石膏礦、建築砂為主,石膏礦主要分布在西梁西山一帶,石膏礦產資源豐富,北吝石膏園區緊靠旅遊路,與石膏資源近有2—3公里,運輸成本低,已有較長的開採史。西山的石膏礦資源總儲量有300萬噸,並且品味高達82%—86%。境內以東的汾河灘,有豐富的河砂。
2007年,全鄉工業總產值完成205300萬元,比上年增長30%,利潤總額17950萬元,上繳稅金16010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均超出去年水平。
第三產業
以商貿服務為主導的第三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全鄉以商貿、餐飲業、運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現有各類經營個體650家,其中小超市30家、餐飲68餘家,大小集市8個,年營業收入達到8900萬元。同時,全鄉的專業市場日趨完善,已形成了木材加工、肉類、農副產品、服裝鞋帽等專業市場。
民營企業
近年來,全鄉大力實施“工業強鄉”戰略,民營企業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變強的跨越式發展。全鄉目前民營企業總量達到18個,全鄉工業總產值完成205300萬元,比上年增長30%,特別是近幾年來,全力打造一批支撐鄉域經濟發展的光大焦化氣源公司、恆泰制動器公司、龍騰達養殖公司骨幹企業。以磊鑫、聯昌為重點的石膏建材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全鄉運輸業、餐飲業蓬勃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經濟結構
近年來,圍繞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經濟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農業調產彰顯特色,植樹造林突破520萬株,人均增收850元;大棚總量達到2200多個,全鄉畜禽總存欄達到65萬隻以上,畜牧業產值3000萬元,工業調產初見成效,一方面大力扶持新興產業發展,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另一方面,加大治污力度,削減污染排放量,加大取締高耗污染企業力度,目前,全鄉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一個又好又快的軌道;第三產業以商貿、運輸、服務業為主,目前,全鄉各類經營個體達450個,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的協調發展。
基礎設施
交 通建設
交通事業穩步推進。境內主要有大運高速公路,臨夏公路貫穿南北,襄光線穿鄉而過。在新農村建設中,累計實施了30個村的“五化”建設,投資1500萬元,硬化主街道43公里,翻新小油路13.8公里,一半以上的村主幹道路進行了硬化,目前,途經全鄉國道1條,省道2條,縣道1條,長35公里,鄉村道路25公里。
科教文衛
(1)科技:全鄉設立了30個科技服務中心,“一站一欄一員”建設穩步推進,在農業調產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07年,開展了科普計算機培訓,受訓人員達到4000餘人次。
(2)教育:全鄉現有縣辦高中1所,公辦國中2所,民辦國中2所,在校國中學生2126人,專任教師142人,達本科學歷的占52.8%,國小22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在校學生3219人,專任教師160人,達專科以上學歷占71.5%。
為了徹底改善全鄉國小校辦學條件的落後面貌,該鄉不斷加大力度,全鄉大打教育翻身仗,兩年步子一年邁,基礎教育年活動功績卓著,2002年至2007年底,全鄉總計投資近2000餘萬元,新建了12所國小,改建和擴建了兩所國中,硬化校園面積達到2000餘平米,為全鄉中國小配備了電視機125台,VCD108台,投影儀68台,全鄉24所中國小校安裝了遠程教育配套設施26套,其中電腦138台、電視52台、CD26台、衛星接受系統26套、多媒體投影儀6套,並且全部投入使用。
全鄉國小校園面積39272.73m2,生均10.56 m2,校舍建築13834.72 m2,生均3.72 m2;國中校園面積35017.58 m2,生均4.53 m2,校舍建築面積11519.92 m2,生均4.78 m2。全鄉國小共有圖書32809冊,生均16.62冊;國中共有圖書78277冊,生均32.48冊。
校園面貌的改善,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的更新,為我鄉教育事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全體教育工作者將以“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競爭,學會創造”作為學校的培養目標,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辱使命,與時俱進,求實進取,恪盡職守,為南辛店的教育事業再鑄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3)精神文明建設:近年來,大力開展以“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為主題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崔村和諧文化協會、中陳秧歌隊、三賈夕陽紅等民間文藝組織,多次舉辦了相關的文藝活動,有效地推動了我鄉的精神文明建設。2007年,深入開展了“民間剪紙大賽”、“和諧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4)衛生:全鄉共有衛生院2所,醫護人員33人,床位30張,個體醫療點34個;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8 ‰,2007年全鄉39689人參加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加比例高達98%;全年為農民報銷醫療合作費用總計117萬元,其中,大病報銷548人次,計82萬元,門診報銷25461人次,計355138.8元。
通訊設備
郵電、通訊業迅猛發展。1989年電話線上網,1996年開設程控電話,1998年開通移動通訊,2004年開通網際網路,現有固定電話7800部,行動電話18000部,有線網路入戶達到95%以上,10060戶
建設目標
我們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為指導,緊緊圍繞 “四化、四改、六個一”工作目標,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重點,穩步推進。近年來,先後實施了崔村、南辛店、賈罕、文臣、福壽、北許、東王等省、市、縣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推進村,新建文體廣場8個。實施了沼氣入戶、農村改廁工程,相繼完成8個村、360戶沼氣入戶工程,180個農村改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