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褐河烏指名亞種雄鳥翅長在100一105mm,上體羽具茶黃色羽緣。雄鳥通體呈咖啡褐色,背和尾上覆羽具棕紅色羽緣;翅和尾黑褐色,飛羽外翈具咖啡褐色狹緣;眼圈白色,常為眼周羽毛遮蓋而外觀不顯著;下體腹中央色較淺淡,尾下覆羽色較暗。雌鳥形態與雄鳥相似。 幼鳥上體黑褐色,羽緣黑色形成鱗狀斑紋,具淺棕色近端斑。翅羽暗褐色,小覆羽具棕白色羽緣;內側飛羽和內側中、小覆羽均具棕白色羽端。頦、喉、頸側、胸、脅和尾下覆羽及覆腿羽均具銹棕色羽端,腹具棕白色羽端。腋羽和翅下覆羽黑褐具灰白色弧形斑。虹膜褐色;嘴、跗蹠和趾黑褐色。
生活習性
棲息活動于山間河流兩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從不遠離河流而飛往他處,也很少上河岸地上活動,遇驚及受到干擾時,亦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飛,遇河流轉彎處亦不從空中取截徑飛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潛走。主要在水中取食,以水生昆蟲及其他水生小形無脊椎動物為食。
褐河烏為山區水域鳥類,終年棲息活動於河流中的大石上或河岸崖壁凸出部,從不到河流兩岸樹上停落。活動高度在海拔500—2500m或更高的山間河流。一般常單個或成對活動,幼鳥離巢後的2周內,成“小家族”集群活動。在河中間大石或河邊大石上停落時,頭和尾常有上、下擺動動作。飛行迅速,一般沿河流水面直線飛行,從一個大石上飛往另一個大石上,飛一段就跳入水中尋食,不受驚擾時每次飛行距離較短,一般約30一50m就停落一次,如遇驚擾則順原活動方向或折轉向相反方向急速飛去,距離可達百米以外,當無什麼驚擾時就又跳入水中繼續尋食。
鳴聲在平時較單調而清脆,常為“zhi-,zhi-,”或“zhina-,zhina-,”聲,遇驚擾順河流急飛時發出急促的“za.za.za.za……”聲,而後仍為“zhina-,zhina-”聲。在繁殖期雌、雄配對嬉戲時和幼鳥出巢後帶幼鳥習飛尋食時,鳴聲則婉轉多變、悅耳動聽,尤其在幼鳥互相追逐嬉戲時鳴聲變化則更多,常聽到有各種變化多傑的鳴聲。
在水中尋食,全年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包括石蛾科幼蟲、鱗翅目昆蟲、積翅目昆蟲、毛翅目昆蟲、(蟲甲)蟲、蟻、蜉蝣、小蝦、小魚、螺類,偶爾吃些植物葉子和禾本科植物種子。
分布範圍
分布於朝鮮,日本,不丹,印度等國家和地區。中國分布於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吉林珍珠門、安圖、撫松、集安,遼寧,河北,山西,陝西長安、戶縣、周至、太白、寧陝、佛坪、石泉、漢陰、安康、洵陽,寧夏涇源,甘肅天水、蘭州、天祝、臨潭、康縣、文縣、徽縣、舟曲,青海西寧,河南南陽、桐柏、羅山,湖北宜昌、利川、鹹豐、羅田、英山,安徽,江蘇,浙江杭州、臨安、建德、金華、衢州、天台、溫州、瑞安、泰順、平陽、麗水、龍泉,福建,廣東連平、連陽、英德,四川萬源、南江、城口、秀山、南川、宜賓、屏山、敘永、峨眉、甘洛、雷波、布拖、峨邊、雅安、天全、寶興、會東、木里、灌縣、康定、德格、巴塘、馬爾康,貴州遵義、綏陽、興仁、貴定、平塘、都勻,雲南西北部及西部,台灣。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4月中旬見有配對築巢者,至6月中旬仍見有成對活動銜巢材築巢者;6月26日見有親鳥帶領3隻出巢幼鳥在河流石上活動,8月10日也見有親鳥帶幼鳥成“家族式”小群活動者。親鳥帶幼鳥活動時,親鳥停落某個石頭上,一般幼鳥跟著也停落那個石頭或停落親鳥附近的同岸、同向石頭上,幼鳥相互間嬉戲、游逗而相互一個追一個時,也只在親鳥停落處10米左右的石上追來逐去,從未發現遠離親鳥而飛往較遠的地方。
巢築於河流兩岸石隙間、石壁凹處、樹根下或垂岩下邊。雌雄共同營巢,巢材取於營巢地河流兩岸。巢呈碗狀,外層由苔蘚、內層由乾草和檞樹葉編織而成,洞口開在壩前方,大小約5—6cm,深約13cm,進洞後是巢,巢外徑18cm×19cm、內徑13cm×14cm、巢深8cm;有卵4枚,梨形尖端較細,卵色淡黃,卵大小為20mm×28mm。巢築於石壁凹處,呈球形,由苔蘚、禾本科及莎草科細葉構成,內墊草葉和獸毛,巢外徑11.5cm×12cm、內徑6.0cm×6.0cm、高5.0cm、深3.0cm,卵4枚,大小為24.6mm×25.8mm。一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3—4枚。雌鳥孵卵,孵卵期15—16天;雌雄共同育雛,育雛期21—23天。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