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毛杜英(學名:Elaeocarpus duclouxii Gagnep.)是杜英科杜英屬植物。常綠喬木,高20米,胸徑50厘米;嫩枝被褐色茸毛,老枝幹後暗褐色,有稀疏皮孔。葉聚生於枝頂,革質,長圓形。總狀花序常生於無葉的前一年枝條上。核果橢圓形,外果皮禿淨無毛,乾後變黑色,內果皮堅骨質,厚3毫米,表面多溝紋,1室,種子長1.4-1.8厘米。花期6-7月。
分布於中國雲南、貴州、四川、湖南、廣西、廣東及江西。生長於海拔700-950米的常綠林里。
褐毛杜英樹幹高大通直,紋理美觀,可作家具、農具、建築等使用,也可用於培植木耳等;其果實含有豐富的澱粉,可以用於釀酒;種仁含有大量的油脂,可作木本油料;其樹形優美,色彩艷麗,是用於四旁綠化的優良樹種。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栽培技術,苗期管理,選地整地,栽植撫育,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20米,胸徑50厘米;嫩枝被褐色茸毛,老枝幹後暗褐色,有稀疏皮孔。葉聚生於枝頂,革質,長圓形,長6-15厘米,寬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初時有柔毛,乾後發亮,下面被褐色茸毛,側脈8-10對,在上面能見,在下面突起,網脈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稍突起,邊緣有小鈍齒;葉柄長1-1.5厘米,被褐色毛。
總狀花序常生於無葉的前一年枝條上,長4-7厘米,纖細,被褐色毛;小苞片1枚,生於花柄基部,線狀披針形,長3-4毫米,寬1毫米,被毛;花柄長3-4毫米,被毛;萼片5片,披針形,長4-5毫米,兩面有柔毛;花瓣5片,稍超出萼片,長5-6毫米,外面有稀疏柔毛,內側多毛,上半部撕裂,裂片10-12條;雄蕊28-30枚,長3毫米,花絲極短,花葯頂端無芒刺;花盤5裂,被毛;子房3室,被毛,花柱長4毫米,基部有毛;胚珠每室2顆。核果橢圓形,長2.5-3厘米,寬1.7-2厘米,外果皮禿淨無毛,乾後變黑色,內果皮堅骨質,厚3毫米,表面多溝紋,1室,種子長1.4-1.8厘米。花期6-7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700-950米的常綠林里。屬深根性樹種,不耐瘠薄,降雨量800-1500毫米,平均氣溫較高,空氣濕度較大;土壤為變質岩發育,腐殖質含量高,偏酸性的黃壤。該樹種屬於陽性樹種,較耐陰,在地帶群落演替中屬頂級群落組成樹種,常與青岡櫟、絲栗、甜櫧栲、山礬、楓香、山烏桕、尾葉櫻桃、冬青、油茶、粗毛石筆木、閩楠等混交。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貴州、四川、湖南、廣西、廣東及江西;在貴州的榕江、從江、黎平、劍河、台江、雷山有分布;劍河主要分布在柳川鎮巫堆村、南哨鄉九虎村、太擁鄉八萬山、久仰鄉,台江主要分布在方召鄉和南宮鄉,榕江分布在月亮山。
繁殖方法
播種
採種和處理:褐毛杜英在劍河、台江果實成熟期為4月初至6月;果實大,可在樹下直接拾取較為方便;果實成熟時果肉呈綠色,變軟,樹下出現成熟果實落果時即可採收,這時種子的形態和生理上都已成熟,果實採收後用木桶或堆放在地上再用稻草或塑膠薄膜覆蓋堆漚1-2周,待果肉充分腐爛,搓去果肉,漂洗乾淨後,可以濾乾進行混沙濕藏度過休眠期,褐毛杜英種子因含水量高,保持種子的水分平衡非常重要。經過濕藏的種子播後出苗早、整齊,乾藏影響種子的萌發勢和出土時間。
苗圃地的選擇與整理:苗圃地應選擇在土層深厚、腐殖質含縫高、交通和水源方便的地塊,、褐毛杜英是一種喜濕性中生植物,要求在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和土壤濕潤的生態環境條件下,才有利於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生長。要求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最好是新砍IU煉山的森林土,經過煉山後的森林土雜草種子少,後期苗圃管理強度低。砍山煉山要求在12月前完成。整地要求挖除樹蔸草根,深挖30厘米以上,揀淨石塊、樹根和草根。苗床整理要求苗床寬1米,步道寬25-35厘米,床面高10-15厘米。施適量腐熟的廄肥和磷肥作基肥,用鋤頭將肥料嵌入土內整平床面。
播種方法:褐毛杜英經過濕藏的種子在3月中、下旬即可長出胚根,播種應在3月下旬開始露白時完成。播晚了胚根太長,播後不利於胚根生長,影響出土或遇連續乾旱造成死苗。褐毛杜英種子也可隨采隨播,但是播種當年不萌發出土,因此要做好防止雜草生長的技術處理,一般是用地膜覆蓋,再蓋上一層稻草遮光,抑制雜草生長。播種可採用條播、撒播或點播,多採用條播以便於管理。播種量250粒/平方米左右,播後蓋上一層細土或火土灰,蓋土厚度2-2.5厘米,最後蓋上一層5厘米左右厚的稻草或山草保濕,防止雨水衝擊床面,防止土壤板結和抑制雜草的生長,確保出苗整齊,縮短出苗時間。
扦插
扦插時間:扦插時間在端午節前後抽梢結束,幼葉成熟,枝條半木質化時進行插穗的採集及處理:插穗採集要求保留枝條的頂芽完整,穗條長25-30厘米,剪口與枝條成35-45°角,留3-4片葉,30或50枝捆成1束,將基部放置在於清水中浸泡,待枝條吸水後即可扦插。
扦插方法:插條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先用一根短木棒插孔至10厘米左右深,然後將插條插入孔內,將周邊的土壓緊,使插條與土壤充分接觸。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
播後管理:褐毛杜英幼苗出土為子葉出土萌發,出土時間從5月初開始,5月中旬為出土高峰期,6月初基本結束,出土期1個月左右。出土後揭草時間應在5月中旬出土高峰期到來之前進行,這時胚軸大部分已經露出土面,條播的先揭去播種溝的草,留溝間的保濕和防止雜草的生長,當溝間的草影響到幼苗的生長或給除草帶來不便時即可揭去,撒播的可在陰雨天一次性揭除,切勿在晴天的上午或中午揭草,否則出現日灼死苗。除草完成後視情況追施氮肥和鉀肥,為了冬季便於移栽,不要求地上部分有較強的長勢,因此,幼苗追肥要求不嚴格。如果萌發出土率高,幼苗密度過大,應適時移栽,移栽時可將根漿上磷肥粉,提高移栽成活和促進根系的生長,株行距10厘米×10厘米。要及時檢查成活情況,除草追肥防治病蟲害。一年生苗高40-130厘米,平均高80厘米,地徑0.4-1.2厘米。但是褐毛杜英幼苗的出土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在11月底仍有出土的記錄,有的在播種後的第二年也有出土,這點要充分注意。
插後管理:插條完成後,用噴壺將插床澆透水,用竹條或小木條搭成小拱,用塑膠薄膜覆蓋,周邊用土密封,在塑膠棚上搭架用樹枝或遮陽網覆蓋。塑膠薄膜覆蓋的目的是保持插床內處於高濕度,防止插條失水,要求透光度70%左右是保證棚內有適量的光照和溫度,使插條能進行光合作用,促進生根,同時又不至於棚內溫度過高而燒傷插條。注意檢查薄膜不受破壞,如棚內土壤比較乾燥,則需揭棚澆透水再覆蓋。一般在10-11月完成生根,12月揭棚煉苗,確保茁木充分木質化越冬。
選地整地
立地選擇:造林地要求在土層深厚、濕潤,腐殖質含量高的地段,海拔800米以下的山谷,坡度小於25°的緩坡地帶。
造林整地:林地的清理在條件允許時,可以採用火燒清理方式,在10月份前砍山,清除雜草和灌叢,待雜草雜灌乾燥後開設3-4米寬的防火線,從上到下點火,以燒坐火的方式進行清理,嚴防火災的發生。為了減少地表徑流對土壤的沖刷,造成水土流失,整地採用穴狀整地 株行距2米×2米,品字形配置,密度為2505株/公頃;栽植穴的規格為60厘米×60厘米×40厘米,打穴時表土和心土分開放置,回填時先回填表土,每穴施0.25千克的鈣鎂磷肥與表土混合均勻,然後再回填心土成龜背形等待植苗。施鈣鎂磷肥能促進根系的恢復生長,增強抗旱力。整地要求在12月前完成。
栽植撫育
栽植:植苗時間要在氣溫開始回升後至樹苗萌動之前,避開在最冷的1月份植苗,因為在最冷月植苗時氣溫過低,不利於根系的恢復生長,影響造林成活率。植苗前先對樹苗進行處理,剔除樹葉,短截主根和較長的側根。適當挖出栽植坑內回填的土,將苗放於坑內,然後覆土、提苗、踩緊,確保苗正根疏。
撫育管理:以耕代撫是造林常用的撫育方式,主要是對造林地進行全面煉山整地,在定植苗木後,間作非纏繞的豆類、玉米等農作物,達到以短養長,促進苗木的生長。連續間作2-3年,造林地基本鬱閉,以後的年份主要進行刀撫割除纏繞的藤本植物。對於未實施以耕代撫的未成林造林地的撫育應分為春季鋤撫和秋、冬季刀撫相結合,春季鋤撫主要是在萌動前在樹盤外圍結合追肥把土深挖25-30厘米,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利於根系向外擴展,促進苗木的生長。秋、冬季刀撫主要是在秋季及雪凌前清除雜草灌叢和纏繞的藤本植物,增加透光度,促進幼樹木質化,減少雪凌對樹苗的壓力倒伏。春季鋤撫和秋冬季刀撫應連續進行3年,經過3年的撫育生長,樹苗高度達到2. 5m以上,雜草和灌叢對樹苗的生長影響不大,以後的年份只要適當進行刀撫即可,割除纏繞的藤本植物。
主要價值
褐毛杜英樹幹高大通直,紋理美觀,可作家具、農具、建築等使用,也可用於培植木耳等;其果實含有豐富的澱粉,可以用於釀酒;種仁含有大量的油脂,可作木本油料;其樹形優美,葉色濃綠,生長快,春季萌發時,老葉變紅,色彩艷麗,是用於四旁綠化的優良樹種。